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家庭教育方法大全,第二卷
定价:50.00元
作者:丁骥良,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8113084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家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孩子的品德、健康、能力等人生极为重要的素质的培养,主要靠家长。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比得上教育孩子更有意义、更具价值、更应重视、更该投入了!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提前学习的科学,因为孩子拖延不起、试验不起、失败不起。每个做家长的,本应当经过认真学习、严格训练,才可担当此任,但现实情况是,相当多的家长对自己的教育责任缺乏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做父母”也需要系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大全(全6卷)》的宗旨就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形成家长对子女正确的教养态度,培养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改善家长教育子女的行为,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这套书全面介绍了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内容十分广泛,所收录的教育方法几乎涉及家庭教育的各个领域。全套书共分6卷,16个部分,每卷都收入几十至几百个家庭教育方法,用词条式收集、整理,从目录便可查询各具体方法,供家长朋友参考。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学习本书的理论很重要,但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去体会也不可忽略。在博览家庭教育方法的同时,还要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运用,这样才能进一步悟出其中的内涵,获得更大的收获。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丁骥良,江苏射阳人,1974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他从
教经验丰富,曾先后在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任教,1990年到射阳县教育局
工作,历任教研室副主任、教科室主任、县人民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兼党
支部书记、县教育学会秘书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者先后在《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发表多类教育文章500多篇,出版《孩子教育的全面优化》《语文学习方法博览》等专著13部。
多年来,作者结合自己的家教实践,选择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庭做研究。他的儿子曾以19岁的低龄、以高出录取分数线58分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为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多名孩子在他的指导下,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步。
近10多年来,他应邀在江苏省内外开展家庭教育宣讲活动逾500场。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的广博性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一本“方法大全”,更像是一部跨越数代人教育智慧的浓缩精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那些看似陈旧的教育理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穿透历史的洞察力。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深入挖掘了每种方法背后的哲学基础和文化土壤。比如,书中对“规矩”与“自由”之间张力的探讨,细腻得令人拍案叫绝。我记得有一章详细分析了清代士大夫家庭对孩子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方式,与现代急功近利的“早教”形成了鲜明对比。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教育理论具象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灌输,而是潜移默化的生命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强迫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成功”的定义,引导我们去构建一个更具人性关怀的家庭教育蓝图。读完后,我不再仅仅关注“我的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开始思考“我的孩子正在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种视角的转变,是任何单一技能手册都无法给予的深度体验。
评分读完这卷,最大的感受是作者那份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他似乎深谙,任何一套标准化的教育体系在面对活生生的个体时,都必然会显得苍白无力。书中对于处理青春期亲子冲突的部分,简直像是打开了一扇“理解”的窗户。作者没有采取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而是非常坦诚地剖析了父母与孩子双方在心理需求上的错位。他提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在反抗规则,实则他们是在渴望被“看见”和“认可”。我尤其欣赏其中引入的几次跨文化比较,比如将东方家庭的集体主义倾向与西方个体独立性的培养进行对比,而不是简单地评判孰优孰劣,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平衡点。文字风格上,虽然主题严肃,但作者的叙述却充满了一种温和的幽默感,让人在紧张的自我反思中得到片刻的放松。这绝不是一本让你焦虑的指南,而是一次充满同理心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它不是那种零散堆砌经验谈的“家教小册子”,而是具有清晰逻辑层次的系统性论述。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证每一个教育原则时,都会引用相当数量的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成果作为支撑,使得他的观点站得住脚,而不是空穴来风。例如,在关于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章节,他系统梳理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如何映射到家庭环境中的具体实践,这种知识的融会贯通,让读者感到非常信服。此外,排版和注释的细致程度也令人称赞,这显然是出版方对学术品质的坚持。对于我这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深入挖掘的深度;而对于初为人父母的新手,它又通过生动的案例,降低了理解门槛。它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连接学院派理论与日常实践之间的坚实桥梁。
评分我过去读过不少关于“如何高效培养孩子”的书,它们大多侧重于“效率”和“结果”,读完后总有一种被时代推着跑的紧迫感。然而,这部作品带给我的却是久违的“慢下来”的勇气。它似乎在轻轻地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生命陪伴,而不是一项竞争指标。书中对“过程美学”的推崇,让我印象尤深。作者花了不少笔墨描绘了家庭生活中那些看似琐碎却充满教育意义的瞬间——比如一起做饭、共同面对失败的小挫折,以及如何在日常的“无聊”中发现创造力的火花。这种对“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的强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非要设定“学习时间”的刻板印象。它提供了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教育视角,鼓励父母放下焦虑,真正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每一天。这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才是真正能够滋养家庭的良方。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它敢于触碰教育中的“灰色地带”和“禁区”。很多教育读物习惯于提供“标准答案”,回避那些难以启齿的、令人困惑的家庭冲突和伦理困境。但丁骥良先生在这本书中,却以一种近乎坦诚的姿态,直面了家庭教育中那些棘手的道德选择题。比如,关于“撒谎的孩子该如何引导”的讨论,作者不仅分析了撒谎背后的心理动因,更提供了多层次的干预策略,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品德败坏”的标签。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父母自我成长”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它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它在引导我们如何去“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因为父母的内在状态,才是孩子教育的终极密码。这种由内而外的自我修复和完善的路径,让整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育儿指南,上升到了个人成长的哲学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