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培养有想法的孩子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韩】赵善美
出版社: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389201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此书共有5个章节,每个章节主要讲了怎样培养孩子兴趣,社会生活与沟通能力,怎样让孩子更幸福等内容,介绍了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应怎样引导与鼓励孩子,培养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独立、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
【韩】赵善美,毕业于韩国高丽大学心理专业,在同一个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开始担任韩国临床心理协会委员长,发表多数临床心理学相关的著作及论文。现在就职于亚洲大学医院,进行儿童心理学,父母教育等研究。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堆育儿技巧,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哲学探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如何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这一点上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他没有用空泛的口号,而是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微小的提问、一个适时的鼓励,是如何在孩子心中播下好奇和探索的种子的。例如,书中提到一个关于“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的讨论,作者引导家长如何从孩子的好奇心出发,而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信息、验证假设。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极大地尊重了孩子的认知过程,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亲子互动的方式都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双向的共同成长。这本书的文字也很有温度,读起来不枯燥,充满了对儿童心智成长的敬畏感。
评分我对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都有点审美疲劳了,大多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成功学公式,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真实感和烟火气。然而,这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原因在于它对“失败”和“挫折教育”的独特解读。很多书都在强调“鼓励式教育”,但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尝试失败后那种真实的情绪波动。这本书非常坦诚地探讨了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失望,如何将失败转化为下一次更精准尝试的跳板。作者分享的那些亲身经历,无论是自己作为家长犯下的错误,还是孩子在某个项目上受挫的细节,都显得无比真实可信。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容错率”的讨论,它提醒我们,一个有想法的孩子必然是敢于试错的孩子,而家长的责任是提供一个安全的“着陆垫”,而不是在孩子起飞前就帮他们把所有障碍都清除了。这对于那些习惯于“完美主义”的家长来说,简直是一剂清醒剂。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它不像那种线性的、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线性指南,反倒更像一本主题鲜明的“方法论工具箱”。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批判性思维”的深度挖掘。书中对如何提炼和辨别信息源的描述,放到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和前瞻。作者并没有把这个复杂的概念搞得高深莫测,而是通过一系列非常接地气的日常对话练习,比如“你觉得这个广告可信吗?”“为什么这个人会这么说?”来手把手地教父母如何设置提问的陷阱,以激发孩子的质疑精神。这种训练,不仅仅是针对学业上的知识点,更是对孩子未来参与社会、独立判断的基础能力培养。读完相关章节,我感觉我手里拿到的不是一本育儿书,而是一份针对未来复杂世界的“思维训练手册”。文字风格老练而不失亲切,逻辑严密,让人不得不信服其论点。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几乎完全避开了传统教育体系下的“应试”压力,而是将焦点完全放在了“内在驱动力”上。我之前读过很多关于培养孩子兴趣的书,但大多停留在“发现兴趣”这个层面。而这本书更进一步,探讨了如何“维持兴趣”和“深化兴趣”,尤其是在兴趣遇到瓶颈期时,家长应该采取的“退后一步”的艺术。书中对于如何让孩子从“玩”跨越到“创造”的过渡描绘得淋漓尽致。它强调,真正的创造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既有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重组之上。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跨界学习”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音乐的节奏感应用于数学逻辑,或者将绘画的构图美学融入到项目规划中。这种横向思维的培养,才是培养“有想法”的孩子的核心秘诀。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观点输出极具启发性,读完后感觉思路一下子开阔了很多。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它对“家长自我成长”的强调。很多育儿书只聚焦于孩子,但这本书用了很大篇幅来反思家长自身的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是如何无形中扼杀孩子的灵感的。作者非常尖锐地指出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育儿“口头禅”——比如“你真棒”“别想那么多,照着做就行”——实际上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削弱孩子的自主性。他提供了一整套“反向提问”和“暂停回应”的技巧,鼓励家长在孩子提出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时,先别急着评判,而是先去探索这个念头的根源。这种对自身局限性的深刻反思,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普通的育儿指导,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自我觉察的心理学著作。读完后,我开始审视自己与孩子交谈时的语气和措辞,深刻体会到,培养有想法的孩子,首先要成为一个愿意倾听和自我更新的家长。文字表达上,它采用了大量对比和反思的句式,读起来让人不断停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代入感极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