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信札 (英)切斯特·菲尔德,褚律元

教子信札 (英)切斯特·菲尔德,褚律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切斯特·菲尔德,褚律元 著
图书标签:
  • 教育
  • 育儿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西方教育
  • 书信体
  • 经典
  • 褚律元
  • 切斯特·菲尔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2060695
商品编码:2971852294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教子信札

定价:39.00元

作者:(英)切斯特·菲尔德,褚律元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2120606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一代代流传于英国上流社会的“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欧美各国家庭书”一部打磨气质风度、教人富有教养,善于在社会上处世以获得成就的杰作
  (如果太长,放不下,就改为“欧美各国家庭书” 一部打磨气质风度、教人富有教养,善于在社会上处世以获得成就的杰作)

  英国上流社会家庭教科书
  世界励志读物

  本书作者切斯特菲尔德是英国政治家、外交家兼作家,这是一本的父亲通过书信,把自己积累的宝贵人生经验传授给远方游学的儿子的书。
  本书自出版200多年来长盛不衰,被誉为“不朽家书”“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一代代流传于英国上流社会,成为“绅士们的教科书”“欧美各国家庭的书”。
  2008年,这本书再次成为《牛津古典系列》世界经典之一。
  它的魅力永世不衰。

内容提要


  儿子的少年时代,他的信函主要教育孩子如何健康成长。
  儿子的青年时代,他的信函主要侧重学习方法和探索世界。
   儿子成年开始,他的信函教导儿子如何成为合格的绅士。
  儿子进入政界和外交界之后,他教授很多具体的政治外交经验。
  《教子信札》是一部教人如何富有教养,善于在社会上处世以获得成就的杰作。它充满了人生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广大青少年可以从中懂得许多人生的道理,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书中有不少精辟的语言。如:教人如何珍惜光阴、积极上进、树立良好的美德;如何恰当地对待享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才能受人欢迎,避免不应该犯的错误;如何读书,如何讲话,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等等。它是一本关于人生艺术的书,有理有据而不空谈,体现了一位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阅读本书,青少年们必定能学到很多可贵的知识。

目录


部:1740年-1742年
23 宽恕是大的美德
26 读到的东西要经自己深思
31 要有别人的意志
第二部:1746-1747年
40 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与美德修养
54 外表形象是一封“介绍信”
59 说谎是愚蠢的事情
71 怎样旅游才有意义
第三部:1748年
85 每个人都有长处值得学习
92 做事务求
100 抛弃陈腔滥调
116 要认识到人性的复杂
第四部:1749年
156 参加高尚的娱乐活动
181 品质决定风度
210 要认识到人的两面性
第五部:1750年
234 为人谨慎的名声比才华更重要
237 贪慕虚荣是年轻人的大敌
255 勿被花里胡哨所迷惑
第六部:1751年
264 世界是一部巨著
277 有见识的人更应谦虚
291 怀着爱心看待别人的缺陷
314 旅行勿学庸碌之辈
第七部:1752年
336 应读经典作品的原著
355 积累足够知识,早日接触社会
第八部:1753-1754年
373 适时引退是明智之举

作者介绍


  切斯特·菲尔德,英国政治家、外交家兼作家P.D.切斯特菲尔德(1694—1773)伯爵(第四世)。他曾任英国驻荷兰大使、国会议员、爱尔兰总督等职,其教子书信被广为流传。
  褚律元,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副所长,《欧洲研究》杂志主编。已出版的译著有《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涡轮资本主义》、《秘密与民主》、《欧洲历史上的战争》、《杰克伦敦传》、《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传(合译)》、《美国首富发家实录》、《霍桑小品与散文》、《我们怎样死》、《一个艺妓的回忆》、《的男人》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文艺、传记、医学共四百余万字。

文摘


序言



《教子信札》是一部跨越时空的智慧结晶,它并非是一部寻常的育儿指南,更不是一套冰冷刻板的教育理论。它是一份饱含深情、历久弥新的父爱絮语,是通过信件这种最真挚、最私密的载体,缓缓流淌出的教育心得与人生感悟。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其作者切斯特·菲尔德(Chesterfield)写给他的私生子斯坦霍普(Stanhope)的系列信件。这些信件的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从斯坦霍普孩提时代到成年,几乎贯穿了他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期。 切斯特·菲尔德,这位18世纪英国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一生阅历丰富,精通世事,深谙人情。他将自己毕生的智慧、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儿子未来的殷切期望,都倾注在了这些信件之中。他并没有将这些信件视为对儿子的一味说教,而是将其视为一场温情脉脉的对话,一次充满关怀的引导。信件的内容,从最基础的礼仪、语言、知识学习,到更深层次的品德修养、社交智慧、人生哲学,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首先,从教育的层面来看,《教子信札》提供了一种极为精细且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菲尔德深知,真正的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塑造一个完整的人。他反复强调“品格”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品格是其未来成就的基石。他指导斯坦霍普如何做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人,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举止言谈。他鼓励儿子学习古典文学、历史,培养语言能力,掌握舞蹈、音乐等“雅艺”,这些在他看来,不仅是提升个人修养的途径,更是融入上流社会、展现个人魅力的必备要素。 菲尔德在信中特别强调了“风度”(Graces)的概念。这并非仅仅指外在的优雅,更是一种内在的温和、谦逊、体贴与圆融。他教导儿子如何观察他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如何在交往中做到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谄媚,也不流于粗鲁。他认为,良好的风度是获得他人尊重和喜爱的关键,也是在复杂社会中游刃有余的“软实力”。这部分内容,对于任何希望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其次,《教子信札》在知识学习方面,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见解。菲尔德并非要求儿子死记硬背,而是强调理解和融会贯通。他鼓励儿子广泛阅读,涉猎各种学科,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对知识的消化以及对现实的运用。他反复提醒儿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不是为了炫耀或满足个人虚荣。 更值得一提的是,菲尔德在信中对于“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的强调。他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自律和规划。他鼓励儿子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于琐碎的娱乐。他认为,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这种对于内在约束的重视,在今天的快节奏社会中,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除了学业和品德,菲尔德还极为重视儿子的“社交智慧”和“处世之道”。他将社会视为一个复杂的舞台,要求儿子学会如何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会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诫儿子在社交场合中要注意言辞,避免得罪人,懂得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他教授儿子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适时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又如何保持低调。 菲尔德在信件中,也毫不避讳地谈论了一些“世俗”的道理,例如如何建立良好的人脉,如何获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如何在政治和商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这些内容,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有些“功利”,但实际上,它们是菲尔德对于现实世界深刻洞察的体现。他认为,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必须学会理解并适应社会的规则。他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既有理想,又能脚踏实地、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人。 《教子信札》并非仅仅是关于“如何成功”,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菲尔德的信件中,流露出对儿子深深的爱与关怀。他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和技巧,更是将自己的人生经验、道德准则以及对人性的理解,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儿子。他鼓励儿子保持好奇心,保持学习的热情,保持对真理的追求。他也告诫儿子,人生会充满挑战和困难,要学会坚韧不拔,勇敢面对。 这本书最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展现了一种非常现代的父子关系。菲尔德并没有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儿子发号施令,而是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儿子交流。他乐于倾听儿子的想法,也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这种真诚的沟通方式,使得父子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也让斯坦霍普能够更虚心地接受父亲的教诲。 在褚律元的译本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译者对于原文精神的精准把握。他用流畅、自然的语言,将菲尔德的智慧和情感完整地呈现给中文读者,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舒适和深刻。这种高质量的翻译,对于理解和吸收原著的精髓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教子信札》是一部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经典之作。它所蕴含的教育智慧、人生哲理以及人际交往的艺术,对于任何年龄段、任何身份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成长、如何生活”的百科全书。阅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你将从中获得启发,获得力量,获得对人生更深刻的理解。它所传递的,是那种历久弥新的智慧,是那种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定位、活出精彩人生的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育儿经”多如牛毛,各种流派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很多时候读完一本就觉得另一本自相矛盾。我更倾向于那些不强调“方法论”而是侧重于“心法”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信札能够提供一种长期的、贯穿人生的教育视角,而不是针对某个特定年龄段的“速效药”。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如何看待人性的本质,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是任何时代都无法绕开的核心命题。如果它能帮助我跳出短期的焦虑,将眼光放远,专注于播种而非急于求收,那它在我心中的价值就无可替代了。我渴望那种历经沉淀后的、朴素而深刻的真理,那种不随潮流起舞的恒久智慧。

评分

这套书拿到手,首先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了。纸张的手感非常细腻,那种微微泛黄的质地,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感,让人一上手就有了想安静坐下来细读的冲动。封面设计得简洁却又不失韵味,没有太多花哨的图案,只是用着沉稳的字体,透着一股子老派的文人气质。我本来就偏爱这种传统风格的图书,所以从物理层面来说,它已经赢得了我的好感。打开扉页,排版也做得相当讲究,字距和行距都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虽然内容还没深入细看,但仅凭这份对书籍本身的敬重感,我就觉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籍。它散发出的那种宁静和厚重感,是当下很多快餐式阅读物所不具备的,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用来“浏览”的书,而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器物”。我期待着翻开它,进入一个更加深邃、充满智慧的阅读世界,那种被精美实体书环绕的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

我已经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了准备——放下我那些关于“效率”和“成果”的执念,准备沉浸在一种慢节奏的、对话式的学习氛围中。我需要的是那种能够提供精神滋养的文字,能够在我疲惫时给予慰藉,在我迷茫时提供方向。我预感这本书会像一杯陈年的茶,初尝可能平淡无奇,但回味悠长,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它不太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它一定会提出更深刻的问题,促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与时俱进,是否真正符合我孩子的独特性。我期待着与信中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而更新我自己的心智模型,让我在为人父母的旅程中,走得更坚定,也更从容。

评分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我对“札”这种形式的内容抱有极高的期待。信件交流,天然带着一种真诚和不做作的底色,文字的流动性往往比精心雕琢的文章更为自然,更容易捕捉到作者最本真的思考脉络。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文采与学识的完美结合,信中的措辞不应是刻板的说教,而应是充满生活气息和哲思的光芒。我尤其欣赏那些能够用典雅的文字将深刻道理娓娓道来的作品,让读者在享受阅读美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洗礼。如果作者能够将某种文化或家族的传承精神,巧妙地融入到家书的字里行间,那这本书的深度和厚度将会大大增加,它就不再仅仅是教育子女的指南,而成为了一部展现传统家庭伦理和文化传承的珍贵文献。

评分

我最近的心情有些浮躁,总觉得生活里少了那么点定力和方向感,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家庭关系上的细微之处,常常因为处理不当而感到懊恼。我希望能找到一些能提供内省和引导的读物,不是那种空泛的说教,而是真正能触动人心、引导思考的文字。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期盼感和私密性,让我好奇地想知道,在那些看似日常的往来信件中,究竟蕴含了怎样的东方智慧,能够跨越时间和文化背景,对当下的为人父母者产生启发。我关注的焦点在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处理上,比如如何平衡严格与关爱,如何在教育中植入价值观而非仅仅知识,以及如何与下一代建立真正的、基于理解的沟通桥梁。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智者在我耳边低语,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指出我思维中的盲点,让我能带着更清晰的视角去面对日常的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