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平和式教养法:多子女篇
定价:36.8元
作者:【美】劳拉·马卡姆博士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20138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比抚养孩子更难的一件事情,就是抚养一个以上的孩子!
面对两个以上孩子带来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劳拉·马卡姆博士为父母提供了实用的多子女教养策略、技巧和工具,帮助父母应对每一次挑战!
让孩子在争端中成长,让兄弟姐妹成为同胞团队!
平和教养的理念是如何发现那些劫持了我们的强烈情绪,恢复平静,与孩子联结,无需惩罚,通过情感引导帮助孩子发展自律和合作的意愿。在这本书里,作者将告诉困境中的父母如何在养育多名子女的过程中应用这些理念,众多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平和式育儿技巧和方法将给父母带来极大方便。全书共分为部分。
首先是如何成为平和父母?这是平和式教养法的根基性问题。作者重申父母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保持温暖联结、教导而非控制孩子这途径,并提出了“归回平静”和“情绪引导”两个育儿技巧。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一些日常的育儿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反思,诸如“为什么惩罚和纵容会引发孩子间更多的纷争”“什么是管教”“什么是奖励”“什么是隔离”“如何设定限制”“如何介入孩子的纷争”“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强烈的情绪”“如何应对孩子之间的竞争”等,所有的目的都是在发挥家长在培孩子关系中的力量。
其次是真正把平和教导给孩子。多个孩子就意味着冲突,情感冲突,规则冲突,个性冲突,语言冲突,打架等等。如何帮助孩子面对这些问题,同时又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争端中成长,作者给出了非常丰富的方法,诸如“训练孩子基本的情商技巧”“引导孩子互相倾听”“教给孩子谈判的基本工具”“如何干预孩子的打架”“解决冲突失败后又有哪些跟进措施”“解决孩子不愿分享的根本方法”“如何面对孩子间的竞争”“预防竞争与培养联结的工具”等等,大到如何处理你自己可能有的偏心,小到谁来按电梯按钮,作者都有很好的提醒。
第三,同胞关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同的阶段需要处理不同的问题。孩子间的关系其实也并不是从孩子面对面才开始的,其开始早在小孩子还未出生之前。这一部分,作者告诉父母,在婴儿出生前,如何营造热烈欢迎的气氛(诸如“在孕期就帮助孩子建立关系的12种方法”“帮助孩子在情感上成为哥哥或姐姐的10个小技巧”“在婴儿即将出生前让孩子作好分离准备”) 以及婴儿出生及其之后的几个月和宝宝会爬之后,如何为孩子关系奠定积极基础 (诸如“帮助孩子处理他对婴儿的复杂情绪”“管理多个孩子的午睡和就寝时间”“从一开始就在孩子间培养良好关系的9个技巧”“10招在婴儿变成幼儿期间维持家庭和平”“如何帮助大孩子解决他和小孩子间的问题”“如何面对有侵略性的孩子”等)。按照作者的方法和思路,运用平和教养的理念,养育多个孩子将不再困难重重,孩子间持续终生的亲情友谊也完全可以期待。
目录
作者介绍
劳拉·马卡姆博士(Dr. Laura Markham),目前盛行的“父母和孩子并重”理论的主要倡导者,美国颇具影响力的育儿网站AhaParenting.的创始人兼总编,该网站为父母提供从孩子降生到十几岁的全方位育儿指导。劳拉拥有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曾为无数家庭担任育儿指导工作。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以及九个孩子的姑妈。她著述颇丰,《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平和式教养法(多子女篇)》、《劳拉博士有问必答:搞定父母问得多的72个问题》,并在在多家网站发表数百篇育儿文章,还担任Mothering.和Pregnancy.org网站的指导专家。劳拉博士通过AhaParenting.网站提供“点拨忙碌父母”的邮件服务,你还可以通过Twitter@DrLauraMarkham,了解她的*研究成果。
文摘
序言
这本育儿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又充满智慧的长辈在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冲突”的处理方式,它不是一味地压制或者逃避问题,而是将每一次家庭矛盾都视为一次成长的契机。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引导孩子去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比如,当两个孩子为了玩具争抢时,很多书会建议家长立即介入并做出裁决,但这本却提出了“共同解决”的思路,教会孩子们如何在不伤害彼此的情况下协商。这种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理念,对我这个家里有两个“小霸王”的母亲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暂停与连接”技巧,在情绪爆发的临界点,先抱抱孩子,让他们平静下来,然后再一起讨论问题,效果显著。原本以为多子女家庭的教育会是更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人性化、充满理解的方式,拆解了其中的复杂性,让教育回归到“爱与尊重”的本质上来。书里的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而且很多细节的处理方式,比如如何公平地分配关注度,如何平衡老大和老幺的期望,都写得极其细腻到位,让人感觉作者对多子女家庭的生态有着深刻的洞察。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理念对我这种“完美主义”的家长来说,冲击力是比较大的。我过去总想用一套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规则来管理我的三个孩子,结果往往是自己精疲力尽,孩子也感到压抑。这本书强调的“不完美也是一种常态”的教育哲学,让我学会了放松。它不是鼓励放任自流,而是提倡一种更灵活、更具弹性的管教模式。作者对“规则的必要性”和“过度控制的危害性”做了深入的剖析,指出很多时候我们制定的规则,其实是为了满足我们成人的秩序感,而不是真正服务于孩子的成长需求。我尤其欣赏它对于“兄弟姐妹竞争”的解读,它没有妖魔化这种竞争,而是将其视为孩子学习社交技巧的“演练场”。书中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教我们如何将竞争转化为合作,比如设计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孩子们体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力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心理包袱,不再害怕家里偶尔出现的混乱,而是更专注于建立孩子内在的驱动力和相互扶持的信念。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外在技巧都要来得长久和深刻。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相当的务实,几乎没有空泛的理论,全是干货。它特别关注到多子女家庭中特有的“资源稀缺性”问题,比如时间、空间和父母的精力。作者没有回避这些现实的难题,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的策略。我发现很多育儿书只关注“如何与孩子沟通”,但这本书更进一步,关注“父母如何更好地自我照顾,才能有精力去沟通”。这对于全职妈妈们来说,简直是一剂强心针。其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建立家庭的“共享责任体系”,让每个孩子,无论年龄大小,都能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而不是所有压力都压在父母身上。这个部分我立刻付诸实践,效果惊人,孩子们第一次体验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责任感一下子提升了。此外,对于如何处理孩子之间“代沟”带来的沟通障碍,书中也有非常具体的话术和场景模拟,帮助我们更好地充当“翻译官”和“调解员”的角色,这在孩子年龄跨度较大的家庭中尤其重要。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我预期的“理论指导”范畴。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个体差异”的尊重,这一点在多子女教育中常常被忽略。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将孩子放在一个比较的框架里衡量,比如“老大很懂事,为什么老二就这么闹腾?”这本书用大量的笔墨解释了,即便在同一个屋檐下,不同出生的孩子也拥有截然不同的气质和发展轨迹。它鼓励家长要为每个孩子建立一套“专属”的养育地图,而不是生搬硬套一个标准模板。书中介绍了一种“观察-命名-肯定”的反馈机制,让家长学会精准捕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对一个内向的孩子,赞美他的细致观察能力,而不是强求他像外向的兄弟姐妹那样热情外露。这种精细化的育儿视角,让我对自己曾经不经意间对某个孩子产生的“偏心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它不是在教我们如何“平均分配爱”,而是在教我们如何“精准投放”爱,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的独特价值被看见、被珍视。这对于维护孩子间的亲密关系,防止因嫉妒产生的隔阂,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评分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很多都倾向于聚焦于“一对一”的亲子关系模型。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真正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育儿问题。作者非常清晰地指出,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比亲子关系更持久,影响也更深远。因此,如何培养孩子之间的“同盟军”意识,而不是“竞争者”心态,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书中提供了一系列巧妙的家庭活动设计,目的是强化“我们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比如,设立“家庭成就日”,庆祝所有孩子共同努力达成的目标,而不是仅仅庆祝某一个孩子的个人胜利。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明白了,教育不只是解决眼前的哭闹和不服从,更是为他们未来进入更广阔的社会,做好人际协作的底层训练。它让我从“管理孩子”的思维,转换到了“引导家庭生态”的模式,这是一个巨大的思维跃迁。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家庭的掌控感并没有减弱,反而因为理解了背后的运作逻辑,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家庭氛围也因为减少了无谓的摩擦而变得更加和谐、流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