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别以为你会爱孩子(奇想国亲子育儿)
定价:45.00元
作者:林怡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92403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浪育儿专家陈禾推荐
儿科医生张思莱作序
早教专家林怡20年潜心研究力作,用110多个亲子案例带你了解小孩子恼人行为背后的原因
帮父母理解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规律,厘清育儿迷思
帮妈妈在疲倦时,重获信心和力量
让孩子成为孩子,协助孩子成长
内容提要
孩子虽小,他的世界却一点儿也不简单。早教专家林怡凝结20年教子经验和110多个亲子教育案例,带父母走进孩子行为背后的大心理,让你明白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的气质类型,帮父母找对教育方向;把握和孩子说话的诀窍,拉近亲子关系;认清上一代的心理伤痕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有哪些神奇的本能?与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怎样特殊的联系?他们语言的内涵有多丰富?他们需要什么?害怕什么?什么样的沟通方式适合他们?我们如何把孩子逼成了“熊孩子”、“问题儿童”,让我们自己因此焦虑、恐惧、痛苦、纠结、不知所措,而孩子,亦复如是?
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那些令人头痛的育儿难题,让它转化为滋养孩子,也滋养我们自身的契机?倘因为我们的错爱,孩子已经走向我们期待的反面,如何弥补,让一切反转?又如何在育儿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让我们的人生神奇地转化?
跟随本书,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学会入孩子之心,你终将“会爱”孩子,也终将“会爱”自己,“会爱”其他人,你的人生也将因此而神奇地转化。
目录
目录
Part 1 走进孩子的心
孩子虽小,他们的世界却不简单。
他们幼小的心灵有哪些神奇的本能?与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怎样微妙的关系?他们语言的内涵有多丰富?他们需要什么?害怕什么?走进孩子的心,是会爱孩子所需要迈出的步。
三岁前的记忆去了哪儿 / 10
孩子越小,情绪感受力越强 / 14
孩子天生的心灵感应 / 18
宝宝“难带”,另有隐情 / 25
孩子心里的三个小人儿 / 29
孩子的“儿话”你懂吗 / 36
Part 2 孩子“不乖”的秘密
孩子“逆反期”,爸妈“头疼期” / 44
“三心二意”≠不专注 / 55
舔着墙壁走,都是爸妈惹的祸 / 59
我家宝贝是“磨娘精” / 62
难以割舍的“糟心物” / 68
“一根筋”的宝贝为何不转弯 / 72
脏话狠话,恼人的“诅咒敏感期” / 77
孩子打人和被打那些头疼事 / 81
“小捣蛋鬼”和大忙人 / 91
认生的孩子是否更聪明 / 95
爱你我就黏着你 / 99
“妈妈,不要跟别人说话” / 104
天哪!孩子的重口味礼物 / 108
Part 3 关注孩子的个性
孩子总是有着各种各样令我们头痛的行为,这与他们的年龄有关,也和他们的个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因为孩子各个不同,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不同个性的孩子,要以不同的方式去教养。只有这样,我们对孩子的爱才不会扭曲。
孩子个性不一样,教养方式大不同 / 114
谨慎型孩子:旁观是参与的前奏 / 118
雷厉风行型孩子:行动才是硬道理 / 122
敏感型孩子:不切实际的“鼓舞”让他们更沮丧 / 126
叛逆型孩子:“道理”越讲越歪 / 129
涣散型孩子:三分钟热度,未必一无是处 / 132
暴躁型孩子:热情是动力,冲动是魔鬼 / 135
合作型孩子:你好我好大家好 / 140
执拗型孩子:执着固然好,变通也重要 / 143
特立独行型孩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 147
散漫型孩子:管他天崩地陷,我自岿然不动 / 150
别强求改变孩子的个性 / 152
Part 4 爱孩子,要用对方法
孩子的问题,都是爸问题 / 156
被软性控制的孩子长不大 / 159
孩子究竟在表达谁 / 162
你的宝贝被“催眠”了吗 / 166
爱孩子,怎么可以讨价还价 / 171
吓唬,让爱变了质 / 176
感受缺失,孩子不是瓷娃娃 / 180
给孩子多少关注才算够 / 186
到底该不该“打扰”孩子 / 191
给孩子一个宣泄的空间 / 195
Part 5 这样去和孩子沟通,孩子知道你爱他们
倾听孩子,让孩子自由说话;站在孩子的立场,以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去表达……
表达不必拘泥于形式,和孩子一起画幅画、打个滚儿、讲个故事……你会在其中感受他们的快乐,他们也会在你的一颦一笑中享受被爱包围的温暖。
放慢你的教养节奏,别再对孩子说“快一点” / 202
压力果真是动力吗 / 205
好故事胜过大嗓门 / 210
你在堵塞亲子交流的通道吗 / 213
共情,给孩子加满分 / 218
幽默地对待孩子吧,快乐会发芽 / 222
灵活地变通,是爸必修课 / 226
暗示的魔法 / 230
放大优点,才能正面管教 / 233
Part 6 好孩子来自好环境
好环境是传递爱的温床。环境的好坏不以物质多寡或档次高低 为标准,也不以给予了孩子多少关注与陪伴来衡量,而以“关系” 好坏为重心,以是否适合孩子为准绳。爱孩子,就要为他们营造一 个温馨的环境。让家为孩子遮风挡雨,成为呵护孩子心灵成长的港湾。
爸爸和妈妈,在位却缺席 / 238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 246
“妈妈和奶奶,我究竟该爱谁” / 250
“亲子嫉妒”让孩子很受伤 / 256
家境好不好,与孩子优不没关系 / 262
后记 / 266
作者介绍
林怡
早教专家,亲子畅销书作家;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多个节目特邀专家; 主流亲子媒体(新浪亲子、宝宝树、搜狐亲子、 网易亲子等)特邀专家,新浪育儿频道专家;受邀为《母子健康》《妈咪宝贝》等多家育儿杂志开辟专栏或撰写早期教育、儿童心理、亲子关系类文章,深受家长喜爱。
主要著作有《别以为你会爱孩子》《让孩子天赋自由》《上幼儿园不用愁》《林怡教你玩游戏》“林怡说早教” 系列等。
文摘
序言
整本书的结构安排得极为巧妙,它不像那种按部就班的指导书,而是更像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它从探讨父母的自我认知开始,逐步深入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最后落脚到日常沟通的技巧上。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复杂心理概念时所使用的类比,非常形象生动,让人过目不忘。例如,书中用“驯兽师”和“园丁”来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养模式,这种直观的反差立刻让人明白哪种方式更尊重生命本来的生长规律。读完后,我立刻尝试在与孩子沟通时,不再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进行开放式的倾听,果然,孩子愿意分享的内容更多了,那种抵触情绪也明显减少。这本书的效力在于,它不是教你一套话术,而是改变你的底层操作系统,让你从根本上改变看待孩子和自己的视角。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并非一本读起来让人心情愉快的“心灵鸡汤”。它更像一面冰冷的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自私、恐惧和控制的阴影。很多段落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刺痛,因为它们精准地戳中了那些我们不愿意承认的育儿谎言。比如,我们常说相信孩子,但实际行动上却对他们设下了层层“安全网”。这本书挑战了我们对“安全感”的传统理解,指出过度的保护只会扼杀孩子应对真实世界的能力。它没有提供廉价的安慰,而是要求父母必须先完成自己的“心理断奶”。这种深刻的自我挖掘过程,虽然辛苦,但回报是巨大的。它让人明白了,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得治愈好自己。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并结合自身实践去消化的书,它的智慧是内化的,而非表面的知识积累。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界限”的强调。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往往被描绘成一个无边界的共同体,爱意味着牺牲和融合。这本书则大胆地提出了“分离的艺术”这个概念,让人耳目一新。它清晰地阐述了,真正的爱,是帮助孩子在情感上和行动上逐渐与我们分离,建立起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我过去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孩子的失败看作是我的失败,从而过度干预。书中分析了这种心态的根源,指出当我们把孩子的未来视为我们人生的延伸时,孩子就成了我们的附属品,而不是独立的生命。这种对亲子关系的重新定位,对于那些习惯了“包办一切”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剂猛药。它迫使我们从“我是为你好”的执念中抽身出来,去思考“什么才是对ta的未来最好”。这种对个体边界的尊重,是构建健康亲密关系的关键。
评分这本关于育儿的书,光是书名就够让人深思了。它似乎直指了当下许多父母心中那种“我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所以孩子就应该听我的”的潜在逻辑。我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被敲醒了。我们常常以为爱孩子就等于替他们安排好一切,把我们的经验和期望强加给他们,美其名曰“为你好”。但这本书提供的视角非常新鲜,它鼓励我们放下那种控制欲,去真正理解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和感受。记得书中提到一个观点,说很多时候我们是在用孩子来满足我们自己未竟的梦想,而不是帮助他们去探索自己的潜能,这一下子就击中了我。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做法,比如孩子做手工时我总忍不住去“指导”如何做得更完美,或者在选择兴趣班时,其实是我更希望他能学钢琴而不是他真正喜欢的画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提供一套僵硬的育儿手册,而是一场关于自我审视的旅程,让我们重新审视“爱”的定义,让爱不再是束缚,而是成为支持他们飞翔的羽翼。这种深层次的心理剖析,远比那些教你如何应对哭闹的技巧更有用。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带着一种略微挑剔的态度,毕竟市面上的育儿书汗牛充栋,大多都是老生常谈。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和案例分析却展现出一种罕见的真诚和细腻。它没有用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来指导我们,而是通过一系列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揭示了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常常陷入的思维误区。比如,书中对“完美父母”这种社会期待的解构,让我感到如释重负。我一直努力扮演一个永远耐心、永远理智的母亲形象,但这本书告诉我,允许自己犯错,允许孩子体验挫折,才是更真实、更健康的育儿方式。它鼓励我们正视自己的焦虑和不完美,从而才能真正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自然,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进行深度对话。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新的教条,而是帮我清理了那些被社会和传统观念污染的“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