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别用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29.80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江小鱼,(韩)金京心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17209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孔子说'君子不器',如何让孩子避免成为被奴役的工具,而成为一个可以发现并创造自己生命丰富性的人,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关键。这本书带给人的就是这种启示。
内容提要
本书是导演江小鱼和韩国妻子金京心合著的一本亲子教育手记,记录了他们这个'中韩组合'的家庭里,两种教育理念相互碰撞、融合,滋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点点滴滴。作者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自私、懒惰、骄横、脆弱、懦弱、低能、贪占等带有普遍性的、影响较大的问题,写下了自己的思考及具体做法,与各位父母分享。
目录
章 孩子骄横怎么办
官二代,富二代
孩子的嚣张源于大人的袒护
褒贬有度,促成改进
先教育你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有教养,担当,追求自由
别让生活束缚孩子
第二章 孩子自私怎么办
利己,还是自私
孩子有他的生存秩序
爱在单向流动
过度关注滋生优越感
警惕美德流于狡猾
没有给予就不能生存
别让爱逾越规矩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
不要迁就他的私欲
第三章 孩子脆弱怎么办
忧郁的天使
歇斯底里的妈妈吓坏孩子
你的担心削弱了他的力量
掌声中的跌落
你如何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被爱滋养过的心,拥有免于崩溃的力量
爸爸去哪儿了
第四章 孩子懦弱怎么办
他对这个世界心存畏惧
父母的强势像一座大山
“要懂事”其实是否定他
给孩子整体的接纳
他依仗你的强势支持
他不需要“摧毁”才得到教训
我们有义务教会他,哪些是他的权利
第五章 孩子懒惰怎么办
孩子的逻辑
懒惰是对生活的消极抵抗
没有目标就不会奔跑
找回单身时的优雅勤快
爱的节制
世界的美好如此应接不暇
第六章 孩子低能怎么办
不会剥鸡蛋的孩子
高分低能的多重成因
你无权剥夺孩子做事的机会
隔离措施让孩子更拙于交往
你只是孩子生活的配角
还给孩子属于自己的自由与责任
带孩子体验人情世故
父亲的力度
第七章 孩子贪占怎么办
孩子的小贪心
如影随形的物质匮乏感
我们在亲自教坏孩子
你也要控制自己的欲望
孩子到底缺什么
别让他有物质自卑感
第八章 孩子自恋怎么办
不可使他认识自己
了解自恋症
爱的断裂
独立个体感觉的停滞
别让孩子有分离焦虑
他是一个独立个体,请给予尊重
第九章 孩子偏执怎么办
孩子开始质疑你的智慧
抱怨是一种过敏源
孩子,你的心犹如照亮群山的晨曦
没有挣扎就无法真正长大
发展真正的自信心
培养好脾气的规则
给坏情绪找一个出口
第十章 孩子撒谎怎么办
“假想游戏”不同于撒谎
编造故事,达成心中的愿望
说真话的空间
我们的那些自作聪明、虚虚实实
不要让孩子觉得和你说话是一件可怕的事
重视他的感受,而不是他的错误
惩罚免不了,必须马上开始
第十一章 孩子厌学怎么办
什么都不想学,只想玩
享受生活的能力
你的孩子具备哪种智能优势
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学科知识
熏陶是不教之教
自主学习的品质
儿童不需要分数
亲其师而信其道
减轻他的学习负重
作者介绍
·江小鱼
又名江熙,电影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影评人。中国当代流行文化和影视传媒业重要的见证人、亲历者和思考者之一,被誉为'文化刺客'、'京城文化策划人'。出版著作:《20位电影思想者》《天堂里的太空步》《灵魂之路》《后的苹果树》《屋顶上的摇滚》等,文学代表作入选《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金京心
出生于韩国首尔,毕业于韩国汉阳女子大学。韩国儿童心理专家,曾从事东亚语言、儿童心理学和女性心理咨询学的研究工作,2000年后定居北京。著有《女人的成熟与优雅》《孩子怎么想,父母怎么教》等作品。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刻洞察力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它仿佛直接戳中了为人父母者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容易迷失的部分。我一直以为,爱孩子就意味着无条件的包容和让步,只要他们开心就好。然而,读完这本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为你好”的行为,那些看似宠溺的瞬间,究竟是在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还是在无意中为他们设置了未来人生的障碍。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平实,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教训感,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拉着你的手,陪你一起走过那些纠结的岔路口。她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场景,比如孩子一次次拖延写作业、对不合理要求毫不退让时,我们是如何心软的,展现了我们作为父母在情感上的脆弱。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育儿技巧,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逼迫我去正视自己内心对“好父母”定义的焦虑和投射。那种因为害怕孩子不高兴而妥协的恐惧,是这本书真正想要解开的死结。它没有提供立竿见影的“魔法咒语”,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真正的爱,有时需要的是坚定的边界感和适度的拒绝。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被解放了”。我曾长期背负着“必须让孩子快乐”的沉重枷锁,生怕自己的一句拒绝就会扼杀他们的小小梦想。这本书温柔地揭示了这种想法的谬误:真正的爱,是提供一个可以安全试错的环境,而不是一个随时准备为你收拾残局的避风港。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克制而有力,她不煽情,但字字珠玑,尤其是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对话的分析,精准地揭示了权力关系的微妙变化。它促使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口头禅”,思考我常用的那些安抚词汇背后隐藏的“让步信号”。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成为一个更严厉的家长,而在于让你成为一个更清晰、更自信的权威。当你不再因为害怕“不爱他”而轻易妥协时,你才能真正以一个清晰的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它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教育中的犹豫和软弱,并提供了重塑内在力量的方法。
评分我向来对市面上那些充满“成功学”味道的育儿书敬而远之,但这本书的风格却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写给成年人自己的“心理成长指南”。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分析工具。比如,它深入剖析了父母对“冲突”的天然恐惧。我们害怕冲突,因为我们担心冲突会破坏亲子关系,但讽刺的是,逃避冲突恰恰是关系失衡的开始。作者用非常冷静的笔触拆解了“让步”如何成为一种逃避责任的捷径——我们用让步换取了片刻的和谐,却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给了孩子,或是干脆不解决了。更让我感到共鸣的是,书中探讨了父母自身的需求感如何影响教养方式。有时候我们让步,是因为我们太需要被孩子认可“我是一个好妈妈/好爸爸”,这种病态的依附感,使得我们的判断力严重失焦。这本书要求我们先疗愈自己,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力量是那种潜移默化的,它没有那种一上来就震撼人心的口号,而是用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口吻,缓慢地渗透进读者的认知结构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妥协”背后的心理动因时所展现的细腻。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让步,并不是真的觉得孩子是对的,而是我们迫不及待地想结束这场拉锯战,渴望即刻的平静。这种对“短期安宁”的追求,常常牺牲了长期的品格培养。书中对“边界设定”的讨论尤其让我感到醍醐灌顶。它不是要我们变得冷漠无情,而是要我们清晰地界定出什么是原则性的问题,什么是可以商量的弹性空间。这种清晰度,对于建立孩子对规则的尊重至关重要。它让我意识到,一个没有界限的孩子,就像一艘没有龙骨的船,看似自由航行,实则随时有倾覆的危险。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停下来,对照自己最近与孩子的互动,那种幡然醒悟的感觉,夹杂着一丝对过去糊涂的懊恼,确实是相当复杂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逻辑推进,展现出作者非凡的条理性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它不是零散的建议堆砌,而是一条清晰的脉络,从认识到“爱不等于满足一切要求”的理论基础,过渡到如何在具体情境中实践“坚持原则”,最后落脚于如何处理冲突后的情绪修复。我尤其欣赏它对于“后果承担”概念的阐述。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后,要么是严厉惩罚(用力过猛),要么是立马原谅(用力不足),这本书则强调让孩子自然地、适度地体验自己行为带来的合理后果。比如,如果因为沉迷游戏而没时间做完作业,那么第二天面对老师的批评,我们就应该允许他去承受这种不舒服,而不是连夜替他补救。这种“允许孩子经历不完美”,恰恰是成年人对孩子最大的信任。这种细腻的平衡感,是其他很多育儿书中所欠缺的,它真正做到了“放手”与“引导”的辩证统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