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集
1.右手三连音技巧练习
2.右手旋律与左手三连音
3.右手三连音,左手断音与连音
4.三声部连音练习
5.附点节奏与三连音
第二集
6.乐句与触键练习
7.断音与连音技巧练习
8.右手音阶技巧练习
9.音阶技巧练习
10.双手交替分解和弦
11.渐强音阶技巧练习
第三集
12.右手同音反复换指练习
13.6/8折轻快灵敏练习
14.右手32分音符速度练习
15.琶音练习
第四集
16.力量速度练习
17.装饰音练习
18.音阶速度与力量练习
19.诙谐的灵敏度与控制力练习
第五集
20.右手三连音快速运动的练习
21.快速的双手半音阶练习
22.均匀、自然的颤音练习
23.三度、十度平行音阶练习
24.切分、连音与断音练习
第六集
25.右手琶音与音阶练习
26.同音反复与琶音结合的练习
27.双手交叉练习
28.同和弦反复断奏练习
29.双手交替的音阶练习
30.双手平行双度音阶练习
内容介绍
卡尔·车尔尼(1791-1857),这位一生中充满奇迹的音乐天才,被后人称作“现代钢琴演奏的奠基人”。他的老师是贝多芬,而他又教出了李斯特。1812年,车尔尼还首演了贝多芬的作品《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车尔尼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同时,他作为作曲家和钢琴教师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不容忽视的。贝多芬在晚年还请他教授自己侄子演奏钢琴。他写有近1000部作品,括钢琴独奏曲、协奏曲、交响曲、弥撒、清唱剧、安魂曲、经文歌、三重奏、四重奏和许多歌曲。作为一个钢琴教师,他的成就更是不同凡响,除李斯特外,莱谢蒂斯基、库拉克、贝莱维勒、雅埃尔以及丢勒等当时常重要的艺术家都是他的学生,他生前常年执教于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
《740》是钢琴进阶中一个很重要的台阶,有人称从《299》到《740》这个台阶“像钢琴技术进阶中的‘龙门’”。只有登上这一台阶,即能进入钢琴演奏的阶段。
对于乐谱的清晰度和标记细节,我得说,这本书的处理非常“简约”。虽然音符本身是清晰可辨的,但对于指法提示、力度变化以及踏板的使用说明,简直可以用“吝啬”来形容。尤其是对于车尔尼这些以技术训练为核心的曲子,清晰明确的指法标记是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肌肉记忆的关键。然而,在这本曲谱中,很多关键的小节,要么是完全没有指法标记,要么就是那种非常基础、甚至有些误导性的标注,让人不得不频繁地参照其他更详细的版本或者求助于老师。这种“原版引进”的理念如果体现在对原谱面貌的忠实还原,我表示理解,但对于当代教学来说,缺失必要的辅助信息,会使得练习的针对性大打折扣。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引导”我,而不是仅仅“呈现”音符的工具书,目前来看,它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评分从中外版本对比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定价似乎并不具有竞争力。考虑到其在纸张、装帧以及辅助教学信息上的缺失,它的售价略显偏高。市场上不乏一些国内优秀出版社出版的,在排版优化、增加详细讲解和指法提示方面做得更为人性化的版本,它们在价格上或许与此本相仿甚至更低。我购买它主要是冲着“上海音乐出版社”和“原版引进”的招牌去的,期望能获得无可挑剔的品质保证。然而,实际体验下来,除了音符本身没有明显的错误外,其他方面的提升空间非常大。如果作为一套纯粹的参考资料收藏,或许尚可,但若是以日常练习曲集而非工具书的标准来衡量,我认为它在性价比上表现平平,未能充分体现出其“原版引进”所应有的价值溢价。
评分当我真正开始研究这本曲集的内容时,我发现它在排版逻辑上似乎没有遵循现代钢琴教材的通用习惯。很多初级阶段的练习曲目,其难度跨度设计得过于跳跃,前几首还算平稳过渡,但忽然间就会冒出一两首需要明显提升手指独立性和速度的曲子,这对于自学或者基础不那么扎实的琴童来说,简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曲谱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导致学习者在不同技术点之间转换时,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适应节奏和风格的变化。我个人更偏爱那种技术点循序渐进、每首曲子都像是为攻克一个特定难关而量身定制的教材,这样学习起来目标性更明确。这本书虽然包含了所有必要的练习,但这种“大杂烩”式的编排,让我在每次练习前,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自我筛选和排序,才能构建出一个适合自己当前水平的学习路径。这无疑降低了学习效率,也让原本就充满挑战的练习过程增添了一层不必要的摸索成本。
评分这本曲集的整体教学目标定位似乎有些模糊,它似乎是想囊括所有车尔尼849练习曲,但却缺乏一个明确的、能指导教师或家长如何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取舍的指导方针。我翻阅了附带的所有前言和说明,并没有找到关于这849首曲目如何划分阶段、侧重哪些技术训练的系统性介绍。这就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资料汇编”,而不是一本“教材”。对于一位经验不足的钢琴学习者而言,面对这厚厚的一本曲谱,很容易产生无从下手的焦虑感。我期望一本优秀的练习曲集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图,告诉我哪组练习是攻克颤指的,哪组是强化琶音的,并按照难度递增排列。这本书更像是把所有练习散乱地堆砌在一起,让使用者自行去挖掘其内在的结构,这种设计无疑是给学习者增加了额外的“解码”工作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一言难尽,封面那种老旧的印刷质感,让我一拿到手就感觉像是在翻阅一本几十年前的教材。内页的纸张手感也偏硬,翻页时总有些涩涩的感觉,长时间练习下来,手指头在纸面上摩擦的触感并不舒适。而且,这本书的开本比我习惯用的教材要大一圈,放在我的便携式谱架上总显得有些局促,携带起来也笨重了不少。更让人抓狂的是,装订的工艺似乎不太扎实,翻开到中间部分时,书脊那里微微有些要裂开的趋势,生怕用力稍大就会导致书页松散。我理解这可能是一些经典教材为了追求“原版引进”的朴实感,但对于需要频繁翻阅和使用的学习者来说,这种实用性上的妥协确实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如果能在纸张质量、印刷清晰度以及装订牢固性上稍微投入一些成本,哪怕价格稍稍上浮,对学习体验的提升也是巨大的。毕竟,钢琴练习曲是需要伴随我们度过漫长岁月的,舒适的载体能让人更有动力去面对那些枯燥的指法训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