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再富不能富孩子
定价:39.80元
作者:云晓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5107006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情况和接受教育方面很棒,包括他们的家教——我要说,用钱‘浇灌’他们是不恰当和不理智的。”
——巴菲特
“既然爸爸这个穷人经过奋斗能做出一些事情来,那么你们自己通过努力,也应该超过爸爸。这样的想法,是我留给你们的精神财产。”
——牛根生
内容提要
过去人们的观念都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很多家长认为,他们这一代受够了苦,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下一代再受苦了。因此,他们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然而金钱却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会伤人。为此,我们呼吁:再富不能富孩子!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知道攀比,这也暴露出我们在财富教育上的缺失。从娃娃抓起,教育孩子科学理财,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
目录
章 金钱不是的——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1.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念
2.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理财,从而认识金钱的价值
3.别让过多的零花钱成为孩子变坏的推进器
4.莫让孩子沾染上挥霍浪费的恶习
5.刹住孩子们的“攀比风”
6.你的孩子会合理消费压岁钱吗
7.千万不要用金钱为孩子追“星”助阵
8.锻炼孩子自己独立处理金钱的能力
9.金钱不应该成为生活的终目的
第二章 父母是孩子的任教师——金钱多少不是教子的关键,正确引导重要
1.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要做好“引路”工作
2.不能把物质刺激作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3.尽早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4.给予孩子更多的金钱并不是爱
5.无论你的家庭是否富有,都应让孩子树立节俭的习惯
6.零钱也是钱,父母要让孩子珍惜每一分钱
7.让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糟糕的事
8.不要妄想只用金钱就能表达对孩子的爱
9.要学会巧妙地引导孩子,而不是空泛地讲大道理
10.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11.不要违背教育规律,过早“透支”孩子的智力
第三章 心灵空虚比物质贫穷更可怕——不要让孩子富了物质,穷了精神
1.孩子不光有物质需要,更有精神需要
2.父母不可独断专行,孩子也有决定权
3.让玩具大限度发挥它的作用,而不是被可惜地束之高阁
4.不要让孩子有了房间,却没了空间
5.放任孩子就等于害了孩子
6.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孩子懂得关爱和回报
7.乐观是一种心态,它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8.不要以爱为名义绑住孩子的手脚
9.延迟满足,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10.不要把爱物质化,小心孩子用钱数来量化你的爱
11.“独生子女”不能成为溺爱孩子的理由
第四章 搭建起与孩子之间的桥梁——金钱不可取代亲子沟通
1.放慢忙碌的脚步,给孩子留出点儿时间
2.亲子沟通不妨从与孩子“商量”开始
3.在教子中, “利诱”的办法并不明智
4.孩子想要的东西其实就是父母的关心
5.不管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你都要有耐心去倾听
6.电脑是把“双刃剑”,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
7.为了孩子能玩物长志,父母不妨做他们的游戏伙伴
8.父爱很重要,不要只做个会赚钱的爸爸
9.注意沟通的方式,避免孩子顶嘴
第五章 不要一味迎合孩子的物质追求——金钱铺就的未必就是成功路
1.只爱穿,不全是孩子的错
2.成堆的玩具不见得能让孩子开心
3.花巨款让孩子出国留学未必是件好事
4.“”孩子,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5.对孩子的投资要花在刀刃上
6.花大价钱走明星路线并不是成功的捷径
7.金钱买得来礼物,却买不来创造能力
8.吃得太多太好,可能会使孩子变笨
第六章 不会交往,就会被孤立——从小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1.让孩子拥有与他人分享的良好习惯
2.把一颗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里
3.过多的保护会让孩子成为“蛋壳儿童”
4.缺乏同情心的孩子,人们不愿与之交往
5.尊重孩子与人交往的方式,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建议
6.不要让你的无私造就孩子的自私
7.对孩子的偷窃行为正确引导,让孩子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8.不可慢待孩子的朋友,以此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9.诚信重要,一毛钱也要还
第七章 别把孩子“富着养”——培养孩子独立、进取的能力
1.不要让孩子做寄生虫似的“NEET一族”
2.捧着长大的孩子难以实现理想
3.严格管教才是爱,溺爱放纵那是“害”
4.对孩子要关注,但不要过分关注
5.即使有个好爸爸,也要学好数理化
6.父母的手不要太快,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做
7.让孩子善于利用东风行好船
8.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快乐
9.“独自旅行”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八章 坏习惯都是“富”惯出来的——当“狠心”家长,做智慧父母
1.“按劳付酬”,不能让孩子滥用
2.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3.做“狠心的父母”对孩子更有益
4.孩子经不起诱惑,是因为缺乏自制力
5.让孩子太“阔”,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
6.不要让孩子“富”了嘴巴,坏了肠胃
7.小心培养出在家里是“狼”,在外面是“羊”的孩子
8.把孩子限制在书房中,会让孩子变成低能儿
第九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挫折教育不可或缺
1.让孩子体验挣钱的艰辛,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
2.让孩子在苦中求乐,在苦中求知
3.危险到处存在,要教孩子战胜危险的本领
4.不适当的同情会让孩子变得懦弱
5.让孩子经受挫折的考验,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免疫力
6.不妨也让孩子尝尝没钱的苦
7.帮助孩子树立人生艰辛的观念
8.孩子做错事,要让他们主动承担责任
9.为了孩子顺利成长,吃苦教育势在必行
第十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学名人的教子智慧
1.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教子智慧
2.郑板桥的爱子之道
3.鲁迅教子有方,为其子日后成材奠定坚实基础
4.不爱虚荣的卡尔文·柯立芝总统
5.“替别人着想,为自己活着”的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
6.“刚强的弱女子”阿罗约
7.坚持不懈锻炼身体的里根
8.允许孩子可以不“子承父业”的毕加索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明快,没有冗长拖沓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场景重现”来推动读者的思考。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那些关于“财富的负面影响”时所采用的笔法,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批判,而是一种近乎哀叹的记录。那些关于财富如何异化亲情、扭曲个人追求的片段,读起来让人心头一紧。它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所追求的“富裕”,其潜在的代价究竟是什么?书中对“精神上的赤贫”与“物质上的丰裕”之间的反差描绘得入木三分,仿佛能让人闻到那种奢靡生活背后的空虚气息。对于那些已经积累了相当财富,却对子女未来感到迷茫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冷静且深刻的诊断书,它指出了药物(金钱)本身无法治愈的“病症”(价值观的缺失)。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远的感受是它的“警世恒言”式的力量,但这种力量并非来自恐吓,而是源自于一种清晰可见的、基于历史观察和现实反馈的预警。作者对于“代际间的认知鸿沟”这一现象的分析,尤其深刻,他指出,当父母的经验在飞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迅速失效时,盲目地将经验转化为财富的馈赠,实际上可能是一种阻碍。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财富的透明度”的讨论,作者提出一个观点:过早或过多地暴露财富的“全貌”,可能会剥夺孩子自我发现的驱动力。整本书的文字像是经过精心打磨的雕塑,每一个句子都承载着作者对未来世代深沉的关怀,它不是在教人致富,而是在教人如何“不被富裕所困”,这种深刻的反思,是任何一本纯粹的理财书籍都无法企及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上采用了非常巧妙的递进式论证,从宏观的社会经济背景,逐步收敛到微观的家庭教育实践,最后落脚于个人心性的修养。这种由大到小的结构安排,使得读者在理解作者的整体意图时不会感到迷失。我个人对其中关于“延迟满足感”和“风险承受能力”培养的部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作者没有用枯燥的术语来解释这些概念,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具体的家庭决策场景中,比如如何处理孩子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案例。这种实用性,而非空泛的理论探讨,让这本书的价值大大提升。它不像是一本教你如何做决定的书,更像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决策过程”的教科书,指导我们如何从根本上调整对“成功”和“失败”的定义,从而跳出传统思维的藩篱。
评分初读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如何快速积累财富或进行复杂税务规划的指南,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这本书的格局明显要大得多,它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具有韧性的家庭结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如何把钱留给下一代”这种表面问题上。作者在论述中大量引用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使得他的观点不仅有情感上的共鸣,更有坚实的逻辑支撑。例如,书中关于“给予与放手”的平衡艺术的探讨,就让我对过度保护的弊端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我记得有一个段落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给予”方式,一种是直接的资源倾斜,另一种是能力的赋能,这种对比极为鲜明且富有启发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挖掘出新的层次,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如今看来竟是构建整个财富观大厦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作者似乎毫不保留地分享着他对于金钱观和财富传承的深刻思考。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富裕的定义”这一章节,它并没有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堆砌,而是深入探讨了精神财富的构建和代际传承的复杂性。书中不乏一些发人深省的案例分析,那些真实的家庭故事,让我对“如何让孩子真正拥有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作者提到的一位企业家,他的财富积累令人瞩目,但书中关于他如何引导下一代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描写,远比他商业帝国的建立过程更引人入胜。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像是与一位经验老到的长者进行了一次私密的对话,而不是生硬的理论说教。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教育和财富分配上的盲点和惯性思维,促使我们停下来重新审视那些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