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本书看懂孩子的世界(观察、了解孩子的第三只眼睛)
定价:30.00元
作者:大晨妈妈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019863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孩子的画是否只是天马行空的乱涂乱画?
孩子的哭是否只是无理取闹的情绪发泄?
时时亲密相伴,日日朝夕相处,作为孩子家长的你是否理解孩子喜怒哀乐的表情“语言”?是否知道宝贝一举一动背后的潜在内心?
《一本书看懂孩子世界》可以让您通过孩子微小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了解您面前这个小精灵以及他的真实世界!
内容提要
孩子每天都要表现出很多种情绪,但有些家长看不懂宝宝的真实意图,只会一味的站在大人的角度跟他们较量,有时还会抱怨、纠结于孩子的不听话,使得自己和家里人都很苦恼。如果您也是这样,那么现在就可以和这些困惑说拜拜了。
这是一本能让您轻轻松松就看懂的书。从孩子有心或无心的一句话,到孩子的信手涂鸦,从一点一滴的泪水到入园后的众生相,书里呈上一部大人与孩子,孩子与孩子间有效沟通的精彩画面,可以说是观察、了解孩子的第三只眼睛。
目录
章 孩子的“话”:话里蕴藏大宝藏
节.孩子的话真得当回事。
第2节.婴语四六级,你过了吗?
第3节.孩子的话,让我们深思……
第4节.感恩孩子善意的语言。
第5节.用“童语”和孩子过招。
第6节.“改词专家”是这样炼成的。
第7节.孩子的话是一面镜子。
第2章 孩子的“画”:只有妈妈看得懂。
节.用“童眼”看“童画”。
第2节.照葫芦画瓢早已过时。
第3节.曾经,孩子会只专注画一种东西。
第4节.看懂“画外音”,等于走进孩子的内心。
第5节.天生的创造家就在我们身边。
第6节.可以“改编”孩子的画吗?
第7节.如何守护孩子的绘画才能?
第3章 孩子的“爱”:不可替代的小日子。
节.画手表,童年里的幸福时光。
第2节.“整蛊专家”的命令与征服。
第3节.当“贴标签”遇上“起外号”。
第4节.给孩子表现爱的机会。
第5节.地图鱼也有了前世今生。
第6节.所有的时光都是限量版。
第4章 孩子的“哭”:不是流泪那么简单。
节.宝宝什么样的哭闹不正常?
第2节.再小的孩子也不愿被错怪……
第3节.安抚宝宝“霸王哭”,我有我高招。
第4节.不同的哭声,不同的含义。
第5节.耐心倾听“大哭宝”的哭声吧。
第6节.善良宝宝哭的时候全世界都变了。
第5章 孩子的“乐”:惊喜不断的大世界。
节.原来爸爸也会算术?
第2节.“穿蚊帐”的妈妈和穿“长筒袜”的宝宝。
第3节.想当年,“我小时候”……
第4节.简单的游戏,无限的满足。
第5节.快乐有奇效,还会传染呢。
第6章 孩子的“拽”:那些雷人的小动作。
节.爱妈方式有时也很囧。
第2节.勇于挑战爸爸脾气的极限。
第3节.总是闻着别人家的食物香。
第4节.“臭美专家”是这样炼成的!
第5节.爱上不是玩具的“玩具”。
第6节.口香糖风波。
第7章 孩子的“智”:入园那点事儿。
节.入园众生相下,该如何度过个“生病期”?
第2节.入园前,翻翻孩子的口袋。
第3节.入园后,有了很大的梦想!
第4节.从“被投诉”到“被夸奖”……
第5节.成了有学历的人。
第6节.“耍宝”的真实目的。
第7节.父母的教育要和谐一致。
作者介绍
大晨妈妈
本名赵辉,80后,原创文字、手绘插画作者,专栏作者。
新浪亲子百万粉丝育儿名博,通过新浪微博、微博名人认证。经验智囊团成员。
多篇原创文章和手绘图画刊登于各大女性、母婴畅销杂志。《妈妈宝宝》杂志“人小鬼大”手绘专栏作者。
2011年6月出版《做个幸福的80后职场妈妈》,并于同年在台湾出版中文繁体版。
2011年10月受邀参加“3届齐鲁动漫展”并参与漫迷互动、售书、“现场画泉城”等活动。
在女儿两岁时与女儿一起参加2010~2011首届“中华宝宝慈善家爱心传递”活动,女儿大晨获得“中华宝宝慈善家”荣誉称号。
文摘
序言
老实说,我对市面上那些宣称能“破解”孩子心灵的秘籍类书籍一直抱有很强的戒心,总觉得它们贩卖焦虑多于提供真正的帮助。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面棱镜,帮助我从全新的角度折射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它没有提供万能钥匙,而是给了我一套精良的工具箱——一套关于如何提问、如何倾听、如何共情的工具。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青春期前期孩子对隐私边界的试探,我原本以为那是叛逆的表现,但书里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了这其实是自我同一性构建的必然阶段。这种基于理解而非评判的解读,极大地缓解了我作为母亲的焦虑感。我开始懂得,很多我们视为“问题”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在用他们有限的认知能力努力解决成长难题时的“笨拙尝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们把“控制”的冲动转化为“支持”的意愿。
评分我是一位比较注重逻辑和实操性的读者,很多偏情感化的育儿书籍对我来说读起来比较虚,难以落地。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保持人文关怀的同时,又提供了大量基于真实生活场景的案例分析,这让它的理论变得异常扎实可信。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情绪反应的细致描摹,简直就像是把我过去几年和孩子互动的片段重新播放了一遍,只不过这次我有了字幕和专业的旁白。比如,书中提到孩子在受挫时表现出的“僵住”状态,我立刻联想到了上次孩子搭积木失败后直接把积木推倒的瞬间。过去我会指责他“为什么这么轻易放弃”,现在我能理解那是一种“情绪超载”的信号。这种对具体情境的精准捕捉和解析,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快速做出更恰当的回应,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和质量。它不是让你读完后变成一个“完美父母”,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有效陪伴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关于“边界感”的建立。我们这一代父母很多都有“喂养式”的爱,恨不得把孩子所有的可能性都提前铺好。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温和但坚定的方式提醒我们,真正的爱是给予空间和信任。它深入探讨了如何区分“保护”和“干预”,这一点对我触动特别深。在书中关于孩子自主选择的章节里,作者用了很多篇幅阐述了即使是“错误”的选择,对孩子建立责任感和决策能力也至关重要。我过去经常因为害怕孩子受伤或失败,而代劳很多本该由他自己去经历的事情。这本书像一记温柔的警钟,让我开始逐步后撤,允许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跌倒,并陪伴他从泥泞中爬起来。这种放手的勇气,恰恰来自于对孩子内在力量的深刻认知,而这本书无疑是构建这种认知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用激烈的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来抓住眼球,而是用一种近乎诗意的、平静的笔调,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与孩子最初建立连接的那份纯粹。它没有催促你立刻改变所有习惯,而是鼓励你慢慢地、像对待一位新认识的朋友那样去了解你的孩子——用好奇心去驱散固有偏见。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对“噪音”和“信号”的区分,教会我们如何在充斥着外界评价和自身焦虑的环境中,筛选出真正属于孩子的心声。它让我意识到,教育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场漫长的、双向的发现之旅。每当我感到迷茫或心烦意乱时,我都会重新翻开其中几页,那种平和、有深度的文字总能像一次深呼吸,让我重新找回做父母的初心和从容。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每一个想跟孩子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父母量身定做的指南。我是在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发现沟通开始出现障碍时偶然翻到它的。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很快就被作者细腻入微的观察角度和极富同理心的叙述方式深深吸引住了。它不像那些干巴巴的育儿理论书,充斥着一堆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知心的大姐姐在耳边悄悄分享她的心得。我尤其欣赏它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太忙于“教育”和“纠正”,却忽略了孩子在日常行为中发出的那些微弱信号。比如,书中对孩子在玩耍时特定肢体语言的解读,让我猛然意识到,原来我一直忽略了孩子在那些看似无聊的重复动作中隐藏的情绪需求。读完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慢自己的脚步,真正去“看见”我的孩子,而不是只关注他的成绩单或乖不乖。这种转变是潜移默化的,但效果却极其显著,家庭氛围明显变得更融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