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定价:39.80元
作者:霍庆苓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45105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要从小锻炼他们,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应对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日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
出,成就一番事业。
★作为父母,只有懂得适当放手,孩子才会养成自己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的独立意识。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对他们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你不舍得教育孩子,明天便有人替你狠狠教育。
内容提要
很多的父母认为为孩子铺就了未来的路,就没有任何长远了的考虑了,但是孩子会有他的近忧。当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反而不听话、和父母对着干时,父母往往大失所望,甚至勃然大怒,进而惩罚孩子,有时候甚至是体罚。这样做不仅不能教育孩子,反而会让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孩子也更加叛逆。再如,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目录
作者介绍
霍庆苓,老街深巷里的生活品味者,办公室里的热心姐姐、开心果,自家书房里勤勤恳恳的笔耕之人,热情开朗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恬静的心。自觉“好奇却不博学,好读书不求甚解”,虽以五柳先生为精神偶像,但又忍不住想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所思所想所悟写下来,跟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分享。她认为,如果有读者能从她的字里行间有所收获,对她来说就是莫大的满足。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对“传统”与“未来”之间张力的处理。它没有一味地贬低传统教育的价值,而是非常审慎地指出,在时代剧烈变革的背景下,如果固守着过去那套成功的经验,很可能成为下一代人前行的最大阻碍。作者的“远虑”观,是建立在一个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刻认知之上的。她似乎在暗示,我们今天的“安逸”,很可能就是孩子明天的“桎梏”。我尤其欣赏她对教育投入的重新定义,不再是堆砌课程和证书,而是构建一个让孩子能够自主探索和修正航向的内部导航系统。这种观点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变化迅猛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具有前瞻性。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育儿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关于“时间管理”和“人生价值排序”的深度对话,它让你从根本上重新校准了作为父母的责任重心。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逻辑构建上做得非常扎实,它没有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建立了一个清晰的因果链条。作者似乎对当代家庭的运作模式有着极其细致的解构,她将“近忧”——那些日常的争吵、学业的压力、短暂的快乐——追溯到源头的“远虑”缺失。对我而言,最受启发的是关于资源分配的章节。这里的资源不单指金钱,更包括时间、精力和父母的精力聚焦方向。书中描绘的画面是,许多父母将有限的精力过度投入到短期、可量化的竞争(比如补习班的排名、才艺等级的获取),却忽视了那些难以量化但更具决定性的长期投资,比如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与复杂世界相处的“钝感力”。这种分析的深度,使得阅读体验从单纯的知识获取,升级为一种自我教育和反思的过程。它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现在为孩子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在为明天添砖加瓦,还是在消耗未来的潜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颇为犀利,夹杂着一种饱经风霜的智慧,读起来不像教科书,更像是邻家长辈基于亲身观察和沉淀后,用一种近乎“恨铁不成钢”的语调进行的人生劝诫。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敢于挑战那些被社会主流奉为圭臬的育儿“捷径”。作者似乎在不断地提醒我们,那些看似轻松的决定,往往埋藏着最沉重的后续代价。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延迟满足”和“主动选择权”的论述部分。很多父母为了图个省心,直接替孩子做出了所有决定,美其名曰“保护”,实则剥夺了孩子犯错和学习承担后果的机会。这种描述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能看到一个个被过度保护的“温室花朵”在面对真实世界的风雨时,瞬间失去抵抗力的场景。这种对后果的预判能力,正是“远虑”的核心所在。它不是教你具体的考试技巧,而是重塑你对“养育”这个行为本身的认知框架,从一个“看护者”的视角,转变为一个“未来规划者”的视角。文字的力度,足够让人在慵懒的午后被猛然惊醒。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近乎直白的姿态,将当代社会中许多为人父母者普遍存在的焦虑和盲区毫不留情地揭示出来。它不是那种空泛地谈论“爱与教育”的温馨读物,而是更像一剂猛药,直击那些习惯于在眼前利益中打转的家长。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中展现出的那种冷静的洞察力,她没有陷入道德审判,而是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和生活化的场景,描绘了一个“缺乏远见”的家庭生态系统是如何一步步蚕食掉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和心理韧性的。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兴趣培养的误区,很多父母总想着短期内看到回报,一旦孩子表现出对某个领域的热情后,便立刻将其商业化或功利化,结果适得其反。这种从日常琐事中抽丝剥茧,最终指向深层教育哲学的写法,让人读起来既有代入感,又不得不深思。它成功地迫使我们跳出“今天作业做完了吗”这种层面,去思考“未来十年,我的孩子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立足”。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照镜子,镜子里映出的,是那个只顾眼前舒适,却忽略了为孩子铺设长远轨道的自己。这种被触动的震撼感,是很多理论书籍难以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非常好,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说教,而是像一部由一系列片段构成的社会观察报告。作者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插入一些发人深省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来自她自己的经历,也可能来自她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它们精准地印证了她提出的每一个论点。我读到好几处,都不禁停下来,在脑海中对照我自己的家庭情况,发现很多曾经被我视为“小事”的决策,在作者的框架下,都立刻被赋予了长远的战略意义。例如,关于“抗挫折教育”的篇幅,她没有用陈词滥调,而是具体分析了为什么父母总是急于“替孩子扫清障碍”,最终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从宏观理念落到微观行动的转换,让整本书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它不是让人读完后感到迷茫,而是让人读完后,立刻有了一些想要调整方向的冲动和清晰的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