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细” 9787538731866

亲子关“细” 978753873186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俞丽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沟通技巧
  • 亲子互动
  • 教育方法
  • 0-6岁
  • 育儿
  • 家庭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31866
商品编码:2969106097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亲子关“细”

:29.80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俞丽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38731866

字数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构建“亲密型”亲子关系的99个关键细节!

内容提要

当家长和孩子彼此都觉得对方变成了亲密的熟悉的陌生人,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成了家长头疼的事情。《亲子关“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剖析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心理?怎样理智的去爱孩子?怎样与孩子沟通有效?怎样去发现孩子的困惑?怎样帮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通过阅读本书的内容,家长不但可以减轻自己的教育压力,读懂你渐行渐远的孩子,更能帮孩子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好助手。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Chapter01 要想和孩子越来越“亲”,首先要“懂”孩子
  细节001:全面客观地了解你的孩子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因此,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父母需要有一双慧眼,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孩子,真正了解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应该达到的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是一个样,在学校里的表现又是一个样。为此,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困惑:我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家庭教育就会失去方向,久而久之,家长会发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竟然变成了自己“熟悉的陌生人”。对于苦心培养孩子的父母来讲,这无疑是一件可怕而且可悲的事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细心观察,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真正掌握孩子的爱好、兴趣、长处和不足,这样才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对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尝试着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对症地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
  郎鼎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儿,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聪明懂事,有很多很?多兴趣爱好。
  郎鼎的妈妈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做妈妈之前,就对自己未来的宝宝抱有很大的期望,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上好大学,出国读研究
  生……
  郎鼎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越来越聪明,郎鼎的妈妈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期望一定能变成现实。郎鼎的妈妈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她在郎鼎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学算术,背诗歌,一心想要把郎鼎培养成“小神童”。
  郎鼎从小就非常喜欢听童话故事,美人鱼呀,白雪公主呀……都是郎鼎喜欢的童话人物,美好的童话世界让郎鼎特别向往。可郎鼎的妈妈总是给郎鼎讲名人传记,例如丘吉尔传,爱因斯坦传……总之都是一些郎鼎不知道的人和事情。郎鼎觉得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

序言



《亲子关“细”》 9787538731866 父母,是孩子最完整的世界,也是孩子最需要的细微之处 在孩子的成长长河中,父母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孩子生活的照料者,更是情感的港湾,智慧的启迪者。然而,我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那些最触动孩子心灵的“细微之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幸福和人生的高度。 本书《亲子关“细”》旨在深入探索亲子关系中那些常常被忽视但又极其关键的“细微之处”。它并非一本简单的育儿手册,而是希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引导父母们重新审视与孩子互动的方式,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从而建立起更加坚实、温暖、且富有成效的亲子连接。 第一章:看见,孩子真实的存在——细节里的情感连接 孩子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拥有独立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很多时候,我们作为父母,习惯于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孩子,却忘记了停下来,真正“看见”孩子。 倾听的艺术: 很多父母认为,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就满足,或者对孩子的哭闹进行制止,就是有效的沟通。然而,真正的倾听,是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当孩子分享他们的喜悦时,我们是否给予了全神贯注的关注,并用眼神和语言回应他们的兴奋?当孩子表达不满或委屈时,我们是急于说教,还是先允许他们充分表达,并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原因?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一个理解的拥抱。 观察的力量: 孩子不会总是用语言表达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小动作、表情、甚至沉默,都可能藏着重要的信息。例如,一个平时活泼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可能是遇到了什么困扰;一个孩子反复玩同一个玩具,可能是在试图理解或掌控某种情绪。学会观察孩子行为的细微变化,是捕捉他们内心需求的第一步。 回应的温度: 父母的回应,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一句简单的“我理解你”,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轻柔的抚摸,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接纳。相反,草率的否定、不耐烦的打断,则会一点点地侵蚀孩子的情感大厦。本书将探讨如何用更富“温度”的方式回应孩子的需求,让每一次互动都充满积极的力量。 第二章:言传身教的真谛——榜样力量的微观显现 “身教重于言传”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陷入“说教”的误区。父母的言行举止,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情绪管理的示范: 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压力、愤怒、失望,会直接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当父母能够理性表达不满,而不是歇斯底里;当父母能够从失败中学习,而不是一蹶不振;当父母能够拥抱不确定性,而不是过度焦虑,这些都是孩子学习情绪管理最生动的教材。 价值观的传递: 诚实、善良、尊重、责任感,这些重要的价值观,并非通过一次次的道德说教就能植根于孩子心中。它们体现在父母对待他人的态度上,体现在父母处理问题的原则上,体现在父母对待金钱和资源的观念上。例如,父母是否在生活中践行着“不浪费”的原则?是否在遇到困难时,第一反应是寻求帮助和合作? 学习的态度: 父母对知识的渴求,对新事物的探索,对阅读的热情,都会在孩子心中播下热爱学习的种子。即使父母的知识水平有限,但那种积极、开放的学习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榜样力量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微观”而强大的显现。 第三章:成长的陪伴——质量胜过数量的日常互动 现代父母普遍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似乎越来越少。然而,陪伴的质量,远比陪伴的时长更为重要。 高质量的独处时间: 并非仅仅是坐在孩子身边,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放下手机,关掉电视,与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阅读,一起探索,哪怕只是十分钟,但在这十分钟里,父母是全然专注的。这种高质量的独处,能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从而建立起深厚的安全感。 尊重孩子的兴趣: 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往往源于他们内在的好奇心和兴趣。父母的责任,是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探索,而不是强迫他们遵循父母的设想。即使孩子的兴趣在我们看来“幼稚”或“无聊”,也应给予尊重和理解。本书将强调如何发现和支持孩子的独特兴趣,为他们的人生插上翅膀。 “在场”的意义: “在场”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出现,更是精神上的投入。在孩子遇到挫折、感到迷茫时,父母的“在场”能够给予他们力量和信心。这份“在场”,体现在孩子需要帮助时,你能及时伸出援手;体现在孩子需要安慰时,你能给予温暖的怀抱;体现在孩子需要支持时,你能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 第四章:规则与界限的智慧——温和而坚定的爱 良好的亲子关系,并非没有规则和界限。恰恰相反,清晰而合理的规则,是孩子安全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保障。 共情与理解: 在设定规则时,并非一味地强加。而是要与孩子进行沟通,解释规则的意义,理解孩子在遵守规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例如,当孩子因为不愿睡觉而哭闹时,父母可以理解他们的玩耍欲望,但同时也要温和而坚定地说明就寝时间的必要性。 一致性与可预测性: 规则的执行需要保持一致性,避免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这种可预测性,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从而减少他们的不确定感和焦虑。 后果而非惩罚: 关注行为的后果,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惩罚。例如,如果孩子弄坏了玩具,后果就是玩具不能再玩了,需要学习如何修复或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简单地责骂。本书将探讨如何用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规则,学会自我管理。 第五章:放手与信任——孩子独立成长的基石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候需要学会“放手”。过度的保护和控制,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给予尝试的机会: 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尝试来学习。从穿衣服、吃饭,到解决同学间的矛盾,父母都应给予孩子独立完成的机会。即使他们会犯错,这些错误也是宝贵的学习经历。 相信孩子的能力: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而不是立刻介入。这种信任,能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度的引导: 放手并非撒手不管,而是适度地引导。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提供支持和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和行动由孩子自己掌握。 《亲子关“细”》并非要父母们成为完美的圣人,而是希望通过对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注,帮助父母们在日复一日的亲子互动中,积累更多的爱与理解,建立起更深厚的情感连接,共同见证孩子健康、快乐、且富有生命力的成长。书中每一个章节都饱含着对亲子关系的深刻思考,每一个案例都传递着温暖而实用的育儿智慧,期待与每一位父母一同踏上这场关于“细微之处”的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完全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腔调,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仿佛是作者在泡好一杯茶后,坐在你对面,用她过来人的身份,带着同理心和你聊聊带娃路上的那些坑和甜。特别是谈到处理亲子冲突的那几个章节,作者并没有宣扬“永远不能发火”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状态。她坦诚地分享了自己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刻,然后重点在于,她是如何“修复”这些裂痕的。那种真诚的自我暴露,极大地缓解了我因为偶尔对孩子发脾气而产生的负罪感。书中提出的“五分钟修复法”,操作性极强,而且效果立竿见影。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界限感”时的措辞,她没有用“界限”这种冰冷的词汇,而是用“彼此独立又相互依靠的空间”,把这个概念描绘得既清晰又有温度,让人愿意去执行,而不是产生抵触情绪。这种用温暖的语言包装的硬核建议,正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

这本书,嗯,怎么说呢,拿到手上就感觉一股暖流涌上来,封面设计得特别温馨,那种柔和的色调和简洁的排版,让人一眼就觉得踏实。我之前也买过不少育儿类的书,说实话,很多都写得高高在上,一套一套的理论,感觉特别空泛,读起来像在啃教科书。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更像是邻家那位经验丰富、又特别会聊天的阿姨,娓娓道来她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里面有很多小故事,那种真实到仿佛就发生在我身边的场景,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或者眉头紧锁,感同身受。比如,关于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发脾气的那一段,作者没有用复杂的心理学术语去解释,而是从一个非常生活化的角度切入,教我们怎么去“读懂”孩子的小动作和表情背后的需求。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跟娃的沟通好像一下子顺畅了许多,不再是单纯的“我说你听”,而是多了一份倾听和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接地气”,它不是要你成为一个完美的父母,而是帮你成为一个更懂得如何去爱孩子的父母。我特别喜欢它那种鼓励人去探索和实践的语气,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标准答案。

评分

翻开内页,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多变,简直像是在看一本精心剪辑的家庭生活纪录片。时不时穿插一些手绘的小插图,笔触非常稚拙可爱,反而更增添了几分亲切感,一点都不觉得突兀。有一章专门讲了“规矩”的建立,我本来以为会是一堆生硬的“必须如此”的条文,结果作者用了一个“搭建乐高城堡”的比喻,把规则的设立过程描绘得像是一场亲子合作的创造游戏。这个比喻太绝了!它让我意识到,立规矩不是打压孩子的天性,而是在保护和引导他们安全地探索世界。书中对于孩子敏感期的一些描述,精准到让我有点心惊,简直就像是作者在我家安了摄像头一样,把我家娃那些莫名其妙的行为模式都给扒了个底朝天。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有心思,重要的观点会用不同字号或颜色标出来,即便我只能在通勤路上挤出零碎的时间阅读,也能快速抓住重点,不会因为信息量大而感到焦虑。它真的做到了在不增加阅读负担的前提下,提供深度且实用的指导。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选择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的名字里带有一个“细”字,我一直觉得现代育儿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粗放式管理”了,很多关键的、微小的细节我们都忽略了。这本书,恰恰就在这些“细微之处”下足了功夫。它不是教你宏观战略,而是教你战术执行。举个例子,关于孩子挑食的问题,市面上大多数书会建议用“交换法”或者“强迫法”,但这本很细致地描述了如何通过改变食物的形状、颜色,甚至更换餐具的样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食欲。我试着按照书里说的,把蔬菜切成孩子最喜欢的恐龙形状,效果竟然出奇地好!这让我对“细节决定成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父母的自我成长”这个话题。书中提到,很多时候孩子的“不乖”,其实是父母内心焦虑的投射。这种深入到自我剖析的诚恳态度,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更稳定的成年人的心灵读本。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注重读者的吸收效率,它没有那种一板一眼的章节划分,而是将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主题中,即便你今天只翻阅了其中的五六页,也能立刻获得一些可以立即应用到实践中的小窍门。我个人最喜欢它对于“如何赞美”的探讨。我们常常随口一句“你真棒”,但这本书深入剖析了这种笼统赞美的局限性,转而推荐使用“描述性赞美”,比如,不是说“你画得真好”,而是说“你把太阳的颜色选得特别明亮,让人看了心情都变好了!”这个细微的调整,瞬间让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它教会我,真正的关爱,在于那份“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反馈。这本书不像很多快餐式的育儿指南,读完就束之高阁,它更像一本工具书,一本可以常年放在床头,随时翻阅,总能在不同的阶段给你带来新启发的生活手册。它提供的不是一时的安慰,而是持续成长的动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