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告诉女儿的那些事 9787550272606

要告诉女儿的那些事 978755027260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菲力浦·切斯特菲尔德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成长教育
  • 女儿
  • 家庭教育
  • 两性
  • 情感
  • 育儿
  • 心理学
  • 人生规划
  • 女性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2606
商品编码:2969104486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要告诉女儿的那些事 作者 菲力浦·切斯特菲尔德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 9787550272606 出版日期 2016-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改编自18世纪的英国政治家菲力浦·切斯特菲尔德写给女儿的书信集,编者从中精选出符合现代亲子教养观念的精华部分,既能够协助父母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非常适合引导孩子自我学习成长。

   作者简介
原著
菲力浦?切斯特菲尔德(Philip Chesterfield)菲力浦?切斯特菲尔德是18世纪英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有着渊博且深远的见识,很受同时代重要人物的赞赏。他在担任荷兰大使一职时,即因为撰写《爸爸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而闻名,信中以温暖的语调和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引导儿子正确的人生方向,并感动了全世界千万名读者的心。
改编
张敬根韩国“疼爱女儿协会”共同代表,韩国月刊《生命树》的发行人,致力于消除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改编
吉柱任职于韩国广播公司(KBS)的公关部门。吉柱本身有两个女儿,并将他们教育得非常。吉柱认为,爸爸的帮助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因素之一,而这也正是他改编本书的动机。

   目录

给充满梦想的你

001奠定人生的基础 12

002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14

003永远保持好奇心 16

004为人诚实并充满自信 18

005成功者的秘诀 20

006妈妈是你好的老师 22

007培养良好的习惯 24

008学习规划生活 26

009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28

010赞美是进步的佳动力 30

011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32

给学习待人处事的你

012以单纯的心看世界 34

013学习控制脾气 36

014懂得展现长处 38

015礼貌是成功的步 42

016正确的礼仪观念 44

017拒绝的艺术 46

018珍惜会批评你的朋友 48

019犯错时不找借口 50

020不要在背后批评朋友 52

021培养良好的适应力 56

022学会爱自己 58

给希望男女平等的你

023请主动付出爱心 60

024男女一样 64

025别让困境吓倒自己 66

026坦率地与异性相处 68

027给初次面对月经的你 70

028与异往的正确态度 72

029“要幸福”的义务 74

030睡眠要充足 76

031为了健康请远离速食 80

032健康比身材更重要 82

033两性平等不是梦 84

给拥有充实人生的你

034把握短暂的空闲时刻 86

035玩乐并不是坏事 88

036多去郊外走走吧 90

037学习正确的金钱观 92

038通过历史来了解世界 94

039学习英文以拓展视野 98

040阅读书籍不应设限 102

04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04

042试着培养自己的爱好 106

043永保一颗乐观的心 108

044勇于挑战自我 110


   编辑推荐
★切斯特菲尔德的家庭教育传世之作,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经典改编。※在韩国出版后,2年内重印了18次,同时,本书在中国台湾也是亲子教育领域的畅销书。★适合的教育理念,配以多幅活泼生动的插图,本书亲切的形象会让广大的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喜欢。

   文摘

   序言

《生命之书:一位母亲写给女儿的成长箴言》 内容概要: 这并非一本关于童话故事的书,也不是一本灌输知识的教科书。它是一份真挚的、凝聚着生命体验的馈赠,是一位母亲深沉爱意的倾诉,也是一份关于如何在这个复杂而美好的世界中,活出真我、闪耀光芒的指南。作者以其坦诚、细腻的笔触,将为人母的智慧、人生跌宕的感悟,以及对女儿未来深深的期许,融汇成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 书中没有空洞的道理,只有发自肺腑的分享。从女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开始了这场温柔而持久的对话。她记录下女儿成长中的每一个珍贵瞬间——蹒跚学步的稚嫩,第一次开口叫“妈妈”的惊喜,牙牙学语的可爱,以及青春期叛逆与迷茫中的挣扎。这些点滴汇聚成一条生动的成长轨迹,也构成了母女之间独一无二的情感纽带。 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女儿去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母亲并非要为女儿铺平前行的道路,而是希望她拥有直面人生风雨的勇气与智慧。她会告诉女儿,关于爱与被爱的艺术,如何辨别真心,如何在失去中学会坚强;她会分享关于梦想的力量,如何追逐内心深处的渴望,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不凡;她也会探讨关于独立与责任,如何在纷繁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温度的人。 详细内容阐述: 第一部分:生命的最初,爱的萌芽 生命的奇迹与责任: 母亲会深情回忆女儿来到这个世界时的震撼与喜悦,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刻责任感。她会分享自己从一个普通女性蜕变为母亲的心路历程,让女儿理解生命的珍贵,以及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这部分不仅仅是对生命诞生过程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意义的初步探讨,让女儿在最纯真的年龄,便种下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 初识世界的眼睛: 母亲会细致描绘女儿眼中最初的世界——色彩斑斓的花朵,会唱歌的小鸟,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她会引导女儿用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同时,她也会适时地分享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学会分辨事物的美与丑,善与恶。 语言的魔法与沟通的艺术: 从咿呀学语到滔滔不绝,语言是女儿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工具。母亲会分享自己如何耐心地引导女儿学习语言,如何鼓励她大胆表达内心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她会传授沟通的智慧,如何在与人交往中建立真诚的连接,如何倾听他人的心声,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感受,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 情绪的海洋与自我调适: 孩子的情绪如同变幻莫测的天气,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阴雨绵绵。母亲会分享自己如何理解女儿的情绪,如何陪伴她度过愤怒、悲伤、沮丧的时刻。她会教导女儿认识自己的情绪,接纳它们,并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调适,例如通过哭泣、倾诉、运动,或是找到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式,而不是压抑或爆发。 第二部分:成长的足迹,智慧的沉淀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 母亲深知好奇心是驱动学习和探索的强大动力。她会鼓励女儿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无论是对科学的奥秘,对历史的探寻,还是对艺术的欣赏。她会分享自己如何满足女儿的求知欲,如何引导她通过阅读、实践、提问来获得知识,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跌倒了,也要爬起来: 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挫折与失败是必不可少的经历。母亲会分享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失败,以及从中获得的教训。她会告诉女儿,跌倒是成长的常态,重要的是从跌倒中站起来,吸取经验,继续前行。她会教导女儿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不被困难打倒,勇敢地面对挑战。 友谊的色彩与界限: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会开始拥有自己的朋友圈。母亲会分享关于友谊的真谛,如何辨别真诚的朋友,如何在友情中付出与收获。同时,她也会教导女儿如何设定友谊的界限,保护自己,不被不良影响所干扰,以及如何在关系中保持独立与自我。 认识自我,拥抱不完美: 青春期是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母亲会分享自己对自我价值的理解,鼓励女儿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接纳自己的一切。她会告诉女儿,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与他人比较,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不断完善自己。她会传递一种“拥抱不完美”的理念,让女儿明白,不完美也是一种独特的美。 阅读的力量,点亮心灵的灯塔: 母亲深信阅读是滋养心灵、开阔视野的绝佳途径。她会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以及这些书籍带给她的启发。她会鼓励女儿广泛阅读,从文学作品中感受人性的光辉,从历史著作中汲取智慧,从科学读物中探索未知。她会告诉女儿,书本是陪伴她一生的良师益友,能够点亮她前行的道路。 第三部分:走向远方,独立闪耀 关于爱与被爱的智慧: 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母亲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关于爱情的看法。她会教导女儿如何去爱,如何被爱,如何辨别健康的爱情与不健康的依恋。她会强调爱的基础是尊重、理解与独立,而不是失去自我。她会引导女儿在感情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将就,不盲目,等待那个真正懂得珍惜自己的人。 梦想的翅膀,自由的飞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母亲会鼓励女儿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无论它看起来多么遥远。她会分享自己曾经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以及实现梦想的喜悦。她会告诉女儿,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与付出,但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人生充满意义与色彩。她会支持女儿勇敢尝试,即使失败,那也是一段宝贵的经历。 金钱观与独立生活的准备: 步入社会,金钱将是女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母亲会分享自己对金钱的理解,如何理性消费,如何储蓄,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她会引导女儿树立健康的金钱观,不为物质所累,也不被金钱奴役,而是让金钱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同时,她也会为女儿即将独立的未来做铺垫,教导她如何打理生活,如何独立解决问题。 人生的责任与社会担当: 作为一个社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母亲会教导女儿如何承担起家庭、工作、乃至社会赋予的责任。她会引导女儿关注社会,心怀感恩,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会告诉女儿,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品质。 永远的心灵港湾: 无论女儿走多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母亲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心灵港湾。这部分将是对母女之间永恒情感的升华,母亲会告诉女儿,无论何时何地,她都会在那里,用爱和支持陪伴女儿走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 本书特点: 真诚的叙事: 作者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将个人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以及对女儿的深切关怀,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生活化的智慧: 书中的道理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 情感的共鸣: 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都能在书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体会到爱与被爱的力量,以及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跨越年龄的价值: 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女儿的,它同样适合所有希望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指引,希望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的读者。它是一份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成长的永恒宝藏。 《生命之书》是一次关于爱的传承,是一次关于生命的探索,更是一次关于成长的告白。它将陪伴每一位读者,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地前行,闪耀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要告诉女儿的那些事》读完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觉像经历了一场与一位智慧长者的深度对话。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有着洞察人心的精准把握。比如,书中关于“如何看待失败”的论述,绝非空洞的励志口号,而是结合了她自己的人生片段,讲述了那些看似无法挽回的挫折是如何最终成为铺就未来坦途的基石。我尤其欣赏她对“独立思考”的强调,她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应该做什么,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底层逻辑和分析问题的框架,引导读者自己去建构认知体系。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方式,远比生硬的说教来得有效和持久。读到某个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章节时,我甚至停下来,对照着自己过去的某些处理方式,反思了许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当时我错失了理解对方真正需求的那个关键点。全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如涓涓细流般温柔抚慰,时而如惊涛拍岸般引人深思,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它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家族信函,跨越了时空,将那些人生中摸爬滚打才得来的经验,用最温和却又最坚定的方式传递了下来。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是让我重新审视了“成长”的真正含义,它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对世界复杂性的接纳与和解。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主要来自于它所蕴含的“韧性”力量。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避免痛苦的书,而是教你如何带着伤口优雅地前行。作者对“脆弱性”的讨论,打破了传统上对“强大”的刻板定义。她勇敢地展示了自己不完美的一面,这种真诚极具感染力。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内在驱动力”的那几页,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作者认为,真正的驱动力并非来自于外界的奖励或惩罚,而是来源于我们对“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清晰定义。她用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辨,将我们从追逐外在标签的泥潭中解救出来。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迫使我进行了深层次的自我对话,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提问。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比直接灌输知识要有效得多。它像是一张精密的地图,为你指明了方向,但最终需要你亲自去丈量和走过那段路。整本书读完,我感觉自己收获的不是几条技巧,而是一种全新的、更加坚实的人生底色。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刻板,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排的私人日记集,每一章都可以独立拿出来品读,但放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时间管理”这个老生常谈话题的全新演绎。作者没有用番茄工作法或者四象限法则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工具,而是从“心流”和“价值排序”的角度切入。她提出,高效并非做完所有事,而是做完对你生命意义最大的那几件事。书中有一个关于“选择的代价”的论述,让我深思良久:我们总害怕错失机会,所以试图抓住一切,结果反而一事无成。这本书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往往来自于有勇气说“不”的能力。我感觉作者对当代社会中年轻一代普遍存在的“焦虑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共情。她提供的解药,不是让你跑得更快,而是让你找到一个让你心安的坐标系。我甚至在一些关于职业选择的章节中,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挣扎与彷徨,作者的文字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的过往,同时也清晰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种被理解和被看见的感觉,是阅读体验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

评分

说实话,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其实有些疑虑,毕竟市面上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的窠臼。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将视角仅仅局限在“教导”层面,而是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分享”关系。作者似乎放下了一切过来人的架子,用一种近乎“陪伴者”的口吻,娓娓道来。书中对于“如何保护自己的边界感”那一块的描述,简直是醍醐灌顶。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害怕冲突、习惯性讨好的人,总觉得拒绝别人就是不礼貌。但作者通过几个生活化的场景,清晰地阐释了边界感的建立,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内心宁静的守护。这种解读角度非常新颖,它把一个可能让人感到负罪感的话题,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自我关怀。此外,书中对“美的鉴赏”和“精神的富足”的探讨也令人耳目一新。它没有强调物质上的成功,而是告诉我们,如何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保持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热爱。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走路时会更留意路边花草的颜色,会更认真地去品尝一杯咖啡的层次感,这种由内而外的感知力提升,是这本书带给我最惊喜的副产品。它教会了我,如何去优雅地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奔波。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文字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话都像经过了千锤百炼,信息量极大,初读时可能需要放慢速度,甚至需要回翻重读。它绝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浏览、浮光掠影地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籍。它更像是一部需要“消化”的作品。尤其是在探讨“如何处理家庭中的代际差异”时,作者的论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平衡艺术。她既肯定了上一代的经验价值,又坚决捍卫了下一代探索新事物的权利,没有偏袒,没有指责,只有深刻的理解与建设性的调和方案。这种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文学典故和历史小故事,它们不仅丰富了内容,更提升了整本书的文化品位,让读者在学习人生智慧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熏陶。读完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与家人的沟通模式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不再急于辩驳,而是先尝试去理解对方情绪背后的逻辑,这完全得益于作者对沟通艺术的精辟剖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