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要告诉女儿的那些事 | 作者 | 菲力浦·切斯特菲尔德 |
| 定价 | 35.00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50272606 | 出版日期 | 2016-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改编自18世纪的英国政治家菲力浦·切斯特菲尔德写给女儿的书信集,编者从中精选出符合现代亲子教养观念的精华部分,既能够协助父母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非常适合引导孩子自我学习成长。 |
| 作者简介 | |
| 原著 菲力浦?切斯特菲尔德(Philip Chesterfield)菲力浦?切斯特菲尔德是18世纪英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有着渊博且深远的见识,很受同时代重要人物的赞赏。他在担任荷兰大使一职时,即因为撰写《爸爸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而闻名,信中以温暖的语调和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引导儿子正确的人生方向,并感动了全世界千万名读者的心。 改编 张敬根韩国“疼爱女儿协会”共同代表,韩国月刊《生命树》的发行人,致力于消除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改编 吉柱任职于韩国广播公司(KBS)的公关部门。吉柱本身有两个女儿,并将他们教育得非常。吉柱认为,爸爸的帮助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因素之一,而这也正是他改编本书的动机。 |
| 目录 | |
| 给充满梦想的你 001奠定人生的基础 12 002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14 003永远保持好奇心 16 004为人诚实并充满自信 18 005成功者的秘诀 20 006妈妈是你好的老师 22 007培养良好的习惯 24 008学习规划生活 26 009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28 010赞美是进步的佳动力 30 011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32 给学习待人处事的你 012以单纯的心看世界 34 013学习控制脾气 36 014懂得展现长处 38 015礼貌是成功的步 42 016正确的礼仪观念 44 017拒绝的艺术 46 018珍惜会批评你的朋友 48 019犯错时不找借口 50 020不要在背后批评朋友 52 021培养良好的适应力 56 022学会爱自己 58 给希望男女平等的你 023请主动付出爱心 60 024男女一样 64 025别让困境吓倒自己 66 026坦率地与异性相处 68 027给初次面对月经的你 70 028与异往的正确态度 72 029“要幸福”的义务 74 030睡眠要充足 76 031为了健康请远离速食 80 032健康比身材更重要 82 033两性平等不是梦 84 给拥有充实人生的你 034把握短暂的空闲时刻 86 035玩乐并不是坏事 88 036多去郊外走走吧 90 037学习正确的金钱观 92 038通过历史来了解世界 94 039学习英文以拓展视野 98 040阅读书籍不应设限 102 04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04 042试着培养自己的爱好 106 043永保一颗乐观的心 108 044勇于挑战自我 110 |
| 编辑推荐 | |
| ★切斯特菲尔德的家庭教育传世之作,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经典改编。※在韩国出版后,2年内重印了18次,同时,本书在中国台湾也是亲子教育领域的畅销书。★适合的教育理念,配以多幅活泼生动的插图,本书亲切的形象会让广大的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喜欢。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要告诉女儿的那些事》读完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觉像经历了一场与一位智慧长者的深度对话。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有着洞察人心的精准把握。比如,书中关于“如何看待失败”的论述,绝非空洞的励志口号,而是结合了她自己的人生片段,讲述了那些看似无法挽回的挫折是如何最终成为铺就未来坦途的基石。我尤其欣赏她对“独立思考”的强调,她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应该做什么,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底层逻辑和分析问题的框架,引导读者自己去建构认知体系。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方式,远比生硬的说教来得有效和持久。读到某个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章节时,我甚至停下来,对照着自己过去的某些处理方式,反思了许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当时我错失了理解对方真正需求的那个关键点。全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如涓涓细流般温柔抚慰,时而如惊涛拍岸般引人深思,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它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家族信函,跨越了时空,将那些人生中摸爬滚打才得来的经验,用最温和却又最坚定的方式传递了下来。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是让我重新审视了“成长”的真正含义,它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对世界复杂性的接纳与和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主要来自于它所蕴含的“韧性”力量。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避免痛苦的书,而是教你如何带着伤口优雅地前行。作者对“脆弱性”的讨论,打破了传统上对“强大”的刻板定义。她勇敢地展示了自己不完美的一面,这种真诚极具感染力。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内在驱动力”的那几页,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作者认为,真正的驱动力并非来自于外界的奖励或惩罚,而是来源于我们对“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清晰定义。她用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辨,将我们从追逐外在标签的泥潭中解救出来。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迫使我进行了深层次的自我对话,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提问。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比直接灌输知识要有效得多。它像是一张精密的地图,为你指明了方向,但最终需要你亲自去丈量和走过那段路。整本书读完,我感觉自己收获的不是几条技巧,而是一种全新的、更加坚实的人生底色。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刻板,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排的私人日记集,每一章都可以独立拿出来品读,但放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时间管理”这个老生常谈话题的全新演绎。作者没有用番茄工作法或者四象限法则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工具,而是从“心流”和“价值排序”的角度切入。她提出,高效并非做完所有事,而是做完对你生命意义最大的那几件事。书中有一个关于“选择的代价”的论述,让我深思良久:我们总害怕错失机会,所以试图抓住一切,结果反而一事无成。这本书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往往来自于有勇气说“不”的能力。我感觉作者对当代社会中年轻一代普遍存在的“焦虑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共情。她提供的解药,不是让你跑得更快,而是让你找到一个让你心安的坐标系。我甚至在一些关于职业选择的章节中,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挣扎与彷徨,作者的文字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的过往,同时也清晰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种被理解和被看见的感觉,是阅读体验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
评分说实话,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其实有些疑虑,毕竟市面上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的窠臼。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将视角仅仅局限在“教导”层面,而是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分享”关系。作者似乎放下了一切过来人的架子,用一种近乎“陪伴者”的口吻,娓娓道来。书中对于“如何保护自己的边界感”那一块的描述,简直是醍醐灌顶。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害怕冲突、习惯性讨好的人,总觉得拒绝别人就是不礼貌。但作者通过几个生活化的场景,清晰地阐释了边界感的建立,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内心宁静的守护。这种解读角度非常新颖,它把一个可能让人感到负罪感的话题,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自我关怀。此外,书中对“美的鉴赏”和“精神的富足”的探讨也令人耳目一新。它没有强调物质上的成功,而是告诉我们,如何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保持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热爱。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走路时会更留意路边花草的颜色,会更认真地去品尝一杯咖啡的层次感,这种由内而外的感知力提升,是这本书带给我最惊喜的副产品。它教会了我,如何去优雅地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奔波。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文字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话都像经过了千锤百炼,信息量极大,初读时可能需要放慢速度,甚至需要回翻重读。它绝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浏览、浮光掠影地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籍。它更像是一部需要“消化”的作品。尤其是在探讨“如何处理家庭中的代际差异”时,作者的论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平衡艺术。她既肯定了上一代的经验价值,又坚决捍卫了下一代探索新事物的权利,没有偏袒,没有指责,只有深刻的理解与建设性的调和方案。这种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文学典故和历史小故事,它们不仅丰富了内容,更提升了整本书的文化品位,让读者在学习人生智慧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熏陶。读完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与家人的沟通模式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不再急于辩驳,而是先尝试去理解对方情绪背后的逻辑,这完全得益于作者对沟通艺术的精辟剖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