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尽早发掘孩子的天分
定价:25.00元
作者:(德)托马斯·冯·卡拉夫特,埃德温·萨姆克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448268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孩子越长越大了,她在为是否要送孩子上兴趣班苦恼,我在为为孩子选什么兴趣班纠结,而你,或许正在为培养孩子哪种一技之长煞费苦心……这时,您看见了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能帮助你解决兴趣班选择难题,还将您了解怎样精准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天分。
本书由世界青少年才能研究机构创始人、首席专家共同研究,合作完成。全书用简明扼要介绍了有关识别、发掘孩子天分的基础知识,通俗易懂地讲述了测试孩子天分的方法,并对每种“天分”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情况及培养方法给予演示阐明。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像玩游戏一样对他们的天分进行测试,从而有目的地发掘天分,激发潜能,让您孩子的“天分”要风有风,要雨有雨。
本书自出版后,深受各类读者喜爱,在欧洲多国被奉为天分辨识、发掘,也被中国台湾地区引进出版,家长读者尤其获益良多。
目录
作者介绍
托马斯`冯`卡拉夫特(Thomas von Krafft)
世界青少年才能研究机构创办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本身就具备音乐和运动才能,曾担任不同教育中心的研究负责人。因为经常发现许多孩子的天分并没有被发掘出来,他于1998年创办世界青少年才能研究机构,并长期撰写多种有关天分研究的书籍和文章。
埃德温`萨姆克博士(Dr. Edwin Semke)
慕尼黑大学和耶拿大学的合约讲师,慕尼黑工商业协会讲师。他是世界青少年才能研究机构主任,也是许多天分研究书籍的作者和科学咨询专家。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儿童潜能开发的读物,给我的触动非常深刻,尤其是在如何识别和培养孩子早期兴趣这一点上,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洞见。我一直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但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常常会因为自己的经验和期望,不自觉地去引导孩子走向我们认为“对”的道路,而忽略了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热情所在。这本书并没有提供那种僵硬的、一刀切的测试方法,反倒是强调了一种观察的艺术,一种与孩子深度互动的过程。它引导我重新审视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孩子专注玩耍的样子、他们对某个特定事物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甚至是他们无意识中流露出的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作者非常细腻地描述了不同发展阶段下,天赋可能以何种形式出现,这让我意识到,天赋并非总是和我们传统认知中的“聪明”划等号,它可能藏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中,也可能体现在超乎寻常的同理心上。这种多维度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天赋”的定义,让我不再局限于成绩或技能的表象,而是开始关注孩子内在驱动力的萌芽,这无疑是为人父母一场重要的观念革新。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手中多了一张更精确的“地图”,能够更好地陪伴孩子探索他们自己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价值的,也许是它帮助我清晰地区分了“期待”和“支持”。我们爱孩子,所以我们自然会对他们寄予美好的期待,但这期待一旦过度强化,就可能演变成一种压力,反而扼杀了孩子自主探索的动力。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艺术:如何保有对孩子成就的骄傲,但又不对这种成就设定过高的、外化的标准。它倡导的是一种“内在驱动力”的培养,即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而努力,为内心的满足感而探索,而非仅仅为了取悦父母或赢得外界的掌声。这种从“外部激励”到“内部驱动”的思维转变,是培养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独立思考者的核心。它教会我,最好的“发掘”不是用工具去挖出什么,而是用理解和尊重去“培育”出什么,让孩子自身的火焰自然而然地燃烧起来,而我们要做的是确保火源不被浇灭,并提供足够的氧气。这是一种更深刻、更具长远意义的教育观。
评分这本书在构建支持性环境方面的论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特别是关于“环境的暗示性”这一点。我们常常关注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多少资源——报了多少辅导班,买了多少昂贵的玩具——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强大的影响,往往来自于环境背后无形的“氛围”和“榜样力量”。作者细致地剖析了家庭日常对话的结构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思维模式。例如,当孩子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打压还是好奇?我们的用词是“这太难了”还是“让我们看看如何拆解这个问题”?这些细微的语言选择,构筑了孩子对自我效能感的认知基石。此外,书中对于“跨界学习”的推崇也让我耳目一新。它鼓励家长打破学科壁垒,让孩子在看似不相关的活动中寻找连接点,因为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不同领域的交叉口。这种鼓励打破既有框架的教育观,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家里营造一种鼓励连接和综合思考的氛围,这比单纯灌输知识要有效得多。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人性化,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洞察力敏锐的朋友在娓娓道来。它不是一本充满了生涩术语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能够引发共鸣的实践指南。其中穿插的一些家庭案例,虽然我无法完全代入书中人物的背景,但那些父母在面对孩子困惑时的挣扎、探索和最终的欣喜,却能精准地击中为人父母的痛点和渴望。特别是有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对某项活动“突然失去兴趣”的那一章,提供了非常富有层次感的应对策略,而不是简单地建议“换个爱好”。它引导父母去深挖兴趣转移背后的深层原因——是难度陡增,是社交压力,还是更高层次的需求未被满足?这种对孩子内在动机的深度挖掘,体现了极高的教育智慧。它教导我们,教育不是一个单向的“灌输”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解码”过程,解码孩子正在试图告诉我们的信号。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带来的那种“慢下来”的力量,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这种提醒显得尤为珍贵。它并非急于告诉你“如何速成”,而是倡导一种更具耐心和尊重的养育哲学。书中对于“等待”的价值的阐述令人印象深刻。天赋的孕育需要时间,如同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土壤和足够的光照,强行催熟只会适得其反。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错误”和“失败”的重新定位。传统观念里,错误是需要被修正的对象,但在本书的语境下,它们被视为信息反馈的关键环节,是孩子在试错过程中收集数据、调整策略的重要数据点。这种积极的反馈循环机制,使得家庭氛围不再是唯结果论的审判场,而更像是一个安全的“实验基地”。这种心境的转变,不仅减轻了我和孩子双方的焦虑,更重要的是,它激励孩子敢于尝试那些看起来有些“出格”的领域,因为他们知道,探索本身比完美的结果更重要。这种深层次的心理建设,远比任何具体的技巧传授都要来得实在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