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玩耍的力量----发现更好的孩子和自己
定价:48.00元
作者:(美)迈克尔·麦耶霍夫 蒋海燕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213128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早期教育好似深不可测,一个个敏感期,一个个能力发展的专业名词,时刻刺激着父母的神经,好似一旦错过,就会耽误孩子的一生!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与其恶补各种育儿知识,期许华丽变身育儿专家,不如陪孩子一起玩耍,你会发现真正早教的力量!
★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博士、“哈佛早期教育项目”主要成员、美国悦宝园首席顾问迈克尔?麦耶霍夫四十余年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特征,化解父母养育焦虑,帮孩子开启*人生模式。60、70、80三代教育者倾情作序力荐!
★本书详细收录、分析近百种家庭益智游戏方案,手把手教父母如何轻松利用家中物品,与孩子进行适龄游戏互动。0~3岁宝宝成长日记共情每位家长的育儿心路,分享细致、科学、丰富的育儿知识。更有真情互动,20余个典型问答,为新晋父母释疑解惑。一场改变孩子、也改变父母的亲子互动之旅。
★从来没有一种教育理念能引发如此多的成功人士的至高推崇:
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创始人 马云)
如果只有单向的、填鸭式的教育,孩子只能越学越傻。(搜狐CEO 张朝阳)
我们跑到地球上来,就是来玩耍的,如此才不枉此生。(中国台湾作家 张德芬)
内容提要
早期教育好似深不可测,一个个敏感期,一个个能力发展的专业名词,时刻刺激着父母的神经,好似一旦错过,就会耽误孩子的一生!迈克尔麦耶霍夫博士作为早期教育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和拥有丰富经验的践行者,通过本书告诉大家,与其恶补各种育儿知识,期许华丽变身育儿专家,不如陪孩子一起玩耍,你会发现真正早教的力量!本书是为新晋父母量身打造的一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父母可以完全化解养育焦虑,渐渐认识到早期教育虽然很重要,但是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本书不仅包含0~3岁孩子的生理、认知和情感发育小常识,还详细收录了近百种家庭益智游戏方案,父母可以在家中轻松地利用各种物品,与孩子进行适龄的游戏互动,问答部分还可以解开父母育儿过程中的各种疑虑。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宜的游戏,开启和孩子的一场亲子互动之旅,改变孩子也改变自己吧!通过阅读这本书,父母不仅可以了解早教的真谛,收获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而且可以帮助父母抛弃关于早教的焦虑和疑惑,渐渐认识到早期教育虽然很重要,但是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宝爸宝妈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直接翻到活动手册部分,选择任意一个家庭活动开启和孩子的互动之旅,也可以从头一页一页的研读,了解早期教育需要明确的概念和原则。在陪伴孩子的玩耍过程中体会到早教的意义,改变孩子也改变自己!
目录
推荐序一 “玩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推荐序二 “玩耍”是送给孩子好的礼物
推荐序三 写给生命中好的父母
CHAPTER 1早教是什么
教育和训练大不同
眼见≠为实;灌输≠吸收
过早训练低效、无趣甚至有害
具备有效、快速学习能力才有未来
通用教育vs特定训练
玩耍是早教的佳方式
玩耍vs学习,伙伴vs竞争者
玩耍能够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更早”绝不意味着“更好”
玩耍的四大益处
父母的参与至关重要
玩具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做孩子的保护者、小伙伴和咨询顾问
为儿童而不只为父母
章节小结
CHAPTER 2家庭早教益智游戏
阶段出生~3个月
年龄阶段特点
0~3个月宝宝成长日记
满月啦进步多多吃喝拉撒睡进行曲
这些游戏真好玩
我要穿袜袜晃来晃去的项链对面的宝宝看过来
魔毯骑行抓球球哇,好软倾听自己
全家总动员
第二阶段4~6个月
年龄阶段特点
4~6个月宝宝成长日记
小小社交家开始长脾气啦新技能大爆发
这些游戏真好玩
知冷知热拉大锯,扯大锯家庭巡视员
空中自行车神奇飞毯纸杯小风铃影子游戏
了解自己的身体音乐律动闻声寻人灵动小猪
第三阶段7~12个月
年龄阶段特点
7~12个月宝宝成长日记
开始长牙了喜欢观察和动脑开始爬行
喜欢照镜子的小男子汉专注力增强简直能上天入地
这些游戏真好玩
小小巡航员膝上平衡快乐寻宝亲子拔河
钻“爸爸桥”蝴蝶飞啪啪啪啪日常歌剧
漂浮的鱼埋藏的珠宝翻斗车纸团快滚
双手猜一挤压识色谁跟谁更配快来说一说
谁是大胃王
第四阶段13~18个月
年龄阶段特点
13~18个月宝宝成长日记
迈出人生步踢小宝宝,爬楼梯
正式断奶长心眼了黏人的小东西
这些游戏真好玩
光影小游戏小跳豆我是大力士调皮的小球
量量我能走多远套圈游戏有趣的小路
颜色对对碰动物拼图轮到我了大水花,小水花
飞起来啦我说你做衣夹挑战小水枪,大水枪
拔大河我是行政小助手室内球场
第五阶段19~24个月
年龄阶段特点
19~24个月宝宝成长日记
跃动宝贝不做大小便训练跑出惊喜知道说尿尿
不能破坏秩序感感恩有你
这些游戏真好玩
坚持不懈的小蜘蛛跳房子罚点球破茧成蝶
我是小司机小小收纳家坐轿子冰格惊喜
快来学我寻宝游戏可以吃的算术
大自然丰富多彩成对摆放物品小小艺术家
我会建高楼味蕾小侦探影子人像
第六阶段2~3岁
年龄阶段特点
2~3岁宝宝成长日记
小诗人敏感期选择幼儿园一次意外事件
这些游戏真好玩
小青蛙找妈妈登上高台你来说,我来猜
淘气的拷贝猴打击乐手冬天大探索咕噜噜地转
我是一个小花匠摸摸颜色乐器总动员颜色编码
哪个物品轻一起动起来小小运输员踩纸箱
听听噪音故事卡片测量周长我是小间谍
能装多少跟图躲猫猫寻物游戏棉花糖尖塔
心情对对碰私人速记员
CHAPTER 3早教疑难问题集锦
0~1岁
1~2岁
2~3岁
作者介绍
迈克尔?麦耶霍夫(Michael K. Meyerhoff)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人类发展学硕士和博士,在早期教育学术界享有盛誉。他曾经是哈佛大学的“哈佛早期教育项目”(Harvard Preschool Project)的主要成员。该项目围绕什么样的早期教育经历能让孩子在以后的学校学习中取得成功展开调查,是迄今为止该领域*规模和涉及范围广的研究。
麦耶霍夫博士编著出版过3套儿童早期教育书籍、30种学术手册,以及超过100篇儿童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他的著作广泛出现在美国各大主流教育学术和育儿刊物上,包括《美国宝贝》《幼儿》《父母和早期教育工作者》等。他也是由威廉格拉顿基金会出版的、包含各种育儿话题的18本《父母指南》手册的作者。此外,他在早期发展和育儿方面的专业知识曾被多家出版物广泛引用,包括《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等。麦耶霍夫博士的“家庭指导”专栏获得了美国赫来诺大奖(National Headliner Award)的名。他在《父母与孩子》的专栏两次获得美国亲子出版物一等奖。
除了学术科研方面的成就,麦耶霍夫博士还担任美国悦宝园(Rompn' Roll)早期教育机构的首席顾问,指导悦宝园研发出一整套基于博士早教理论、符合早期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的特色教学课程。该课程体系被广泛用于悦宝园的教学中,受到了全球家长和小朋友们的欢迎。
蒋海燕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学士学位。2013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教育学院学习一年。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重点课题《优质特色学前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子课题《英文绘本阅读对幼儿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的课题负责人。她拥有近二十年的一线英语教学经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活力,那种明亮的色彩和充满童趣的插画,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想要传达的那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我拿起它的时候,心里就在想,这一定不是一本枯燥的说教读物。果然,内里的文字也保持了这种调性,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来压人,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观察到的现象。比如,孩子在玩积木时展现出的那种专注和创造力,或者他们在户外奔跑时那种纯粹的快乐,作者都捕捉得非常到位。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童年,那种无忧无虑,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的感觉,真是久违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是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那种“玩”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功利和焦虑。它提醒我,放松下来,允许自己和孩子一起“胡闹”,其实才是通往真正成长的必经之路。这种回归本真的感受,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温暖和被理解的感觉,仿佛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同伴。
评分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育儿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重建自我连接”的心灵手册。我们常常被外界的期待推着走,总觉得“玩”是浪费时间,是低效的。这本书却有力地反驳了这种观点,它展示了在高度结构化的现代生活中,“自由游戏”是如何成为个体保持心理弹性、激发创新思维的“隐秘能量场”。我发现,当我试着放下手机,真正沉浸到和孩子一起搭建一个奇形怪状的城堡时,我自己的思绪也跟着那些积木一样,跳出了固有的框架。那种久违的、纯粹的“心流”体验,让我对工作中的难题也产生了新的视角。这本书的语言有一种魔力,它不会让你感到压力,反而会让你觉得,重新拥抱玩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亟需的自我疗愈。它让我们意识到,比起教导孩子如何成功,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存在”——以一种开放、好奇、充满乐趣的方式存在。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失败”和“试错”的重新定义。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游戏的目标往往是“赢”,是达成某个既定的结果,比如搭得最高,跑得最快。但这本书强调了游戏过程中那些看似“无意义”的反复和“失败的尝试”才是真正的学习发生地。孩子把沙堡推倒了,然后若无其事地重建,这种韧性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书里给出了非常令人信服的解释,它将这些重复动作视为大脑在进行高效的“程序调试”。这让我开始反思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是不是也因为过于追求完美和效率,而扼杀了自己从错误中汲取养分的能力。这本书像一剂强心针,鼓励我们放下对“完美结果”的执念,真正去享受那个充满探索、意外和重新开始的过程。它让我明白,一个能从失败中快速恢复并从中获得新知的孩子,未来面对人生的风浪时,会拥有更坚实的内心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细腻且富有画面感,作者似乎总能站在一个非常恰当的距离来观察和记录。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视角,更像是一个长期陪伴在孩子身边的观察者,带着敬畏和兴奋记录下每一个微小的“突破瞬间”。比如,书中描述孩子在尝试新事物时那种略带恐惧又跃跃欲试的表情,那种肢体语言的细微变化,都被捕捉得丝丝入扣,让我感同身受。这种细腻的观察,其实是在教会我们成人,如何真正地“看”见孩子,看穿他们行为表象下隐藏的真实需求和意图。很多时候,我们错把“捣乱”当成了“不听话”,而这本书却揭示了,那可能只是孩子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探索物理边界或社交规则。这种由内而外的理解,极大地消弭了我作为家长常见的挫败感和内疚感,转而代之以一种更富有同理心的耐心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极其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引导着我们深入探索“玩耍”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的主题。我特别欣赏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如此自然流畅。书中引用了许多跨学科的观察,从神经科学到社会学,但所有的论述都紧紧围绕着“游戏如何塑造大脑和人格”这个核心。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建议,这些建议不是那种空泛的口号,而是非常具体的场景和互动方式。比如,当孩子因为规则问题而争吵时,作者提供的介入方式,简直就是我的“救星”,它教会我如何在不扼杀孩子自主权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达成和解。我尝试了书中的几个小技巧,效果立竿见影,孩子脸上的沮丧迅速被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所取代。这种“授人以渔”的感觉,比单纯告诉我“要多陪孩子玩”要有效得多,让我真正理解了“玩耍”背后的深刻教育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