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间美术资源研究 姚青华 9787509632970

中原民间美术资源研究 姚青华 978750963297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青华 著
图书标签:
  • 中原民俗
  • 民间美术
  • 传统文化
  • 艺术史
  • 文化遗产
  • 地域文化
  • 美术资源
  • 河南文化
  • 民俗艺术
  • 艺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32970
商品编码:2966316799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原民间美术资源研究

定价:46.00元

作者:姚青华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096329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民间美术资源,是广大劳动人民以朴素的审美观念,根据自身生存的实际需要,就地取材,自行设计和制作,并为自身所享用的产物。千百年来,淳朴、勤劳的中原先民们,不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原大地上培育、创造了灿烂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文化,并且世代相传,培育出遍布大河两岸瑰丽的民间工艺美术之花。从旧石器时代那粗糙的兽骨骨针、骨梳,到新石器时代那绘有纹形图案的陶碗、陶灶;从奴隶社会那雕刻着神秘饕餮纹用以祭祀的青铜器物,到秦汉时代陵墓中刻有人物花卉的画像砖、画像石;从隋唐时期那绚丽的唐三彩俑、叹为观止的石窟佛像雕刻,到宋元时代那精美的鱼纹瓷盘、瓷枕,明清时期那雅致、秀美的蜡染布和刺绣工艺品;从民间集市庙会上那千姿百态的泥塑玩具,到岁时节令上那艳丽夺目的门神年画、纸剪窗花……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美术,悠悠千载,绵亘神州,丰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庶民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中原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目录


作者介绍


姚青华,2006年陕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获得硕士学位。目前任教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系,从事美术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历来在报刊上发表《民间色彩在中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表达》、《刍议当代中国美术的范式转换与现代性建构》、《浅析当代重彩画的新特征》、《现代包装设计中传统水墨语言的借鉴与结合》等论文:主持“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河南省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探索”、“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构建中商业绘画的专业化发展”、“中原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实价值应用研究”等省、厅级课题若干项。

文摘


序言



穿越时空的剪纸艺术:中国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与当代视野 引言 中国素有“衣食住行,无不染绘”之说,民间美术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质朴的审美趣味,构成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本卷聚焦于一项最具代表性、生命力最为旺盛的艺术门类——剪纸艺术。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史梳理,而是通过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历史阶段剪纸艺术的深入田野考察与细致的文本分析,探讨其在当代社会语境下的生命状态、价值重估与创新路径。 第一章:剪纸的“活态”:原生地、传承链与仪式语境 本章着力于重建当代剪纸艺术的“原生地”概念。我们跳脱出博物馆陈列的静止样本,深入到陕西窗花、河北蔚县年画剪纸、福建剪纸等核心产区。 1.1 社区与技艺的共生体: 考察剪纸技艺如何在特定的农耕、祭祀、婚嫁等社会仪式中发挥其核心功能。剪纸不再是单纯的装饰,而是完成社会交往、祈求福祉、标识身份的“媒介”。我们将详细记录特定村落中,代际间口传心授的技法口诀与工具的私密使用习惯。 1.2 艺术家的身份流变: 对比传统乡村“巧妇”与当代受过专业训练的“民间手艺人”的身份差异。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民间艺人如何重塑其在社区中的地位,以及他们面对市场化冲击时的生存策略与心理调适。例如,探讨一些老艺人如何将祖传图样与新题材(如现代建筑、社会新闻)进行融合。 1.3 符号的生命力: 深入剖析“窗花”、“灯花”等核心母题背后的文化密码。传统纹样如“石榴多子”、“麒麟送子”等,其意象的固化与在不同地域的变异,揭示了文化符号在跨区域传播中的适应性与生命力。 第二章:跨界与对话:民间美术在现代语境中的张力 当代社会对民间艺术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发掘保护的热情,也夹杂着商业化的急功近利。本章关注民间艺术如何与现代设计、当代艺术思潮产生碰撞与张力。 2.1 从“俗物”到“高雅”的路径反思: 分析二十世纪以来,知识分子(如“新国画运动”参与者)如何将民间美术纳入“民族美学”的建构过程。这种拔高是否割裂了艺术与其原生语境的联系?我们通过对比早期学者的田野笔记与当代美术馆的展览目录,探讨“去语境化”带来的得与失。 2.2 材质与工具的革新: 探讨现代材料(如数字化工具、新型颜料、工业纸张)对传统技艺的冲击与赋能。例如,分析激光切割技术对传统手工剪刻的效率提升,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手工“拙感”的审美辩论。 2.3 视觉语言的再创造: 聚焦于当代艺术家(非传统民间艺人)如何借用民间美术的视觉语汇进行再创作。探讨这种“挪用”行为是真诚的致敬,还是风格上的肤浅模仿?重点分析其在当代艺术叙事中对“乡土情结”、“身份认同”的表达效果。 第三章:保护、记录与数字化的未来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本章侧重于研究性的方法论,探讨如何更科学、更全面地记录和传承这些易逝的文化形态。 3.1 田野调查的伦理与实践: 阐述进行民间艺术田野调查时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尤其是在涉及家族秘密、商业机密或敏感宗教仪式时。强调“参与式观察”在获取深层信息上的不可替代性。 3.2 数据库建设与可视化研究: 探讨利用三维扫描、高分辨率摄影等数字技术,建立民间美术图样与技法的三维档案库的可行性。分析“数字活态”的概念,即如何通过互动技术(如VR/AR)让远距离的受众“体验”剪纸的制作过程,而非仅仅是“观看”成品。 3.3 知识产权与社区赋权: 审视民间艺术在市场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研究如何建立一套机制,确保艺术创作的原始社区和传承人能够从其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利用中获得合理的、可持续的回报,从而激励下一代的传承动力。 结语 中国民间美术,尤其是剪纸艺术,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人民精神生活的投射。本书力求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既尊重其泥土的芬芳,又以现代的学术目光审视其在当下的挑战与机遇。唯有理解其“活态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让这份古老的艺术之火,在新的时代依然光芒万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古朴的色彩和纹饰,似乎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年代。翻开书页,那些精美的图片和文字,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原古老民俗艺术的大门。我一直对民间艺术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身上承载着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和智慧,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上独特艺术魅力的绝佳机会。从那些精雕细琢的木刻,到色彩斑斓的剪纸,再到栩栩如生的泥塑,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对生活的热爱。阅读的过程,仿佛在与古老的灵魂对话,感受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作者的严谨考据和对细节的关注,让这些艺术品不再是静止的陈列,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让我对中原地区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

评分

我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尤其对中国各地的地方性艺术形式充满了好奇。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到这本书时,就被它的主题深深吸引了。《中原民间美术资源研究》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着一种扎实的学术气息,再加上作者的名字,更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民间美术不仅仅是单纯的工艺品,更是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的生动载体。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原地区在这一领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宗教祭祀、节日庆典到日常生活,民间美术以各种形式渗透其中,展现着独特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作者对这些艺术形式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它们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细微差异和发展脉络。这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受益匪浅,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书中精美的插图所吸引的。那些图片,色彩鲜艳,构图巧妙,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气息,让人一看就觉得心情愉悦。我尤其喜欢那些剪纸作品,那些繁复的花纹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在纸上翩翩起舞。还有那些泥塑,虽然朴实无华,却有着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传神。除了图片,书中的文字内容也相当丰富,对各种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作者的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即使是对民间美术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读懂。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让我对中原地区的民间美术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地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间美术又是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原民间美术资源研究》这本书,就像一座宝库,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原地区民间艺术的窗口。书中对各种美术形式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精湛的技艺,更深刻地揭示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和分析这些艺术资源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和独特视角。从建筑装饰的雕刻彩绘,到节庆祭祀的年画剪纸,再到日常生活的刺绣玩具,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入的挖掘和解读。这让我看到了民间艺术家们如何将生活经验、信仰习俗和审美情趣巧妙地融于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地域风格。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设计的复古感所吸引。打开后,里面琳琅满目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让我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殿堂。书中对中原地区民间美术的系统性梳理,从历史渊源到艺术特征,再到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具体作品的解读,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的展示,更是对创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对生活的热爱的赞颂。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老的技艺在匠人手中传承,那些朴素的色彩和造型在点滴之间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纽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