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眼看国画 阳飏

右眼看国画 阳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阳飏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绘画艺术
  • 艺术鉴赏
  • 阳飏
  • 右眼看国画
  • 中国画
  • 艺术史
  • 文化
  • 艺术
  • 绘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品读天下出版物专营店
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329547
商品编码:2966371059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右眼看国画

定价:39.00元

售价:20.7元,便宜18.3元,折扣53

作者:阳飏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423295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艺术类图书有很多种,精读的是一种,泛读的是一种,考试的是一种,艺普的是一种,而这本书,似乎都不属于以上种种,它是给那些想读懂一点世界名画、深入一些西方大师、了解一些美术小史、知道一些画家趣事的人看。
精选的都是大师名画,全彩页排版,图片由读者欣赏杂志社提供,高清,。
文字流畅,内容有趣,读来不累。即分析画作,又讲背景小故事;即有大图,也有局部放大图;即适合慢慢品,又适合恶补名画知识,可谓居家旅游,良品。
作者是诗人,也是画评家,央视《百年巨匠——黄宾虹》文字作者。是的,艺术总有共通之处。
六十位中国艺术大家,六十幅名垂不朽之画作,一千多年连绵的辉煌与不断的轶事,一眼看完。还有一本《左眼看油画》,建议一起阅读。没错,眼睛一睁一闭,你就了解了东西方美术的全部。

内容提要


《右眼看国画》精选中国画代表作六十幅,包括《女史箴图》(顾恺之)、《步辇图》(阎立本)、《天王送子图》(吴道子)、《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五牛图》(韩滉)、《溪山行旅图》(范宽)、《采薇图》(李唐)、《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富春山居图》(黄公望)、《惠山茶会图》(文徴明)、《千山万壑图》(龚贤)、《青城山中坐雨图》(黄宾虹)、《爱痕湖》(张大千)等名家名作,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介绍了画作和画家,深入浅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目录


作者介绍


阳飏,又名张向阳,诗人,画评家,“2011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得主,长期在各种艺术类杂志撰写画评。

文摘


序言



《笔墨江山:中国山水画的千年流变与精神寄托》 作者: [此处可虚构一位资深美术史学家或评论家,例如:林风远] 出版社: [此处可虚构一家权威艺术类出版社,例如:翰墨轩] 定价: 人民币 188.00 元 开本: 16开(精装,附赠高精度画作彩插共120页) ISBN: 978-7-XXXX-XXXX-X --- 内容概要:穿越时空的画卷——中国山水画的宏大叙事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画家或某一时期的技法进行微观研究,而是一部旨在梳理和阐释中国山水画自萌芽至成熟,直至近现代转型的宏大历史画卷。它聚焦于“山水”这一母题如何从单纯的风景描摹,升华为承载中国哲学、文人精神与宇宙观的独特艺术语言。全书以时间为轴,以精神内涵为骨架,力求揭示山水画何以成为中国艺术的“正宗”与核心。 第一部分:草昧初开——魏晋风骨与隋唐气象 (约300字)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山水画脱离人物画附庸地位的艰难历程。我们考察了顾恺之“形神兼备”的理论对早期山水画的影响,尤其关注宗炳“卧游”思想的形成——即画家不再满足于眼前之景,而是将胸中山水作为精神的栖居地。隋唐时期,李思训的“青绿山水”以其富丽堂皇的色彩和精细的笔法,展现了盛世的恢弘气度,但其“界画”的属性也引发了后世关于“院体”与“文人”分野的最初讨论。我们将重点分析吴道子“笔法龙蛇”的创新,探究其“写意”的萌芽如何为后世的文人山水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文人精神的崛起——五代宋初的“笔墨革命” (约450字) 这是山水画史上最具决定性的一章。随着士大夫阶层的壮大,“山水”不再是供帝王贵族赏玩的背景,而是文人寄托性灵、反思人生的媒介。 荆浩、关仝的北方山水: 侧重于“雄伟”与“法度”。我们分析了“斧劈皴”等皴法如何被用来表现泰山北斗的崇高感,以及这种对北方山岳的敬畏,如何映射出乱世之中知识分子的坚韧。 董源、巨然的江南烟雨: 探讨“披麻皴”的运用,以及江南温润的水汽如何与文人追求的“平淡天真”相契合。重点分析了“江南山水”如何从地理概念转化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情趣——内敛、含蓄、富有诗意。 宋代院体的巅峰与转向: 以范宽《溪山行旅图》为例,剖析其“近景不着笔,远景极精微”的构图手法,以及这种高度写实背后的哲学思辨:如何在极致的“真”中找到永恒的“理”。同时,也将审视米芾的“米氏云山”,看其如何运用墨色的晕染,完成了从“形似”到“意似”的关键一跃。 第三部分:元四家的精神自洽与笔墨自觉 (约400字) 元代,因“弃官归隐”成为知识分子的主流选择,山水画彻底完成了向纯粹的文人艺术的蜕变。 “胸中丘壑”的理论确立: 本部分着重阐述了赵孟頫“作画贵在用笔”的理论如何将山水画的重心从描绘对象转移到驾驭工具(笔墨)的技巧和学养上。 元四家的地域与风格分野: 详尽分析黄公望的松动、倪瓒的疏简、吴镇的沉郁与王蒙的繁密。特别是倪瓒,他笔下的“三段式”构图和极简主义,如何成为对抗俗流、捍卫文人独立精神的终极表达。我们认为,元四家的贡献在于,他们将山水画视为一种“个人日记”,笔墨即是人格的直接流露。 第四部分:明清的变奏与学古的困境 (约250字) 明清两代,山水画进入了一个“集大成”与“再创造”并存的复杂时期。 吴门画派的柔美与“雅致”: 以文徵明、唐寅为代表的江南文人,如何继承元代衣钵,并加入更多市井生活的观察。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及其深远影响: 梳理董其昌如何通过理论构建,确立了对元代“逸品”的推崇,以及这种理论对后世艺术批评产生的限制与启发。 清初“四僧”的叛逆与探索: 重点分析了弘仁的“一笔山水”和石涛的“我自用我法”,看他们在传统束缚中,如何以极端个人化的方式,尝试打破陈规,为清中后期的山水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山水精神的当代回响 (约100字) 最后,本书将简要触及近现代以来,山水画面对西方油画冲击时的自我调适与坚守。山水画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线性时间的空间感,一种在对自然(外在山水)的描摹中达成的与自我(内在山水)的和解。它始终是中国人安顿身心、对话宇宙的永恒母题。 --- 本书特点: 1. 脉络清晰: 结构上严格遵循时间线索,辅以主题分析,确保读者能清晰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侧重点。 2. 重精神性: 避免陷入繁琐的技法比对,而是深入挖掘不同时代画家作画背后的哲学思想、政治处境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3. 视觉辅助: 包含大量高清、权威的画作局部与全貌彩插,配以详尽的图注,便于读者直观理解理论阐述。 4. 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平衡: 语言力求凝练而富有文采,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适宜对中国传统艺术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真正触动我内心深处的艺术书籍,而《右眼看国画 阳飏》恰恰填补了这份空白。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是在“教”我如何欣赏国画,而是在“引导”我如何感受。阳飏先生的文字,就像是温润的溪流,缓缓淌过我枯燥的认知,滋润了我对传统艺术的渴望。我从未想过,国画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竟然可以承载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学。书中对细节的捕捉,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他不会放过一笔的晕染,不会错过一点的皴擦,就如同他在用放大镜检视艺术的灵魂,然后又用最轻柔的笔触,将这些发现娓娓道来。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同行,他带我穿梭于不同的时代,领略不同画家的风采,让我明白,原来每一幅传世之作,都凝聚着创作者无数的心血和独特的生命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与古老智慧的私密交谈。它不像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著,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才能理解。相反,阳飏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叙事魅力,仿佛他在用最简洁、最生动的语言,将那些遥远的艺术情怀拉近到我们身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留白的处理,它不仅仅是画面的一部分,更是作者思考的延伸。这种“不着一画处皆成妙谛”的哲学,在阳飏先生的解读下,变得愈发鲜活。我仿佛能看到他指尖轻点,诉说着空白之处蕴含的无限可能,从山川的辽阔到心灵的宁静,一切尽在不言中。有时候,我会合上书,静静地看着书页上的插图,想象着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是如何在自然与心灵之间寻找平衡,又如何将这份感悟化为笔下的丹青。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一板一眼的知识点,而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一种感知艺术的“直觉”,一种用“心”去体会画作背后故事的能力。

评分

一拿到这本《右眼看国画 阳飏》,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素雅的设计吸引住了。封面上那若隐若现的山水墨韵,仿佛预示着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翻开扉页,那流畅而充满力量的书法字体,已经让我心生敬意。我不是美术专业的科班出身,对国画的理解也仅限于一些零散的印象,比如水墨淋漓的意境,或是人物画的古朴神韵。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我迷蒙的艺术视野中投下了一束光。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艰涩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缓缓展开。我注意到作者的名字“阳飏”,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飘逸洒脱的气质,与国画的写意精神似乎有着不谋而合的联系。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阳飏”究竟会用他独特的“右眼”,为我们揭示国画的怎样的侧面,是那些我们熟知的宏大叙事,还是藏匿于笔墨之间的细腻情感?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用心,留白恰到好处,让每一幅作品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文字与画面之间有一种静谧的呼吸感,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画室,静静品味艺术的芬芳。

评分

《右眼看国画 阳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对国画知识的普及,更在于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美的感知能力。阳飏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抽象的艺术概念,转化成具体可感的意象,让我能够跳出“看懂”的束缚,进入“体会”的境界。我喜欢他那种不落俗套的视角,仿佛他不是在描绘我们所熟知的国画,而是用他自己独特的“右眼”,看到了一些别人忽略的美丽角落。读到书中关于色彩、线条、构图的讨论,我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听一位老友在分享他的心头好,充满了真挚的热情。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与国画的关系,从一个旁观者,渐渐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开始主动去捕捉画面中的情感,去感受笔墨的生命力。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我以往对国画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国画是高高在上的,是属于少数人的艺术。但阳飏先生的解读,却让国画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人情味。他笔下的画家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圣贤,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片段,都巧妙地融入到了笔下的画作之中。我读到那些关于画家创作时的小故事,会心一笑;看到那些关于画面细节的分析,豁然开朗。这本书仿佛是一个窗口,让我窥见了国画背后那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它让我明白,欣赏国画,不仅仅是看它的技法是否精湛,更重要的是去感受画家想要传达的情感,去理解画作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这种从“看”到“悟”的转变,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