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自觉(实操性更强的家教育儿书)
定价:49.80元
作者:尹建莉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00177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8年之作,签章版*发售!◆治愈亿万家庭!颠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庭教育模式!◆亿万妈妈必读经典。振聋发聩、震醒人心!◆98个真实案例,全面涵盖家校矛盾、性教育、隔代关系、多子女关系、金钱教育……◆一本书看懂“中国特色”家庭教育的所有问题!◆“后悔没早点看到这本书”!◆中国家族中的教育模式是通过代代模仿和传染得以传承和延续的,经常看到几代人都在重复相似的恶劣教育方式,每代人都在承受着同样的痛苦和磨难,直到有一个人醒悟过来,从此斩断了这根链条。◆好看得不像家教书!——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我真希望,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母看到过这本书。”推荐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不会抵触》《图解儿童逆反心理》
内容提要
可能是有史以来实操性Zui强的家教书。
从22万个案例中,提炼出98个典型家庭教育问题。内容涵盖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玩耍、人际交往、性教育、人格教育、家庭关系、心理成长等方方面面,堪称家庭教育问题的“百科全书”。
*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写作者尹建莉如何培养自己的女儿,本书则更注重对所有妈妈和儿童的实用性,涵盖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具体的生活事件接轨,让家长可以将理念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和意识——所有的妈妈,都能在本书中找到自己孩子对应的问题,并获得可以“拿来就用”的解决方案。
看完目录,马上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对症问题;看完本书,所有问题,都有答案。
目录
章 划清和孩子的界限
1.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
2.“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
3.家长故意挖坑让孩子说话不算数
4.不要逼迫孩子许诺
5.“屁”大的事何以成了事儿?
6.家庭教育中不需要法官
7.放手的分寸怎么拿捏?
8.“苦口婆心”有可能全是废话、唠叨
9.孩子能看到灵异事件吗?
第二章 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1.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2.一位爷爷的求助信:孩子会不会被“惯坏”?
3.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吗?
4.把马桶洗干净,让孩子玩去吧
第三章 保护孩子不只是保护他的身体
1.孩子过分“懂事”并不是好事
2.如何拒绝别人打听孩子考试成绩
3.不要去试探孩子对父母的爱
4.“逗孩子”是一种恶习
5.孩子怕妈妈老了
6.孩子总担心妈妈出事怎么办?
7.不要用说谎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说谎
8.孩子为什么不想长大?
9.宝贝,放心说出你的愿望
10.如何化解孩子的“情绪风暴“?
第四章 吃喝拉撒不用“精细化管理”
1. 哺乳时间应尽量延长
2.不要训练大小便
3.孩子吃饭太慢怎么办 ?
4.孩子不愿意刷牙怎么办?
5.三岁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
6.孩子长得比较胖怎么办?
7.如何让孩子对垃圾食品不再感兴趣?
8.在吃喝拉撒睡上不要精细管理
9.孩子咬指甲怎么办?
第五章 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一)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底色
1.妈强势是弥散在家中的甲醛
2.夫妻教育理念不同咋办 ?
3.孩子粘爸爸好吗?
4.孩子爸爸的“放羊”更胜一筹
5.如何给孩子讲离婚的事?
6.做了“第三者”还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吗?
(二)隔代关系并不是“难念的经”
1.坚定地把婆婆打发走
2.孩子不是老人的玩具
3.让孩子管奶奶叫“干奶奶”试试
4.孩子更亲奶奶怎么办?
5.自己带孩子是不是“很傻”?
(三)多子女关系全靠一个“爱”字
6.如何补偿被“重男轻女”的女儿?
7.二宝出生后,大宝生气怎么办?
8.要不要为了抵抗风险再生个孩子?
9.家长无意间挑拨了姐弟关系
10.意外出现的二宝带来的两个问题如何解?
11.大宝、二宝、三宝都可以自己带
第六章 家庭是学习的站
(一)启蒙教育与早期学习
1.出生四天的婴儿能懂妈话吗 ?
2.“天才宝宝”怎么培养
3.文化不高的妈妈也可以给孩子好的早教
4.该给宝宝说方言还是普通话?
5.看英文动画片好吗?
6.一封来自韩国的咨询信:要不要给孩子报辅导班?
7.孩子几岁学乐器较好?
(二)受益一生的轻松学习法
1.不要用物质奖励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
2.写好高考作文的一点小策略
3.对儿童“经典诵读”几条建议
4.作业之痛是孩子痛
5.阅读不是佛脚,不要急时才抱
6.姥姥做的饭里下了“毒药”?
第七章 性教育、人际关系培养、金钱教育
(一)性教育要坦坦荡荡
1.请允许女儿爱美且漂亮
2.12岁孩子看黄色图片怎么办?
3.发现孩子,怎么办?
(二)引导孩子的人际关系
1.要不要和社会“同流合污”?
2.孩子交了坏朋友怎么办?
3.如何解决孩子间的纠纷?
4.要不要让孩子“打回去”
5.我的孩子为什么是受气包?
6.实在不行就打回去!
(三)金钱教育要宽松
1.孩子捡到的钱该如何处理?
2.孩子的压岁钱怎么用?
3.这个新书包就买了吧!
4.爱不要吝啬,钱也不要吝啬
第八章 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气
(一)走出坑人的伪陷阱
1.儿童“感统失调”的主要病因是成人心理失调
2.母爱是识别“假早教”的验钞机
3.不要带孩子去测智商
4.左撇子不需要矫正
5.要不要进幼儿园?
6.“注意力不集中”是顶假帽子
7.给孩子做推拿保健好吗?
8.玩耍不用到“亲子班”去学
9.关于“敏感期”这个事
10.要“即时满足”,不要“延时满足”
(二)处理家校矛盾要果断
1.老师得了“时代嚣张症”怎么办?
2.我曾和女儿的老师拍桌子
3.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4.恶老师是家长的懦弱培养出来的
5.孩子厌学,怎么办?
6.作业之痛是孩子痛
第九章 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
1.信佛的妈妈为什么狂打孩子 ?
2.接受自己的胆小,接受自己朋友少
3.不是孩子太胆小,是你太恐惧
4.幼儿园的‘好老师’为什么回家后不是‘好妈妈’?
5.爸爸要进监狱,怎么和孩子说?
6.抑郁症妈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7.对亲人好的祭奠是让自己活得更好
尹建莉的教育方法适合每个孩子吗 ?
一封特殊的来信:6岁的小女孩带动妈妈读《好妈妈》
代后记——尹建莉:母亲和勇士
作者介绍
尹建莉,中国家庭教育女王,中国奇迹畅销书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作品凭借口碑狂销逾600万册,被妈妈们相互推荐传阅,治愈千万家庭。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她的新颖教育理念和独特教育方法震撼了中国教育界,得到专家和家长的一致推崇。她的书通俗易懂,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身,600多万妈妈亲身实践证明:很全面,很管用!
有教育家评价: 当代中国家庭的教育,如果没有尹建莉就不算完整。
女儿圆圆曾跳级两次,品学兼优,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现已于美国常春藤梦晓硕士毕业。
文摘
序言
坦白讲,这本书的节奏非常舒缓,它要求读者放慢脚步,这对于我们这种信息爆炸时代下习惯了速食文化的父母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恩赐。它没有采用那种一章一个主题的硬性结构,而是更像一篇篇深入的随笔,层层递进地剖析了亲子关系中的核心矛盾。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自主权”问题时的分寸感。我们都知道要给孩子选择权,但如何选择既不过度放任,又不会扼杀其独立思考能力,书中给出了非常细腻的指导。比如,关于选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零食的小事,是如何折射出孩子对自我决定的渴望。读完后我发现,我给出的“选择”往往是“在A和B之间选一个”,而作者启发我去思考,是否可以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甚至包含“不选”的选项。这种对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尊重,让亲子互动中的对抗性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协商氛围。这是一本需要你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其文字重量的书,它带来的改变是深层次的、持久的,绝非表面的技巧修补。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关于如何与孩子相处的“思维风暴”。我本来以为自己对亲子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但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过去很多自以为是的“为你好”其实是对孩子自由天性的束缚。作者的文笔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细腻的观察。她没有给我一张可以直接套用的“育儿SOP”,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比如,在处理孩子犯错时,我过去总是急于纠正和说教,这本书却引导我去探究错误背后的原因,去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和动机。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让我不再把教养看作是一场权力斗争,而更像是一场共同探索的旅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尊重”的论述,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真正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听他们的声音,允许他们犯错,并在错误中学习。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时常在“控制”和“放手”之间摇摆的父母来说,无疑是及时雨。我能明显感觉到,自从开始尝试书中提及的一些理念后,我和孩子之间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和坦诚了,争吵少了,真正的沟通多了。这绝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会让你反复咀嚼,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反思的伴侣。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育儿心法”是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很多书都是纸上谈兵,现实中根本操作不起来。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实操性”——尽管它强调的是理念的转变,但这些理念带来的影响却是立竿见影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界限设定”的那一部分。以往我总觉得设界限就是用规则限制孩子,让他们感到压抑。然而,作者阐述的界限,更像是一种充满爱的引导和保护,它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从而在安全感中探索更大的世界。我试着调整了自己说话的方式,从“你必须做这个”转变为“我希望你这样做,因为……”,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孩子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反而因为感受到了被理解和尊重,更愿意主动配合。这本书没有贩卖焦虑,反而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导师,在你迷茫时提供了一盏清晰的灯塔。它不是教你如何“驯服”一个孩子,而是教你如何“陪伴”一个逐渐成型的灵魂。对于那些在传统教育观念和现代育儿理念之间挣扎的父母,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充满人情味的立足点。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它不像那些充满了激昂口号的成功学读物,而是像一位老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地分享她走过的弯路和领悟到的真谛。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陷入长久的沉思,反思自己过去对孩子那些看似“为好”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安全感和控制欲。作者对“自然结果”和“逻辑结果”的区分,对我这个习惯了用惩罚来解决问题的家长来说,是醍醐灌顶的。我们总想用最快的方式让孩子“记住教训”,但快速的惩罚往往只带来了暂时的服从,而非真正的内化。这本书耐心地引导我们去构建一个让孩子能够从自身行为中学习的生态系统。它不承诺你立刻会拥有一个“完美听话”的孩子,它承诺的是,你会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懂得放手的父母。这种深刻的自我审视和重塑,远比任何速成的技巧更有价值。我推荐给那些已经读过很多“怎么做”的书,但仍然在“为什么做”上感到困惑的父母们。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爱”的重新定义。在传统的观念里,爱往往与牺牲、付出、和为孩子铺平道路画上等号。但这本书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培养孩子独立面对世界的勇气和能力,是敢于让他们去体验生活中的不完美。我曾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而急着介入、替他出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种“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处理人际冲突的宝贵机会。它引导我们退后一步,相信孩子内在的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相信的力量”是无价的。它没有给我任何空泛的口号,而是用大量生活化的场景,展示了如何在日常琐碎中实践这份信任。阅读完后,我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不再时时刻刻紧绷着神经去“管理”孩子的人生,而是开始享受观察他们自然生长的过程。这本书就像一剂强心针,让我坚定了做“自由孩子的守护者”的决心,而不是“全能的指挥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