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学习树:系统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新思维
定价:42.90元
作者:(美)格林斯潘,格林斯潘,李瑾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2130626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帮助父母诊断孩子的问题,让沮丧的学生爱上学习。 贯穿全书的“地板时光”帮助父母认识到亲子游戏的重要性,帮助父母学习*有效的亲子交流的方法。 孩子生来就热爱探索与学习,哪怕是危险的事物,他们也想抓住机会一探究竟,但是总有些孩子不能将这种对新知识的渴求延续到学校的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学习树”帮你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法。 湛庐文化出品。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专卖店
内容提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都经历了9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无论在哪一层次出现问题,都会给下一层次的发展带来阻碍。这9个思维层次分别:注意世界、参与世界、互动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利用有意义的想法、逻辑思维、多因素思维、比较/灰色地带思维和反思性思维。
学习树的树根代表儿童吸收信息和制定行动计划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学习树的树干代表思维能力,即日益复杂的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树的树枝代表阅读、数学、口语表达、写作以及组织能力等基本的学业技能。
我们身体的感觉系统每天都在接受各种纷乱复杂的外部信息,但是不同孩子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目录
部分 学习树 一种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 01 萨莉的问题出在哪里 02 智商测试的误用第二部分 树干 9个逐级递进的思维能力 03 玩和学的地板时光 04 建立6个基本思维能力 05 发展3个高级思维能力 06 调动各级思维能力:友谊学校的“角色互换”活动第三部分 树根 动员和协调感觉系统 07 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本原因 08 声音不是简单的语音组合 09 弹钢琴前先识谱 10 让孩子动起来 11 执行力是如何炼成的 12 做感觉的主人 13 培养孩子的空间感 14 综合感觉系统:友谊学校的“食物金字塔”活动第四部分 枝叶 完善和丰富各种学习技能 15 帮助萨莉解决问题 16 行动中的学习树:友谊学校的“认识恐龙”活动 17 阅读理解不可怕 18 写作的热情从何而来 19 善于推理造就数学高手 20 学会规划时间是重中之重 21 构建学习树:友谊学校的“再现历史”活动
作者介绍
斯坦利格林斯潘
当代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医学博士,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及儿科临床教授。
国际自闭症康复教育专家,他发明的“地板时光疗法”被用于对有心理障碍的婴幼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他是美国精神病协会会员,曾荣获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伊特尔森奖,被美国联邦授予美国精神健康突出贡献奖。
已发表学术文章超过100篇,写作和编辑了40本书,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他的研究成果已刊登在《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学习树》为格林斯潘遗作。
南希桑代克格林斯潘
北卡罗莱纳大学经济学硕士,作家,经济学家。
《学习树》是南希与丈夫斯坦利格林斯潘合作的第四本书。南希格林斯潘著有《某个特定世界的终结》一书,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量子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Max Born)的传记作者。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资深的教育从业者,接触过的教辅材料和教育理论书籍数不胜数,坦白说,大部分内容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肤浅,停留在表面。然而,这本让我眼前一亮。它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极其强调“系统性”的构建,打破了以往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解决问题的模式。它不像很多书那样,只告诉你“要怎么做”,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这样”,从根源上帮你把整个学习生态系统梳理清楚。比如,它对“注意力分散”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没有简单地归咎于电子产品,而是从孩子的情绪稳定度、家庭环境的安全性,乃至学习任务的结构合理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层层剥茧,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洞察力和严谨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班上的学生情况进行反思,发现过去很多自认为正确的干预措施,其实都偏离了核心矛盾。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诊断工具和修正路径,对于希望实现教育理念升级的教师来说,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别出心裁,那种色彩搭配和排版布局,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对市面上那些老生常谈的“高效学习法”有点审美疲劳了,但看到这个名字和封面,就感觉里面或许藏着点不一样的东西。我是在给孩子找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时偶然发现它的,当时的心情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毕竟“新思维”这个词听起来挺唬人的,但它成功的把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观念世界。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或者生搬硬套方法的书,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对话,引导你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这件事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记得其中有一章特别深入地探讨了“内驱力”的培养,那种细腻的心理分析和生活化的案例结合,让我这个做家长的茅塞顿开,原来我们过去那些“逼迫式”的教育方式,恰恰是扼杀了孩子内在的火花。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逻辑清晰,即便是复杂的教育心理学概念,也能被阐述得通俗易懂,读起来毫不费力,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感到迷茫的家长,它提供的是一个框架,一个视角,而不是僵硬的模板。
评分从文学性上讲,这本书的文字是极其有力量的,它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却能在平实的描述中蕴含着深刻的洞察力。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学习者心智模型”的剖析。作者似乎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笔下的每一个场景都仿佛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截取出来的真实片段。比如,书中描述的关于“知识点之间关联性缺失”导致的学习效率低下,描述得入木三分,让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孩子总是“学了就忘”。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深度的自我清理和思维重塑的过程。它迫使我放下过去基于经验的、带有偏见的教育习惯,转而用一种更科学、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观察和引导。读完之后,我发现我不再只是关注孩子“学了多少”,而是更关注他“如何思考”和“感受如何”。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才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之前,对任何教育类书籍都有点心存疑虑,总觉得很多都是为了迎合家长的焦虑感而炮制的“速成秘籍”。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非常耐心地坐在你身边,和你一起梳理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它的叙事风格非常亲和,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我最欣赏它对“失败”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义。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考试失利或者学习停滞不前就是“失败”,但这本书却把它视为系统反馈的一部分,是调整参数的关键节点。这种积极的重构,极大地缓解了我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成绩波动时的巨大压力。阅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因为某些描述而笑出声来,因为它精准地捕捉到了家庭教育中那些微妙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互动瞬间。更重要的是,它后续给出的解决方案,不是一套标准化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寻找最适合自己家庭情境的“最优解”,这才是真正的“新思维”所在。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具有“工具书”价值的书,但它又远超普通工具书的范畴。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学习流程闭环”的部分,那是真正体现其系统思维精髓的地方。它没有停留在抽象的口号层面,而是给出了非常具象化的操作步骤和检查清单。比如,如何科学地设置阶段性目标,如何构建有效的复习机制,以及如何让孩子真正参与到自我评估的过程中来,这些细节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将书中的一些核心框架图打印出来,贴在了书房的墙上,每天早上都会看一遍,这已经成为我们家庭学习规划的“指南针”。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辅导作业,而是如何搭建一个让孩子可以自我驱动、持续优化的学习环境。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从一个“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设计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带来的成就感,是任何短期的分数提升都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真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