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斯波克育儿经(全新第八版)
定价:39.80元
作者:(美)斯波克,(美)尼德尔曼 修订,哈澍,武晶平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5442383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斯波克育儿经》被公认为20世纪*可信的育儿手册,凝结了 “育儿之父”斯波克医生经60年考验行之有效的育儿经验。本书曾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波伏娃的《第二性》等,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人类思想进程的10本书。 《斯波克育儿经》将传统的育儿方法更新。它告诉父母“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多”,应该勇敢地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并把育儿和儿童心理发展结合起来。这些理论在初版当时,由此开创了儿童教育史的新时代。 自1946年问世以来,《斯波克育儿经》一直不断修订补充,已被译为39种语言,全球高达5500万册。本书为**修订版第8版,分为发育、饮食营养、精神健康、行为培养、学校教育、安全等六大部分,针对育儿**研究成果设立了全新的章节,还对母乳喂养、儿童常见疾病、免疫、行为和心理障碍、意外伤害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本书不仅包括以往版本中所有实用信息,还根据读者反馈意见,对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结构更合理,更方便查阅。
内容提要
斯波克育儿经,全新第八版。全球*、被公认为可信赖的育儿书,39种语言全球发行,突破5500万册,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的10本书之一。
于1946年出版,它将传统的育儿方法更新,开创了斯波克育儿的新时代,还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人类思想进程的10本书之一。迄今为止,它已被译为39种语言,高达5500万册,成为全球*、被公认为20世纪可信赖的育儿书。
本书为*修订版第8版,针对育儿*研究成果设立了全新的章节,对母乳喂养、儿童常见疾病、免疫、行为和心理障碍、意外伤害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不仅包括以往版本中所有实用信息,还对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结构更合理,更方便查阅。
本书为《斯波克育儿经全新第八版》,全球*、被公认为可信赖的育儿书,39种语言全球发行,突破5500万册,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的10本书之一。 全书分为发育、饮食营养、精神健康、行为培养、学校教育、安全等六大部分,针对育儿*研究成果设立了全新的章节,还对母乳喂养、儿童常见疾病、免疫、行为和心理障碍、意外伤害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目录
致谢
第八版序
前言:相信你自己和宝宝
相信你自己
在变化的世界里抚育孩子
培养孩子的目标
父母也是普通人
天性与培养
爱与限度
不同家庭的差异
章 孩子在一年年长大
宝宝出生之前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
产前护理
分娩
为宝宝选择医生
准备回家
解决兄弟姐妹的困惑
你用得到的物品
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
愉快地照顾宝宝
身体接触和亲情反应
分娩后的夫妻生活
孩子的照料
喂养和睡眠
哭闹和安抚
尿布的使用
排便
洗澡
身体各部分
温度、新鲜空气和阳光
新生儿的一般注意事项
宝宝生命的头一年:4-12个月
一个充满新发现的阶段
照顾你的宝宝
喂养和发育
睡眠
哭闹和肠
娇惯
身体的发育
对人的了解
衣物和用品
1岁以内的常见疾病
学步的宝宝:12-24个月
周岁幼儿为何如此
帮助学步的宝宝安全探索
1岁左右的担心
难以对付的行为
睡眠问题
饮食和营养
大小便训练
宝宝2周岁
2周岁
2岁小孩的烦恼
……
3-5岁的学龄前宝宝
入学期:6-11岁
青春期:12-18岁
第二章 饮食和营养
年的饮食
母乳喂养
配方奶喂养
添加固体食物
营养和健康
进食障碍和饮食失调
第三章 培神健康的孩子
孩子需要什么
工作和孩子
纪律
祖父母
性
媒体
不同的家庭类型
压力和伤害
第四章 常见发育和行为问题
第五章 学习与学校
第六章 健康和安全
作者介绍
本杰明·斯波克(1903-1998),20世纪可信和受爱戴的“育儿之父”,美国儿科,医学博士。 他先后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医学。1933-1947年担任儿科医生。他还长期研究心理分析学。1947年之后,他在国际*的临床医学中心——梅约医学中心,以及匹兹堡大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育儿领域的一股清流,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探讨了为人父母的那些真实困惑和挑战。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对“耐心”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以前我总觉得耐心就是一味地忍耐,但读了这本书后才明白,真正的耐心是一种有边界、有策略的引导。书里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小例子,比如孩子闹脾气、不肯合作的时候,作者提供的不是生硬的规矩,而是更深层次的情绪管理方法。比如,她会引导我们去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他为什么不听话”的表象上。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对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开始尝试去倾听那些“听起来很无理”的要求,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性的对话。这确实不容易,需要实践,但书中的指引非常清晰,每一步都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空洞的口号。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应对者”,而是一个更积极、更有掌控感的“引导者”。这本书对新手爸妈的心理建设作用太大了,它让人明白,育儿不是一场完美的考试,而是一场充满爱与学习的旅程。
评分我是一名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的家长,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完全没有让我失望。它巧妙地融合了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概念,但所有的理论都经过了精心的“本土化”和“情境化”处理,避免了学术术语的晦涩难懂。比如,书中对依恋理论的阐述,不是空泛地让你“建立安全依恋”,而是结合了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比如父母加班、孩子上早教班时,如何通过短暂而高质量的连接来弥补时间上的不足。这种深度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得这本书的“含金量”非常高。它不仅仅是教你“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有效”。当我理解了孩子在某个年龄段大脑发育的特点时,那些曾经让我抓狂的行为,立刻就变得可以理解和预测了。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育儿自信心,因为我不再是盲目地跟随潮流或道听途说,而是基于对孩子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来做出决策。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认知框架,让我能够过滤掉外界的各种噪音信息。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文笔非常具有感染力,它拥有一种跨越代际的智慧感,读起来不像是一本新近出版的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本经过时间沉淀的家庭哲学著作。作者擅长运用类比和隐喻,让一些复杂的教育理念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谈论“自由”与“规矩”的平衡时所展现的辩证思维。她并不走极端,没有鼓吹绝对的放养,也没有宣扬严苛的控制,而是在不断变化的成长阶段中,寻找那个动态的平衡点。书中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好,总是在你感觉有点气馁的时候,适时地抛出一个充满希望和力量的观点,让人重新燃起斗志。它成功地将“育儿”这件事从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提升为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对于那些已经读了不少育儿书,但总觉得抓不住核心的家长,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更高维度的视角。它帮助我看到了孩子未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仅仅是明天早上能否按时起床的小问题。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育儿技巧”的范畴,它关乎家庭的长期幸福感。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父母自我关怀”的强调。在无数本育儿书中,焦点似乎永远都在孩子身上,如何优化孩子的学习、社交、品德,仿佛父母是个不需要休息的永动机。但这本书勇敢地将笔触转向了父母自身的情绪健康和精力管理。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个焦虑、疲惫的父母,是不可能养育出一个内心平静的孩子。她提供的建议非常实用,比如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如何在碎片时间为自己充电,甚至是如何坦诚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休息”的状态。这让我感到极大地释放和被理解。我们常常被社会压力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超人形象,但这本书让我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和局限性。它不是教你怎么做“完美的父母”,而是教你怎么做一个“真实的、能持续爱下去的父母”。这种视角上的转变,对我的精神状态产生了立竿见影的积极影响。现在,我更懂得给自己“松绑”,并且这种放松,奇妙地也让孩子感到了更多的安全感,而不是因为我的松懈而失控。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没有像许多育儿书那样堆砌各种“锦囊妙计”,而是更像一位资深朋友在跟你分享她走过的弯路和悟出的真谛。我尤其欣赏它对“界限设定”的探讨。过去我总觉得设定界限就是不让孩子做这做那,是一种限制,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清晰的界限恰恰是给孩子安全感的基石。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坚定而温柔地执行规则,以及如何在规则之内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后果自然显现”的那一章节,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惩罚的教育思路。不是我说了不算,而是你做了某事,自然会带来某种结果,而我的角色是帮助你理解和应对这个结果。这种方式极大地减少了亲子间的权力斗争,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阅读过程非常流畅,语言幽默而不失深度,让人愿意一口气读下去,并且读完后马上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应用。对于那些希望建立健康亲子关系,而不是简单追求“乖巧听话”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深刻的哲学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