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定价:35.00元
作者:谷金玉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83146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教育孩子其实很简单,方法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而非孩子,把功夫下在修身上,用自身去影响孩子,用爱去呵护孩子,用行为去引导孩子,用生命去教育孩子。
目录
快乐导读1:家庭教育重要,家长更重要
快乐导读2:没有了解,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动不动就会哭
我想把两岁半的孩子送幼儿园
这么小就说瞎话
为什么老记不住
难道学会了“偷”东西
学会“骂人”了
什么时候才能好好吃饭
一边玩,一边跟自己说话
我家孩子有点“独”
这么大了还尿裤子
动不动就告状
为什么不停地惹事
小“跟屁虫”
每天去幼儿园可真费劲
总把“我怕”挂在嘴上
分分钟都停不住
问题可真多
就爱说“我不”
“电子保姆”
干什么事都磨磨蹭蹭
见到什么都想要
“我是从哪儿来的”
给孩子留个涂鸦墙
总和别人打架
老跟别人学
儿子总听不见我叫他
喜欢“大怯色”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文学性上讲,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流畅自然,带着一种温暖而克制的幽默感。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她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童年瞬间,并赋予它们深刻的意义。比如,书中描绘了一个孩子坚持要自己穿外套,即使穿反了,然后出门后冷得发抖的场景。传统教育可能会批评孩子固执,但作者引导我们看到,这个“穿反的外套”是孩子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自然后果”的第一次尝试。这种描写方式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画面感,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它读起来不像一本严肃的育儿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辈,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分享她多年观察的心得体会。我甚至会为了重温那种被理解和被支持的感觉,而重新翻阅某些章节。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际操作的家长,所以对于那些理论色彩过重的育儿书籍通常敬而远之。然而,这本书在理论阐述与实际操作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书中提到,当孩子开始说“不”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本能地感到被冒犯,进而引发权力斗争。但作者紧接着就给出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回应脚本”,比如如何使用“有限的选择权”来满足孩子的控制欲,而不是直接对立。举个例子,与其问“你现在要不要洗澡?”不如问“你是想先玩积木还是先洗澡?”这种微小的语言调整,在实际操作中效果立竿见影。我试着在几天内应用了书中的几个小技巧,比如在孩子情绪爆发时,不是急着去纠正他,而是先进行“情绪的命名”——“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妈妈帮你把乐高拆散了。”这种先共情再引导的做法,极大地降低了我们日常的拉锯战频率。它不是空谈,是真正能落地执行的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独立”和“依恋”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我们都希望孩子独立,但这种“小青春期”的独立倾向,常常表现为对主要抚养人极度的排斥和强烈的“我都要自己来”的执拗。很多家长会误以为孩子不再需要自己了,或者认为孩子在“疏远”自己,从而产生焦虑和内疚。这本书清晰地解释了,这种看似推开父母的行为,恰恰是孩子深度探索外部世界、确认自身安全堡垒的标志。他们推开你,是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如何,你都会在那里接住他们。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按摩。它让我能够更放松地面对孩子那些充满挑战的时刻,理解这种“推拉”本身就是健康成长的信号,而不是对亲子关系的否定。我开始学着在他们探索时后退一步,只在必要时提供支持的“脚手架”。
评分这本关于学龄前儿童“小青春期”的书,读完之后让我对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原本以为,所谓的“青春期”是留给十几岁孩子的专属标签,但书里描绘的那些三四岁孩子身上出现的强烈自我意识、对规则的挑战、以及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都让我这个新手妈妈感到既熟悉又困惑。作者没有用那些高深的心理学术语来吓唬人,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孩子突然拒绝穿某件衣服,或者坚持要自己系鞋带,即使系得一团糟,来阐述这些行为背后的发展需求。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对照着自己家孩子的情况,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只是把这些行为简单粗暴地归结为“淘气”或“不听话”,却忽略了这其实是孩子在探索自我边界、建立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的框架,让我们能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这些“小脾气”,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挫败感。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教”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看见”的书。
评分对于那些对“完美育儿”有执念的父母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剂良药。在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别人家的孩子”的完美范本时,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潭,认为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才导致孩子出现各种“不符合预期”的行为。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允许不完美”,包括父母的不完美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完美。它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的混乱、固执和反复无常,都是暂时的“发育阵痛”,是通往成熟的必经之路。与其花费精力去消除所有的“问题行为”,不如把精力投入到建立一个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家庭环境。这种接纳的哲学,极大地缓解了我作为父母的心理压力。它让我明白,最好的育儿不是控制,而是陪伴孩子一起经历这段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小青春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