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精神分析引论: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定价:36.00元
售价:26.3元,便宜9.7元,折扣73
作者:(奥)弗洛伊德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39106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讲 绪 论1
第二讲 关于过失9
第三讲 过失是有意义的21
第四讲 过失是心理的行动37
第五讲 梦的初步研究53
第六讲 释梦的技术67
第七讲 显意和隐意77
第八讲 儿童的梦的研究87
第九讲 梦的检查作用95
第十讲 梦的象征功能105
第十一讲 梦的工作121
第十二讲 梦例的解析131
第十三讲 原始的梦和幼稚的梦143
第十四讲 欲望的满足155
拿到这本《精神分析引论: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时,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直接提供“工具箱”式解决方案的书籍,毕竟“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个副标题着实吸引人。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次邀请,邀请我踏上一段探索自我内心世界的旅程。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复杂的精神分析理论打碎、简化,而是温和地引导读者去理解那些潜藏在我们意识之下的动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梦的解析”那一章节的阐述,它没有局限于刻板的符号解读,而是强调了梦境作为个体独特经验的载体,需要我们带着好奇心和耐心去倾听。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所谓的“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并非是凭空创造治疗方法,而是要学会观察、倾听和理解自己,就像对待一位需要细心照顾的朋友一样。书中反复提及的“无意识”概念,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某些习惯性行为和突如其来的情绪,它们往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深层的原因。尽管有时会感到晦涩难懂,需要反复琢磨,但这种挑战也正是其魅力所在,它促使我不断思考,挑战我原有的认知框架,让我对“自我”这个概念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主要是觉得“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个说法太有用了,感觉像是能直接拿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秘籍。然而,翻开书页,我遇到的不是一套立竿见影的疗法,而是一场对人类心灵深处机制的深入剖析。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探讨“防御机制”的部分,读来让我不住点头,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往的种种反应模式。那些曾经被我归结为“性格”或者“运气不好”的事情,在书中的解释下,似乎都有了更合理的缘由。我开始尝试用书中的视角去观察自己,比如当我遇到挫折时,是选择逃避,还是合理化?这些看似微小的心理活动,原来都承载着巨大的能量。而且,书中并没有回避精神分析中那些经典但可能令人不安的概念,比如“俄狄浦斯情结”,但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不是为了耸人听闻,而是将其作为理解个体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读完这一部分,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了“病态”,反而觉得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也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有了新的理解。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体验,比单纯的学习几个技巧要来得更持久、更有意义。
评分我带着一种“想要解决问题”的急切心情捧起了这本书,期待它能给我一些具体的指导,帮助我改善一些困扰我的心理状态。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认识”和“理解”。作者在开篇就强调了精神分析并非简单的行为纠正,而是一个深入探索生命早期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在潜意识中塑造我们当前人格的过程。我被书中关于“固着”和“退行”的阐述深深吸引,它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自己会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一些幼稚或者不成熟的行为。这让我感到一种释然,不再是简单地责怪自己“不够坚强”或者“没长大”,而是开始看到背后可能存在的更深层次的心理根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移情”的解读,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其实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过去的经验和情感投射到当下的人身上,这不仅影响了我们对他人的看法,也影响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这本书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我去“为什么会这样”。这种“为什么”的追问,比任何“怎么做”的建议都更能触及问题的本质,也更能激发我主动去面对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疗愈”。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原以为它会像一本心理学入门手册,里面罗列着各种症状和对应的解决方案。但随着阅读的展开,我发现它其实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从未被触及过的角落。作者的叙述非常引人入胜,他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将复杂的精神分析理论娓娓道来,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相对轻松地理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论述印象深刻,它并没有停留在生理层面的描述,而是深刻地揭示了这些早期经验对人格形成的关键影响。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一些长久存在的行为模式,比如对权威的抗拒,或者在亲密关系中的不安全感,都可能在童年时期埋下了种子。这种“拨开迷雾见真相”的感觉,既让我感到一丝震撼,又有一种莫名的轻松。它不是在诊断我有什么“毛病”,而是在解释“我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我”。这种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鼓励我去面对自己,去接纳那些不完美的自己,并最终踏上自我成长的道路。
评分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学习精神分析的理论,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自我对话。我并不是为了成为真正的心理医生,而是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也理解身边的人。书中的“本我、自我、超我”这个概念,虽然听起来有些抽象,但作者的解释却非常生动,让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三者在我们内心不断拉扯和博弈的过程。我开始用这个框架去审视自己的很多决定和选择,发现很多时候,那个冲动的“本我”和那个追求完美的“超我”之间,总有一个“自我”在努力平衡。书中关于“压抑”的探讨,更是让我醍醐灌顶。我意识到,很多我以为已经忘记的事情,或者不愿去想的痛苦,其实都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被深深地压抑在了无意识的深处,并在某个时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挖掘”和“清理”的过程,虽然有时会触及一些不那么愉快的经历,但总体而言,让我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理解。它不是一本速成的指南,而是陪伴我进行一次漫长而深刻的自我探索的向导,让我一步步地接近那个更真实、更完整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