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练
定价:29.00元
作者:马莉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639340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如何让孩子做一条善于“遗忘”的快乐鱼?怎样把孩子带出嫉妒的深海?为什么高情商是家庭教育的?本书力图助您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破解孩子的情绪密码,让您从此在家庭教育问题上不再感到无所适从。
内容提要
每个孩子都有情绪变化,时而高兴、时而生气、时而紧张、时而悲伤。显然,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变化,选择合适的方式将情绪释放出来,才有利于他们形成阳光、健康的人格,领悟和享受生活的美好。一个情商高、情绪状态好的孩子,不仅可爱,同时也更容易获得成功。为此,家长朋友们要及时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破解孩子的情绪变化、情感选择,扮演好孩子的情绪导师这一重要角色,从而帮助孩子走出情绪的沼泽,使他们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本书力图帮助家长朋友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适,实现从自信、自励到自我管理的良性成长。
目录
作者介绍
马莉,女,高级教师,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长期关注素质教育研究工作,并多次被评为教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温暖而又充满力量感的配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记得当时是在书店里偶然翻到的,只是随意地浏览了一下目录和前言,但那种扑面而来的真诚感,让我立刻决定把它带回家。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籍那样,充满了高深的理论或者僵硬的教条,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辈,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与你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行文流畅,逻辑清晰,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在啃书”的感觉,反而有一种听故事般的沉浸感。特别是书中一些案例的选取,真是太贴近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容易让人抓狂的瞬间了,比如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就大发雷霆,或者面对分离焦虑时那种无助的样子,每一个场景都仿佛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让我瞬间找到了共鸣点。这种真实感是很多书籍难以企及的,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摸索,而是有了一个坚实的伙伴在身边指导。
评分自从开始阅读这本书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的育儿视角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以前,我可能更关注于“解决问题”本身,比如孩子哭闹了,我第一反应是如何快速制止这种行为,让场面恢复“正常”。但这本书却引导我去深挖“哭闹”背后的真正需求和情绪脉络。它教会我如何像一个侦探一样,去观察和倾听那些隐藏在行为表象下的情感信号。书中关于“情绪命名”和“情绪接纳”的章节,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开始尝试着停下来,蹲下来,用一种不带评判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每一次情绪爆发。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刻意练习,但书中的步骤指导得非常细致,从理论到实践操作的衔接非常自然,甚至提供了很多可以直接套用的对话模板,这极大地降低了我们这些“情绪新手”的实践门槛。这套方法论的实用性,是我读过的所有育儿书中最高的。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的育儿书大多是“急救包”,提供临时的解决方案,那么我将这本评价为一本“长期主义的指南针”。它没有承诺让你一读完就能立刻拥有一个“完美听话”的孩子,它更脚踏实地地指出,情绪教育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自我学习。书中关于父母自身情绪健康的讨论部分,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它直指核心——我们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包袱”,才能去有效地引导孩子。作者以一种极为坦诚的态度,分享了她在成为“情绪教练”的过程中也曾遇到的迷茫和失败,这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感。阅读过程伴随着一种“被理解”的温暖,让我更加确信,这本书是真正站在父母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且充满人情味的育儿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体现了一种对读者的尊重。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但又不会笨重。更重要的是,那些关键的概念和总结性的语句,都被清晰地用不同字体或加粗的方式凸显出来,非常方便在快速回顾时提取重点。我习惯于在阅读时做大量的批注和折角,这本书几乎已经被我翻烂了,到处都是我标记的重点和写下的疑问。它带来的启发性是很强的,读完一个章节后,我常常会放下书本,陷入长久的沉思,思考如何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我自己的特定情境中去。它鼓励读者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实践,而不是盲目照搬,这种开放性的引导,让这本书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地延伸,因为它真正激发了我去成为一个更具创造力的父母。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和整体节奏把握得极其到位,读起来有一种非常舒适的张力。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说明文,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作者自身的反思和成长轨迹。每当我觉得某个观点有点抽象,正准备皱眉头的时候,作者总会适时地抛出一个生动的比喻或者一个小小的个人故事来佐证,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教练”这个角色的定义,它强调的不是权威的指导,而是平等的陪伴与赋能,这与当下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高度契合的。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教导如何“管理”孩子,而是在学习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关系,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我调节的能力。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远比单纯的技巧学习要深刻得多,它关乎到整个家庭氛围的重塑,我能明显感觉到我和家人的沟通质量在稳步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