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效能父母的五种能力
定价:16.00元
作者:南京素质教育研究所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5378251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本书,谈不上鸿篇巨制,甚至在理论家看来可能还有些稚嫩和不完善,但是,这是他们对多年家庭教育、父母效能训练进行实践研究的总结和概括。他们所提出的思想和方法,不仅渗透了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更是来自于大量的个案。对于希望提升自身家庭教育能力的家长们来说,这来小书可能算不上一顿高档豪华餐厅里的大餐,但切切实实,是一份富有营养、非常可口、易于消化并可以经常享用的家常菜。亲爱的家长朋友,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能从中受益不尽,并为自己的孩子带来福祉。
内容提要
南京才能素质教育研究所是江苏省以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为研究方向的应用型专业研究培训机构。 研究所根据目前国际教育潮流所倡导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学习能力理论,建立了集家庭教育、学习能力训练、心理引导、全面素质培养为一体的“个性化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PHA)智能训练模式,全面解决小学生常见的九大问题,书写障碍(包括动作慢)、粗心、听课、效率低、口头表达障碍、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英语识记理解障碍、作文障碍(思维发散困难)、应用题障碍(逻辑思维能力落后)。目前研究所已把这套培训课程整合成了适合在家庭操作的训练方案,将使陷入学习困难的孩子摆脱学习上的烦恼,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育儿焦虑值直线下降,这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最有价值的心理学读物之一。它最打动我的是关于“情绪边界设定”的那一部分。以前,我常常不自觉地把孩子的小情绪当成是我的“任务”去解决,搞得家里气氛总是紧绷着。书里提出了一个非常颠覆性的观点:父母的角色是提供一个稳定的“安全港”,而不是一个全天候的“问题解决中心”。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区分孩子的“感受”和“行动”的界限。比如,孩子可以表达愤怒,但不能通过砸东西来表达。这种精细化的区分,让我学会了在不否定孩子情感的同时,坚定地维护家庭规则。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三明治反馈法”来处理孩子忘记带水杯这件事,先肯定他早上收拾书包的努力,然后明确指出忘记带水杯带来的不便,最后一起讨论下一次的检查机制。这种处理方式,既维护了权威,又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冲突的烈度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这套方法论的实用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值得反复研读和实践。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研究所”出品的书抱有一丝怀疑,总觉得会过于学术化和脱离实际,但《高效能父母的五种能力》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行文流畅,案例选取也非常贴近当下中国家庭的实际困境,比如学业竞争、电子产品依赖等。其中关于“培养内在驱动力”的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外部奖励下表现得很好,一旦没有物质刺激,立刻就失去了动力?这本书解释了“奖励的悖论”,强调了“自主感”和“胜任感”才是长期动力的燃料。我开始减少物质奖励,转而增加“任务自主选择权”,比如让他自己决定周末学习计划的先后顺序。虽然初期有些混乱,但慢慢地,我看到了他眼神里那种“这是我的决定”的掌控感,学习的效率反而提高了。这本书不是空谈理论,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教你如何在日常的烟火气中,进行科学的、有目的的“微调”。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阅读体验,那就是“醍醐灌顶”。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系统性框架”,而不是零散的技巧。它让我明白,教育不是一系列孤立事件的集合,而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平衡过程。特别是关于“长期目标设定”的部分,它教导我们如何将宏大的家庭愿景,拆解成孩子每天可以感知到的、具体的、积极的互动。这不像某些书籍那样,让你读完后充满热情,但实践起来却无从下手。这本书的每一种能力后面,都附带了非常细致的“行动清单”和“常见误区分析”。我发现我过去在教育中犯的很多错误,都不是出于主观恶意,而是因为缺乏这个系统性的视角。它帮助我建立了一种更具韧性和灵活性的育儿哲学,即允许失败,但必须在失败中学习和迭代。对于那些渴望超越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备的战略指南。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老生常谈的育儿经,倒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高效能”这个词的重新定义,它不是指逼着孩子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而更像是一种内在驱动力的唤醒。书中提到的几种核心能力,比如“前瞻性规划”和“情境化沟通”,真的需要我们父母放下身段,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长期的项目经理,而不是短期的救火队员。我记得有一次,孩子因为一个小组合作项目表现不佳而情绪低落,我本来想直接帮他分析错误,但想起书里讲的“倾听的深度挖掘”,我只是静静地陪着他,让他把所有的委屈和不解都倒出来。结果,他自己在那几分钟的倾诉后,突然眼睛一亮,说:“妈妈,我好像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是我的前期信息收集不够全面。”那一刻的成就感,远胜过我直接给他一个标准答案。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扎实的工具箱,它教你的不是“怎么做”,而是“怎么想”,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才是真正的教育革命。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出于焦虑而采取的“控制型”行为,明白了真正的力量源于赋权而非压制。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第一章讲这个,第二章讲那个”的流水账模式,而是构建了一个相互关联的“能力生态系统”。你越往后读,越能体会到前面对五种能力铺垫的重要性。我个人认为,它在强调“自我成长”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明确指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如果父母自己都处于一种被动、抱怨的状态,那么期望孩子成为“高效能”人士简直是痴人说梦。书中提到了“情绪回溯练习”,要求父母定期审视自己在面对压力时最原始的反应模式。我通过这个练习发现,自己处理工作压力的方式,竟然无意识地复制到了对孩子的管教上——逃避或爆发。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育儿的责任,巧妙地导向了父母自身的持续学习和修复,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教育”。它迫使我从“为孩子做什么”的心态,转变为“我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