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教孩子才肯学
定价:29.80元
作者:吕艳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39034645
字数: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师
60条充满智慧的教子经验,60个历经检验的教子方法,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玩是孩子的天性,淘是孩子的本真,的父母要学会顺着孩子的天性。包容孩子的本真,把孩子培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尖子生。
内容提要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的各种学习状态,虽然有些孩子是积极的、努力的、主动的,可是毕竟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学习活动都是被动的、机械的、盲从的,只有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他们才会学习。
目录
作者介绍
一提起我那儿子,我就有点生气。因为他学习一点都不自觉,不爱做作业,经常要让他爸帮他做。
——一位妈妈 赵颖
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让他获得更多乐趣的事。
——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卢华
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可以活跃孩子的思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一位爱女儿的妈妈 杨兰
文摘
虽然每个父母都懂得一点关于家庭教育的理念,可是,毕竟都不很完善。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父母就要不断地充电,为孩子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给家里购买几份杂志为了满足不断学习的需要,父母可以在每年订阅一两种报刊。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增添几十本书籍。有了这些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工作之余回到家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了。
给孩子准备自己的书房和电脑
为了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父母要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来给孩子做书房。有条件的还可以给孩子购置一台电脑,供学习之用。如果一家人都会上网,那么就能从电脑上学到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有选择性地选择电视节目电视是一个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选择性地让孩子看一些电视节目。比如电视新闻、法制宣传节目、日常生活小常识等等。父母要更新观念,把电视看成是家庭学习的老师。比如在看法制宣传节目的时候,父母可以一边看一边叮嘱孩子们要学法、懂法、守法,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从小创造
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的基础教育,而且是影响人终身的教育,是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代替不了的。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始终把教育孩子放在位。
序言
一提起我那儿子,我就有点生气。因为他学习一点都不自觉,不爱做作业,经常要让他爸帮他做。
——一位妈妈 赵颖
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让他获得更多乐趣的事。
——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卢华
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可以活跃孩子的思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一位爱女儿的妈妈 杨兰
最近翻阅的一本,侧重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Grit)和抗挫折能力。这本书分析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早期经历,指出“一帆风顺”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在遇到真正的困难时崩溃。它提供了一系列日常情境下的“微干预”策略,教家长如何在孩子受挫时,不立即出手相救,而是提供必要的“脚手架”。比如,孩子考试失利后,家长不应该马上分析试卷,而是先问他:“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我们一起想想,下次可以做哪些调整?” 书中有一个观点我印象特别深刻: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数据收集的过程。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鼓舞人心,它没有贩卖“鸡汤”,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故事告诉我们,培养韧性是一个长期的、需要耐心的“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它让我明白,我的责任不是替孩子扫清所有障碍,而是教他们如何自己拿起工具去克服障碍,这才是对他们未来最大的负责。
评分最近读了几本关于孩子教育的书,感受颇深,尤其是在面对自家那个“磨蹭大王”时,简直是束手无策。我之前看的那本,讲的是如何用正向激励来引导孩子,书里有很多生动的案例,比如把家务变成一个“寻宝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任务。那种细腻的心理分析,让我一下子明白,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不配合”只是因为沟通方式出了问题。书里强调了“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急着去“纠正”行为。记得有一次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哭,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想告诉他“这有什么好哭的,买个新的不就行了”,但看完书后,我选择先抱抱他,蹲下来,问他是不是很伤心,等他平静下来,我们再一起研究怎么修理。这个小小的转变,家庭气氛都和谐了不少。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另一番景象,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作为家长的角色定位,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陪伴和引导的支持者。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对“非暴力沟通”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特别感兴趣。之前读过一本专门讲这个的书,它强调的是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指责或评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大人太容易用“你怎么又把房间弄乱了!”这种带有情绪的语言去开口,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那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四部流程”去练习,我试着把“你真是个马虎鬼”换成“我看到桌子上散落着你的铅笔和橡皮(观察),我感到有点焦虑(感受),因为我希望我们的学习区是整洁有序的(需要),你能否在看完作业后把它们放回笔筒里(请求)?” 刚开始练习时非常别扭,总觉得绕来绕去不像说话,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对后者的回应明显更愿意合作,甚至会主动解释他当时为什么会那样做。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多少“育儿技巧”,而在于重塑了我们与孩子对话的基础——尊重和理解。它让我意识到,高效的沟通首先需要的是平静的自我管理。
评分另一本我最近翻阅的书,则更侧重于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它提出了一个非常颠覆性的观点:学习的乐趣来自于“掌控感”。书里详细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的一些实践方法,比如提供一个“准备好的环境”,让孩子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自由探索。我尝试着在家里设置了一个“小小工程师角”,放了一些乐高、积木和一些简单的电路小玩具。起初我还有点担心孩子会把屋子弄得一团糟,但神奇的是,他竟然能专注地玩上好几个小时,而且每次玩完,都会自己收拾好。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当孩子觉得事情是他自己决定的,而不是被强迫的,他的投入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学术,但配图和图表很直观,像是一本实操手册,指导性非常强。它教会我的是,与其费力地“推着”孩子往前走,不如“设计”一个让他们愿意自己走进去的空间。这种从“外力干预”到“环境塑造”的思维转变,对我家那个对传统说教式学习感到厌倦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评分还有一本聚焦于“天赋与兴趣”的书,内容对我这种总想让孩子“全面发展”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用大量的研究数据说明,强行培养孩子不擅长或不感兴趣的领域,往往会消耗掉他们真正热爱事物的精力。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如何去“发掘”孩子身上闪光的点,哪怕那个点在世俗眼光里看起来有些“不务正业”。比如,我儿子对研究各种昆虫的习性非常痴迷,这在过去被我视为“玩物丧志”,但这本书让我看到,这种深入钻研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学习能力。书里提供了一套“兴趣评估工具”,通过引导孩子描述他们玩得最投入的瞬间,来反推出其核心的兴趣点和可能的优势领域。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育的目标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标准模具”,而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极大地缓解了我对孩子未来发展路径的焦虑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