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培养孩子的德商(MQ): 教孩子正确行事的七大美德
定价:20.00元
作者:(美)博芭,顾大僖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01
ISBN:9787800876004
字数:220000
页码:2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如果你关心孩子和国家的未来,这是一本必读之作,书中蕴涵着实际的策略和睿智的洞见。我希望在每个家庭都能看到这本书。她将唤起沉睡的人们来关注这一重要的孩子养育之道。 我们希望你已经发现,《如何培养孩子的德商》展示了建立在同情、宽容、尊重和良知基础之上的一个世界。但是,我也希望你要牢记,这种展望必须从家里开始,一个提供良好道德榜样和期待所有家庭成员坚持正确道德标准的家。你永远是孩子的个,也是重要的道德上的导师;这是一个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角色。我们毕竟只得到一次做好工作机会,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目的、有信心、有爱心地做好这件工作。
目录
前言
引言
大美德:同情
第二大美德:良心
第三大美德:自控
第四大美德:尊重
第五大美德:善良
第六大美德:宽容
第七大美德:公正
作者介绍
米歇尔·博芭(Michele Borba)教育学博士,曾在教学一线从事多年教育工作,并因其成绩卓著被授予“全美教育工作者奖章”,现为咨询专家和教育家,她听举办的教育讲座吸引了数百万人。她已完成了18本著作,其中《孩子的差异来自于父母》被美国《孩子》杂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市面上大多数浅尝辄止的“好习惯养成手册”。它真正触及到了“品格”这个核心概念——即一个人在没有人监督时会选择做什么。作者反复强调,德商的建立是一个“内化”和“身份认同”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行为修正。我特别欣赏它对“谦逊”这一美德的解析。书中将谦逊定义为“对自身局限性的清醒认识,以及对他人价值的尊重”,这与我们传统理解的“不张扬”有本质区别。作者通过一个详细的家庭故事线,展示了父母如何通过自我暴露弱点,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更健康、更真实的人格模型,从而避免孩子陷入“完美主义陷阱”或“虚荣心”的泥潭。这种坦诚和脆弱性在教育类书籍中是十分宝贵的。它鼓励我们做更真实、更完整的人,并自然地将这种完整性传递给下一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更是在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和品格重塑。
评分我必须要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极为巧妙,它不像某些育儿指南那样堆砌术语,而是采用了非常直观的“七个支柱”论述框架,每一个美德都被赋予了独立的章节进行深度挖掘,这使得我可以根据孩子当前最需要加强的方面进行针对性阅读和实践。我个人觉得最震撼的是关于“责任感”的探讨。作者没有将责任等同于完成作业或打扫房间这些外部要求,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哲学层面。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即“延迟满足感是责任感的萌芽”,并通过几个跨文化的研究案例来佐证,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传统意义上“管教”的理解。我过去常犯的错误是,当孩子犯错时,我急于给予解决方案,从而剥夺了他们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这本书鼓励父母退后一步,做观察者和引导者,让孩子亲身体验决策带来的后果,无论好坏。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远比外部奖励或惩罚来得持久和深刻。对于那些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思考、不惧怕失败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框架是无价的,它彻底改变了我对“教导”行为的定义。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次醍醐灌顶的旅程。作者以一种极为细腻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剖析了现代家庭教育中常常被忽视的“内在力量”的培养。我特别欣赏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贴近生活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日常琐碎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道德罗盘。比如书中关于“同理心”的构建部分,它没有停留在口号式的说教,而是深入探讨了孩子如何从观察他人的情绪波动中学习共情,并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情境模拟练习法”,这让我立刻就能在与我那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时找到新的切入点。很多育儿书倾向于关注智商或情商的提高,但这本书的立足点更高,它直指人性的根本——即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正直、有担当的社会成员。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在处理一些家庭冲突时的反应是否过于功利或急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慢下来”的契机,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真正含义,它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一场关于人格塑造的长期耕耘,需要父母付出足够的耐心和智慧。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份详尽的地图,清晰地标示出了培养一个品德高尚的下一代的路径图,尽管路途漫长,但方向明确,令人心安。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受,那就是“务实的理想主义”。它描绘了一个高尚的育儿目标——培养出有德行的孩子——但实现这个目标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可操作性的指导。书中对于“诚信”的论述,尤为深刻且具有时代意义。在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今天,作者没有将诚信仅仅局限于“不撒谎”,而是拓展到了“信息诚实”、“情绪诚实”以及“自我诚实”的多个维度。其中关于“情绪诚实”的建议让我印象深刻: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真实的愤怒、嫉妒或失望,而不是强迫他们表现出“乖巧懂事”。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学会了接纳自己复杂的情感光谱,并且明白了表达真实感受是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这种不回避人性复杂面的勇气,让整本书的论述显得格外可靠。它不是在构建一个虚假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圣人”模型,而是在脚踏实地的土壤上,培育能够应对真实世界挑战的、有道德韧性的个体。这是一本真正能影响孩子未来十年乃至一生格局的指南。
评分从文字风格上讲,这本书有一种非常令人信服的学术严谨性,同时又保持着令人愉悦的亲和力,这在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它似乎融合了积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但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他将复杂的理论模型转化为家长可以在客厅沙发上就能理解并应用的实际工具。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道德困境讨论”的章节,提供了详细的引导句式和情景设置,这对于提升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推理能力非常有帮助。我曾尝试在餐桌上引入这些讨论,一开始孩子有些抗拒,但随着我逐渐掌握了书中所述的“非评判性倾听”技巧,气氛变得越来越开放,甚至引发了我们家庭内部关于“对与错”的深度对话。这本书的语言是充满力量的,它不指责家长,而是赋能家长,让我们意识到,培养德商是一项需要长期、高质量互动的工程,而非一蹴而就的技能培训。它让我对亲子沟通的质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