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自由成长
定价:36.00元
作者:王卉媛
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3040570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我相信,无论家长,还是中学生,对当今教育弊端有所认识但怕失去什么而不敢抵制的不在少数,你的经历对他们会有说服力,在抵制这一边加上一个砝码。”——学者周国平书后附有学者周国平与作者的通信内容。这本书**会呈现在读者面前,正是源于一位学者和一位90后女孩对于中国教育的热切关注及深入探讨。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个90后女孩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所写的一部自传。她的经历曾在网上引发无数家长、老师的关注与讨论,正如周国平老师所说,很具有代表性,也具有借鉴性,值得传扬和推广。她喜欢看“闲书”,包括简本英文小说,高中时迷上了相对论、哲学等,兴之所至,还看动漫,看科学类节目,写作,画画。她的课内成绩长期平平,但奇迹般地后来居上,后轻松地考入了北大中文系。王卉媛的案例证明了在应试体制下,个人——包括作为个体的学生、家长、教师——仍有可能*限度地坚持素质教育,与应试体制相抗争,并且做到在这个体制中也不成为输家。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卉媛,女,于1992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在父母“顺其自然”理念下平静地成长,性格内向平和,兴趣爱好广泛,对文学艺术有浓厚兴趣,热爱思考,关心教育。现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朋友的客厅里听他娓娓道来。作者叙述事情的方式非常跳跃,但这种跳跃却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散文化”的结构。他总能用最不经意的比喻,将那些深奥的道理阐释得清晰透彻,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传统说教式的沉闷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中穿插的那些略带自嘲的个人体会,这些小小的插曲,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感觉作者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并肩同行。文字的节奏把握得极好,有时语速缓慢,如同慢镜头般细致描摹一个场景或一种心境;有时又陡然加快,用一连串犀利的观点掷地有声地砸过来,让人措手不及,继而陷入深思。这种富有张弛感的叙事,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迎来哪种情绪的转折,这比被剧透的电影还要引人入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用心了。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低调却又不失格调的色彩搭配所吸引。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触感温润,那种略带粗粝却又细腻的纹理,让人忍不住想要一页页地翻阅。特别是字体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疏密有致的留白处理,让每一行文字都有了呼吸的空间,即便是面对大段的叙述,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帧的工艺也看得出下了大功夫,书脊的装订牢固而平整,即便是反复翻看,也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层次感,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籍,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甚至开始期待,未来如果能有机会把它摆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光是看着,都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书卷气和对品质的尊重。那种在快节奏时代里,依然能看到有人愿意为“实体书的质感”付出如此心力的坚持,是令人动容的。
评分这本书在构建人物群像方面的功力,实在令人叹服。虽然全书并未集中于某一个主角的线性发展,而是通过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片段和侧写,共同勾勒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时代背景。每一个被提及的小人物,哪怕只有寥寥数语,都拥有鲜明的立体感和不可替代的重量。作者对人性的复杂性有着近乎残酷的洞察力,他从不轻易给人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个体在特定环境压力下所产生的微妙的道德摇摆和自我辩护。我仿佛能闻到那个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气味,感受到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权衡。最绝妙的是,这些人物的命运轨迹并非是线性的悲剧或圆满,而是充满了生活的随机性和宿命感,这使得故事的真实度极高,让人在合书之后仍能清晰地“听见”那些逝去角色的低语,仿佛他们从未真正离开过。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它对我既有世界观的强力“重塑”过程。我原以为自己对某些社会现象或人际关系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理解,但作者却像一位高明的建筑师,不动声色地指出了我认知结构中的那些“承重墙”其实是虚设的。他提出的观点往往是反直觉的,初读时会让人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忍不住想反驳。然而,作者留足了空间让你消化和反刍,他不会强行灌输,而是抛出一个逻辑严密的“钩子”,让你不得不跟随他的思路向下挖掘。这种挑战既有的思维定势的过程,虽然在阅读过程中伴随着一些认知上的“疼痛感”,但一旦跨越过去,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可替代的。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更像是一次深层次的思维体操训练,让原本僵硬的思考模式获得了极大的灵活性。我合上书本后,发现看待日常琐事的方式都有了微妙的变化,世界仿佛被重新调焦了一般。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让我感到遗憾的,那可能就是这本书的阅读门槛设置得略高。它绝对不是那种可以捧着在通勤路上轻松消遣的读物。作者似乎对读者的背景知识有着一定的要求,书中偶尔出现的专业术语或对特定历史时期的隐晦指代,如果读者没有做过相应的背景功课,可能会在某些章节稍感吃力。这并不是说作者在炫技,而是他选择了一种更为高效和凝练的方式来表达复杂的主题。因此,这本书更适合那些愿意沉下心来,做笔记、查资料、反复咀嚼的“硬核”读者。它要求你投入时间,用你的专注力去交换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反而成了一种筛选机制,确保了真正能领会其精髓的人,是愿意为这份深度付出努力的群体。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种挑战性恰恰是其魅力的一部分,它迫使我离开了舒适区,进入了一片需要更高智力投入的阅读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