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每个父母都是拆弹专家
定价:32.00元
作者:歌谣妈妈,歌谣 绘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49012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秘制“九堂私房课”。
★“六期”私塾常识提前排除“育儿雷区”。
★茅盾文学奖作品《尘埃落定》《历史的天空》《暗算》的责编、文学家 脚印 柔情力作。
★帮助百万名父母告别育儿焦虑症。
★一句“点拨”改变子女未来一生。
★让家长们在“拆弹”中认知孩子。
★随书附送我写《父母不再难当》——不一样的彩绘育儿日记本。
★中国新一代子女养育术从未如此简单、轻松、实用!
★走出育儿误区的九堂进阶课:步步为营,堂堂深入,让天下父母养育孩子不走误区。
★收集****成果:养孩子,讲科学,告别粗放的棍棒教育。
★常见误区一网打尽:别让似是而非的谬论充斥耳畔,别让看似有效的假象蒙蔽双眼。
★注重方法简单实用:将赞美的艺术、批评的艺术、鼓励的艺术等发挥得淋漓尽致。
★提倡个性因材施教:针对相应误区,提出N种可靠办法,供家长选择,“辩证施治”。
★故事案例讲究趣味:每一个故事或案例背后,都有双纯净的眼睛和一颗童稚的心灵。
内容提要
为人父母,必有艰难的时刻
为人父母,必有漫长的跋涉
你的孩子给你出了什么难题?
你的烦恼如何烟消云散?
孩子的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中吗?
你在育儿认知上是否存在偏差?
过分随性或夸大其词?
如何拆掉启蒙期育儿误区里的?
好父母如何练就?
与孩子度过这关键的十年:0-10岁
关键十年,决定一生
本书是至今中国本土诚恳的教养指导书,也是“好父母的套亲子小人书”。作者歌谣妈妈——脚印系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责编,同时也是同事、邻居、学校老师、朋友津津乐道的好妈妈,提出的“六期”私塾常识实践提前排除了“育儿误区”,培养的“小脚印”——歌谣快乐成长,在绘画方面屡获大奖。歌谣妈妈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一一为家长们拆掉隐藏在育儿误区里的百颗手雷,并一同分享一个好妈妈15年轻松育儿的智慧——原来孩子这样做都是对的,抱怨孩子不如迈出误区,没有大智慧一样育英才。
目录
序 言
前 言
章初为父母的舐犊之情
1.听优美音乐的胎儿性情更柔和
2.哭是孩子的表达方式
3.破译孩子的身体语言密码
4.孩子的眼睛是父母着迷的地方
5.千万别信“贵人语迟”的鬼话
6.孩子性格发展的十字路口
7.充分引导两岁的孩子发挥独立性
8.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
9.信使爱成为有形的
10.慈爱并非尽到了父母的责任
11.日记是联系全家人情感的纽带
12.玩具不是越贵越好
13.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14.父母这样说令孩子愉快
第二章 天才迹象之智力挖掘
1.谁说神童命不好
2.智力在于开发
3.不要迷信“大器晚成说”
4.展开孩子想象力的翅膀
5.小天才的环境
6.别错过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
7.音乐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佳手段
8.人初的智力开发源于绘画
9.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制造童话
10.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去幼儿园
11.消除“入学恐惧症”
12.好的学习习惯比成绩更重要
13.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上要变被动为主动
14.父母退出分数竞争
15.改善父母对待成绩的焦虑
第三章 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1.那些孩子不愿说出的心事
2.梦游是孩子的烦恼
3.让他做个出色的左撇子
4.身高不是个问题
5.纠正口吃并不难
6.告诉孩子:内心美会改变容貌
7.送一面镜子给女儿
8.逆反心理要因势利导
9.管束没有教养的行为
10.关注心理偏差
11.区别聪明顽皮与多动症并不难
第四章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
1.孩子也要发言权
2.回答难题
3.打破砂锅问到底
4.孩子大了,要面子了5.从洗碗开始学会劳动
6.瞎折腾
7.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花钱
8.改变孩子的做事风格
9.离家出走对孩子是一个噩梦
10.父母离婚对孩子是一场灾难
第五章 识别孩子的品行弱点
1.幼时的性格决定将来的成就
2.消除恐惧
3.嫉妒的孩子用显微镜看世界
4.70%的独生子女患有胆怯症
5.顽皮未必聪明
6.今日事今日毕
7.把握说谎的度
第六章 走出看似正常的教育陷阱
1.爱不必挂在嘴边
2.不要养个“小皇帝”
3.不要一味强迫孩子守规矩
4.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奖励
5.孩子爱闯祸是情绪受到压抑的表现
6.慈母和严父
7.别拿懒惰不当缺点
8.像爱孩子那样爱他的朋友
9.不要期望过高
10.在孩子面前言行要有所避讳
第七章 揭开父母困惑的谜底
1.一顿饭怎能吃得“没完没了”
2.孩子爱玩脏游戏不要紧
3.小孩天生就对性好奇
4.男孩在左,女孩在右
5.越是假期越寂寞
6.电子网络游戏之瘾
7.女孩子会遇到的麻烦
第八章 教育风格面面观
1.保持童心
2.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3.说服的艺术
4.父母的脸色左右孩子的情绪
5.关键在态度
6.批评的技巧
7.发脾气是简单而无助的
第九章培养孩子的人格
1.正直是有魅力成熟的品格
2.缄默和谦虚是社交适当的品德
3.学会聆听
4.鼓励孩子勇于较量
5.在思考中进步
6.一切靠自己
7.接受正面影响
8.爱自己爱别人
9.没有人比你好
10.完整人格的意义
附赠 我写《父母不再难当》——不一样的彩绘育儿日记本
作者介绍
歌谣妈妈,常用名脚印,文学编辑,中国非儿童教育者,既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童成长观察员和分析师,从怀孕时就开始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对传统的育儿雷区及家长的教养误区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曾任《中华少年写作》主编,编辑出版过《尘埃落定》、《历史的天空》、《暗算》、《长征》、《解放战争》、《1901》等,是一个有爱心的妈妈,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歌谣,北京人,学生。爱好画画、看书、游泳、打篮球。三岁开始画画,作品曾多次被收藏。在家有一个歌谣画廊。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书写,更像是在雕刻。作者在构建每一个场景时,都展现出一种近乎建筑师般严谨的布局感。特别是那些关于“预期管理”和“失望缓冲”的片段,简直是精妙绝伦的心理战术展示。他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们在面对巨大压力时,大脑会如何自动启动防御机制,以及这些机制是如何导致沟通障碍的。我读到其中一章,讲述主角试图向一位固执的长辈解释一个复杂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系列迂回策略,那过程的紧张和巧妙,比任何侦探小说都要精彩。作者的语言节奏变化多端,时而如同急流,推着你向前;时而又如同深潭,迫使你停下来,反思自己内心的波澜。全书的基调是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但绝不沉闷,因为作者总能在关键时刻注入一剂带着黑色幽默的清醒剂,让人在深思之余,还能会心一笑。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在于它能将晦涩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可操作的智慧结晶。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角度处理得极其巧妙,它采用了多重视角的切换,但这种切换并非混乱的堆砌,而是一种精密的、如同交响乐团指挥般的调度。我们时而进入一个角色的内心深处,体验他们的脆弱和恐惧;时而又跳脱出来,以一种近乎旁观者的身份,审视着他们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和复杂性。它挑战了我们对“好人”与“坏人”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在特定压力环境下,任何人都可能做出违背本心的选择。作者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也极为出色,比如,他总能通过对光线、声音乃至气味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情绪状态,使得阅读体验具有强烈的沉浸感。举例来说,书中关于一次家庭旅行的描写,阴沉的天气和狭窄的车厢空间,完美地预示了即将爆发的争吵,那种代入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车内凝固的空气。这本书的结构如同一个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每一个角色、每一个事件——都咬合得天衣无 ছুর,推动着故事向一个既是宿命又是必然的结局迈进。
评分阅读这本作品的感受,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社会学田野调查,但包裹在引人入胜的故事外衣之下。作者对于人际关系的微妙界限的把握,简直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精确度。他似乎洞悉了所有隐藏在礼貌和体面之下的真实动机,并且毫不留情地将其揭示出来,但揭示的方式又是极其温柔和充满理解的。书中那些关于界限感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如何既保持亲密又尊重个体独立性的挣扎,对我触动极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高潮部分时的克制力——他没有选择戏剧化的宣泄,而是选择了在关键时刻让人物停下来,让“无声”成为最有力的武器。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方式,反而让情感的冲击力更强,更具持久的回味。这本书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很强,它提供的观察视角,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处理类似情境时所犯下的那些“技术性错误”。它不是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指南,而是一本引导你提问的催化剂,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文学界的一股清流,它避开了所有陈词滥调,用一种近乎诗意的、却又极其接地气的口吻来探讨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讳莫如深的议题。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达到了近乎残忍的真实。我尤其欣赏他对“沉默的语言”的捕捉能力——那些未说出口的责备、那些眼神交汇时瞬间闪过的理解或误解,都被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比如,书中有个场景,关于一个被遗忘的生日礼物,作者没有用大段的心理独白来解释失望,而是通过对桌上那只孤零零的、略微褪色的包装盒的特写,瞬间将那种被忽略的痛楚传达到了我的心里。它的节奏控制得非常好,时而舒缓如散文,让人沉浸在细致入微的情感描摹中;时而又突然加快,仿佛急促的鼓点,将读者推向某种关键的冲突点。这本书的行文流畅度极高,读起来几乎感觉不到文字的存在,直接被拉入了那个充满烟火气和复杂情感的世界。它成功地做到了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让人一口气读完后,仍然意犹未尽,忍不住想重温那些经典的段落。
评分这本新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阅读体验简直像经历了一场精心设计的冒险。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高明,他没有采取那种平铺直叙、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充满张力的“情境谜题”。我仿佛跟随着书中的主角,一起置身于那些看似寻常却暗流涌动的家庭场景中。比如,书中对一个关于晚餐时间的描绘,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表面上是关于食物的偏好之争,实则隐藏着权力、尊重以及沟通模式的深层博弈。文字的密度非常高,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既要传达出当时人物的焦躁不安,又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自行去解读背后的复杂情感。读到一半时,我甚至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比喻,比如将青春期的叛逆比作未引爆的火药桶,那种精准和深刻,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故事,更像是在提供一套解读现代家庭动态的哲学工具箱。这本书的结构处理也极具匠心,章节间的转折常常出人意料,却又在合乎逻辑的轨道上运行,让人在惊叹之余,又感到“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这种阅读的快感,是久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