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
定价:22.80元
作者:李永娜著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020448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李永娜编著的《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是以现实社会的“421”家庭为前提,在养尊处优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一般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而父母充当的则是“家庭保姆”的角色。这一成长背景对他们会有什么影响?本书将为身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提供应当具备的教育技巧。
内容提要
在看着子女一天天长大的时光里,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有成长也有缺憾,不管处在哪种环境中,相信读了这本李永娜编著的《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的父母,都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潇洒地走过!
目录
章 身教重于言传,不做被动的父母
一、教育孩子,首先从教育父母开始
二、家长的观念,是孩子的“起跑线”
三、爱孩子,那么就成为孩子的榜样l
四、爱在自由里,学会“放养”孩子
第二章 培养健康人格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一、自信,是一种美妙的生活态度
二、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三、诚信,是心灵深处圣洁的鲜花
四、幸福的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五、乐观的人,总能看到美好的一面
第三章 教育孩子,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
一、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二、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三、勤俭,是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四、健康的身体让生命处于佳状态
五、这个世界对思考的人来说是出喜剧
第四章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一、上学伊始,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
二、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
三、爱问的人,仅仅是做五分钟的愚人
四、用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成长
第五章 美的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光
一、我们家里有面漂亮的“彩虹墙”
二、门后面的“邮局”和三个“邮筒”
三、深沉厚重的父爱,亲如兄弟
四、生活大课堂,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
五、下午茶时间,儿子收获一生的朋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读这本书时,我感觉它的语言风格略显学术化,但这很快就被内容本身的深度所折服。它探讨的深度已经超出了“如何管教”的范畴,更像是一本探讨现代家庭“存在主义”的哲学读物。书中对“期望值管理”的分析尤其精辟。我们常常将自己未竟的梦想投射到孩子身上,殊不知这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精神枷锁。作者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描绘了这种代际传递的焦虑是如何扭曲亲子关系的。我记得书里提到一个概念:“高质量的陪伴不是在场,而是用心”。这句话像一记警钟,让我审视自己每天花在“陪孩子做作业”上的时间,究竟有多少是在真正交流,又有多少只是在监督和焦虑的蔓延。读完这一部分,我决定减少在工作日对孩子学习进度的过度关注,转而把精力集中在周末的共同探索活动上,比如一起研究一个历史事件的纪录片,或者共同完成一个家庭园艺项目。这种策略的调整,让我们的周末氛围明显放松了许多。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逻辑链条清晰得让人忍不住一气呵成读完。它跳脱了传统育儿书籍那种堆砌理论的做法,而是将心理学、社会学的前沿观点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界限感”的论述。我们东方文化里,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付出”往往被视为美德,但这本书却深入剖析了这种“爱”如何可能成为孩子独立成长的阻碍。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跨文化案例,对比了不同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在成年后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这个对比非常震撼人心。我立刻联想到了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虽然在父母的羽翼下无忧无虑地长大,但一旦进入社会竞争,那种抗压能力明显不足。这本书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家庭生活中设置清晰而温和的边界,比如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再随意翻看他们的日记或学习资料。这不仅仅是教孩子如何自律,更是教他们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这是比任何学科知识都重要的“生存技能”。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对“失败教育”的独特见解。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不犯错”几乎是衡量一个好孩子的最高标准。但这本书反其道而行之,详细阐述了如何将每一次小小的挫折转化为孩子未来面对重大挑战的“免疫力”。它提供了一套详尽的“失败复盘”框架,要求家长在孩子犯错后,首先要做的是肯定他们的尝试,其次是引导他们分析原因,最后才是讨论补救措施,而非直接进行批评或惩罚。这个过程的细微差别,却能彻底改变孩子对“错误”的认知。我尝试在孩子忘记带钥匙被锁在门外那次小事故中运用了这种方法。起初我非常生气,但硬生生忍住,按照书中的步骤引导他思考“下次如何避免”,最后我们一起制定了一个备用钥匙计划。孩子非但没有因为这次经历产生强烈的羞耻感,反而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这本书确实是在重塑我们的育儿底层逻辑。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篇幅不算短,内容密度极高,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消化其中的精髓。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快餐式的育儿指南,读完后立即就能套用公式。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作为父母的局限性和未被治愈的童年阴影。书中关于“自我成长与育儿同步性”的探讨,我认为是全书的点睛之笔。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不耐烦,源于我们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管理问题。因此,这本书实际上也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自我疗愈”手册。我开始关注作者推荐的辅助阅读清单,特别是那些关于情商训练和正念练习的书籍,这表明作者是希望构建一个立体的学习体系,而不是孤立地讨论育儿技巧。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或许不是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培养出两个“持续成长”的个体——父母与孩子,共同迈向成熟。这本厚重的书,我打算把它放在床头,作为我日常自我反思的工具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毕竟现在的社会环境和我们自己成长的年代简直是天壤之别,为人父母的压力可想而知。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给吸引住了。她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反而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愿意分享的朋友。书中探讨的亲子沟通技巧,简直是为我这种“话到嘴边又咽回去”的家长量身定做的。特别是关于如何倾听孩子“未说出口的话”的那几个章节,我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以前总觉得只要物质上满足了,孩子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忽略的情感需求。记得有一次,孩子因为一个小组合作项目受挫而闷闷不乐,我当时只是简单地安慰了几句,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错失了绝佳的教育时机。书中提供的具体场景模拟和应对策略,让我立刻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仿佛手握了一张通往孩子内心的地图。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套僵硬的模板,而在于启发我们用更细腻、更有同理心的方式去构建家庭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