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这个阶段的新的特点。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本书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
"**章
学会陪伴,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
幼升小,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 ...... 002
新环境,孩子需要适应 ...... 002
准备越充分,孩子越快适应 ...... 003
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 005
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 ...... 005
解开孩子的心结,消除负面情绪 ...... 006
孩子为何谎称自己生病了 ...... 008
孩子为何怕学习 ...... 009
消除孩子怕的情绪 ...... 010
孩子,你在学校还好吗 ...... 012
家校沟通的必要性 ...... 013
巧妙地和老师沟通 ...... 014
妈妈的学习寄语——培养并不遥远的学习观 ...... 016
学习行为的指引:学习观 ...... 017
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 017
“好态度效应”:教育不滑坡 ...... 019
发挥好态度效应 ...... 019
入学阶段,父母以什么态度对待孩子呢 ...... 020
第2章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孩子追求好的表现
如何写出一手好字 ...... 024
父母态度:写好字也是一种学习 ...... 024
用科学的方法带领孩子写字 ...... 025
手里攥着橡皮:怕写不好 ...... 028
学习中的“沉锚效应” ...... 028
预防孩子患上橡皮综合征 ...... 030
不粗心、不马虎 ...... 032
粗心马虎不是小问题 ...... 032
改掉孩子粗心马虎的毛病 ...... 034
刚上学的孩子易上课“走神” ...... 036
导致一二年级孩子“走神”的原因 ...... 036
有助于孩子专心听讲的方法 ...... 038
孩子说:老师让做,我就做 ...... 040
大部分孩子具有“向师性” ...... 040
利用好孩子的“向师性” ...... 041
孩子贪玩≠不爱学习 ...... 043
普雷马克原理:以玩促学 ...... 043
应对孩子贪玩的“组合拳” ...... 044
第3章
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只做“分数状元”
成绩只是成长的一部分 ...... 048
养育大目标:社会化发展 ...... 049
小学低年级,实现社会化的三个原则 ...... 049
继续寻找孩子的优势智能 ...... 052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优势智能支持孩子迎接美好未来 ...... 053
优势智能都有什么 ...... 054
对于考试,要有客观的认识 ...... 057
考试只是一种考核方法 ...... 057
父母要改变固有的错误认识 ...... 059
不是98分,就是100分 ...... 061
当下的好成绩可能是个“假象” ...... 061
关注孩子的“隐性学力” ...... 062
多参加课内课外活动 ...... 064
不是副科,是技常科 ...... 065
积极参与,就有收获 ...... 066
大脑越用越灵活 ...... 068
让孩子认识到:大脑越用越灵活 ...... 068
学习过程中,领着孩子多动脑 ...... 069
提高动手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 072
巧手靠练习:勤能补拙 ...... 072
引导孩子练出一双巧手 ...... 073
你的孩子“瞎鼓捣”吗 ...... 075
创新就是拆卸、鼓捣 ...... 076
创新从动手做开始 ...... 077
把奇思妙想做出来 ...... 080
发明创造从实践中来 ...... 081
鼓励孩子去动手实践 ...... 082
不要轻易判定孩子“胡作非为” ...... 083
孩子一定有他的道理 ...... 084
带孩子做表达训练 ...... 085
第4章
一二年级,早期学习习惯培养
一二年级,好习惯胜过好分数 ...... 088
学习习惯决定学习状态 ...... 088
一二年级,首要培养的学习习惯 ...... 089
你的孩子会听讲吗 ...... 092
听讲,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 ...... 092
高品质听讲习惯,慢慢来 ...... 093
“唱读”是低年级学习** ...... 095
认识孩子的“小和尚念经阅读法” ...... 096
从出声读到默读需要一个过程 ...... 097
孩子写作业,陪还是不陪 ...... 099
写作业是一项学习任务 ...... 099
独立、按时写作业习惯的培养方法 ...... 100
没检查,不算写完作业 ...... 102
检查,提高正确率 ...... 102
写完作业就检查 ...... 103
当下*好的复习:考考孩子 ...... 106
复习可以巩固记忆 ...... 106
复习的4个基本方法 ...... 108
孩子天生爱读书 ...... 110
阅读,开启好人生的大门 ...... 110
“自读”和“协读”相结合 ...... 111
写话训练:写出来就好 ...... 113
思想的载体:语言表达 ...... 114
多做写话训练 ...... 114
第5章
在爱和自由的环境里,内化规矩
“是它们把小鱼弄死了吗” ...... 118
爱自然,成长的**大规矩 ...... 119
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 119
你买吧,我忍了 ...... 121
有爱有自由,才有规矩 ...... 121
给孩子立规矩 ...... 123
叫不醒,怎么办 ...... 125
睡眠决定学习效率 ...... 125
睡好了,孩子才聪明 ...... 126
执拗,不听话 ...... 128
有规矩才能有“方圆” ...... 128
教孩子守规矩 ...... 129
遵守校园规则 ...... 132
让规则内化 ...... 132
培养规则意识,要注重内化 ...... 134
没有坏孩子,都是好孩子 ...... 136
孩子的思想道德判断力还比较低 ...... 136
德育,从小事开始 ...... 137
第6章
帮孩子建立起学习上的自信
学习自信源于积极的“学业自我” ...... 140
“学业自我”是自我认识的关键点 ...... 140
找优点,激励孩子积极地学习 ...... 141
别让识字难倒了孩子 ...... 143
识字能力关系孩子的自信心 ...... 143
孩子容易接受的识字方法 ...... 145
学不会,怎么办 ...... 147
不能让知识把孩子难住 ...... 148
想一些特别的办法帮助孩子 ...... 148
孩子可能不会考试 ...... 150
不懂考试才焦虑 ...... 151
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 ...... 152
给同学一点儿帮助 ...... 154
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 155
消除孩子的“自我中心” ...... 156
一二年级没有“学困生” ...... 158
找到孩子暂时“学困”的原因 ...... 159
对症下药,转化后进生 ...... 161
第7章
机械记忆占**,怎么做记得*牢固
记得快,忘得也快 ...... 164
一二年级孩子记忆的特点:机械性 ...... 165
死记硬背是不可缺少的记忆方法 ...... 166
来,孩子,背诵一遍 ...... 168
重复记忆,有助于避免“回生” ...... 168
重复记忆*常用的几种方法 ...... 169
就在嘴边,却说不出来 ...... 171
记忆中的“舌尖现象” ...... 171
对抗遗忘:过度记忆法 ...... 172
背了好久,也记不住 ...... 174
知识在打架:系列位置效应 ...... 175
把记忆任务变小、变少 ...... 175
字词难记,怎么办 ...... 177
创设情境记忆法 ...... 178
运用创设情境的原则 ...... 178
第8章
促进孩子意志品质的发展
不轻视“三分钟热度” ...... 182
良好的意志品质:坚持到底 ...... 182
劲头保鲜法:预防“半途效应” ...... 183
不随意发脾气 ...... 185
受控于“本我”的孩子 ...... 186
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 ...... 186
看电视:按着父母的要求来 ...... 188
当心,电视会让孩子变笨 ...... 188
让电视帮助孩子成长 ...... 190
网络:孩子应该怎么用 ...... 192
电脑:一把双刃剑 ...... 192
把电脑变成孩子的“益友” ...... 194
做事有耐心 ...... 196
有耐心,坐得住 ...... 196
培养孩子的耐心 ...... 197
第9章
行为有问题及时改,才能塑造好性格
假话多:又吹牛又撒谎 ...... 202
吹牛、撒谎背后的心理秘密 ...... 202
引导孩子说实话、真话 ...... 204
窝囊:又被人欺负了 ...... 206
打架,一定有挨打的一方 ...... 206
引导孩子变强壮、变勇猛 ...... 207
记仇:小摩擦后,不理人 ...... 210
与同学发生小摩擦,很正常 ...... 211
教孩子宽以待人 ...... 212
以自我为中心:眼里没有别人 ...... 214
以自我为中心,可能会自私自利 ...... 214
去中心化:预防自私自利 ...... 215
依赖:自己拿不定主意 ...... 217
依赖的孩子长不大 ...... 218
适当“甩手”,孩子*独立 ...... 219
拖拉:容易被忽视的坏习惯 ...... 221
拖拉背后的复杂心理问题 ...... 222
培养一个不拖拉的孩子 ...... 223
"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温暖且富有同理心的,它成功地建立了一种与读者之间相互理解的桥梁。很多时候,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的挑战时,内心深处是感到孤独和自我怀疑的。这本书没有居高临下地指点江山,而是用一种“我们一起努力”的姿态陪伴着家长。我特别欣赏其中穿插的那些真实家长访谈录,那些故事让我找到了共鸣,原来我的困惑并非孤例。有一位家长分享了她如何应对孩子在一年级时对字母“b”和“d”混淆的问题,那种焦虑感描述得太真实了。而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强调了通过肢体动作和空间感来帮助记忆,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抄写,这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更教会了我如何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去设计学习方法。总而言之,它不仅仅是一本教育书籍,更像是一位全年无休的“心灵伙伴”,在你感到气馁时,总能适时递上一杯热茶,告诉你“慢慢来,你做得已经很好了”。
评分这本讲述小学启蒙阶段的家长指南,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孩子学习道路上摸索前行的父母量身定做的!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教育理念时的那种深入浅出,不像有些理论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教育专家在耳边细语。作者非常懂得把握小学低年级这个敏感期,他们提出的许多建议,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如何引导他们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都非常具体且可操作。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阅读习惯的养成”,书中不仅强调了亲子共读的重要性,还提供了一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绘本推荐清单,这份清单的专业性让我印象深刻,很多书目都是我之前从未听闻但了解后发现非常契合孩子当前发展阶段的精品。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挫折教育”的探讨,它没有简单地宣扬“打压式教育”或“过度保护”,而是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导家长如何在孩子面对失败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明白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关于教育心态的深度重塑,心里踏实了许多,不再对孩子偶尔的小失误过于焦虑。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类“家庭教育”书籍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它们会陷入空洞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期许之中,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最吸引我的是其高度的实用性和紧贴现实生活场景的叙事方式。作者似乎真的走进了千家万户,观察到了我们在辅导作业时那些令人抓狂的瞬间——孩子就是不肯动笔、或者写了半天都是错别字。书中没有指责家长,而是像一个老中医把脉一样,精准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可能源于孩子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或者仅仅是因为“书写疲劳”。我尤其推崇书中关于“家庭学习环境的营造”那几页内容。它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清单,从光线、桌椅高度到学习用品的收纳,都一一做了规范,甚至连背景音乐的选择都有建议。我尝试着按照书里的建议重新布置了孩子的书桌区域,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孩子现在更愿意主动去那里坐下。这种“干货满满”的感觉,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每一分投入都是值得的,它提供的不是空泛的道理,而是可以立刻付诸实践的工具箱。
评分这份读后感,我必须从其宏观的视野和长远的影响力角度来评价。很多低年级教辅材料往往只盯着眼前的考试分数,但这本书的格局显然要大得多,它着眼于为孩子构建未来十年的学习底色。书中有一部分篇幅专门讨论了如何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天生的“好奇心”,这是我最欣赏的部分之一。作者认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本身很容易获取,但“提问的能力”和“独立探索的欲望”才是核心竞争力。书中提供了一系列引导式提问的技巧,比如在日常对话中,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你觉得呢?”或者“我们怎么才能知道答案?”。这种训练模式的植入,远比死记硬背知识点要高明得多。它让家长明白,启蒙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孩子安装一个强大的“求知引擎”,而不是给他们塞满已经准备好的“燃料”。这种教育观的提升,让我对孩子的小学阶段乃至整个学习生涯,都充满了更健康、更积极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它不是按照学科来划分的,而是巧妙地围绕着“成长的主题”展开,这一点让我体会到了作者在教育哲学上的深厚功力。它将小学低年级的关键期理解为一个“全人发展”的时期,不光关注智力,更关注情商、社交能力和品德的培养。比如,在讨论“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这一章节,书中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脚本”,教导家长在面对老师提出孩子不足时,应该如何保持开放的心态,如何组织语言来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而不是立刻进入“辩护模式”。这对于很多职场人士出身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此外,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探讨也令我深思。它不是通过惩罚来实现,而是通过赋予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庭任务”来实现,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协助摆放简单的餐具。书中还强调了“及时反馈”的重要性,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家庭的贡献。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引导,让我意识到,启蒙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体现在这些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