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爱上学的小快快-博士妈育儿散记》 |
| 作者 | 郑春霞 |
| 定价 | 30.00元 |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17818458 |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继《窗边的小豆豆》后又一教育力作,教育学博士郑春霞通过清新、可爱、幽默的笔调叙写小学生快快爱学上进、丰富多彩的家校生活。书中有充满情趣的生活气息,有智慧可爱的妈妈形象,有平等开明的教育理念,也有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反思,带给千万读者无数笑声和感动。 |
| 作者简介 | |
| 郑春霞,浙江三门人,居杭州。教育学博士,高校教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从事散文、评论、儿童文学创作,著有《中国妈亲子课》《中国妈唐诗课》《卡通老妈》等。 |
| 目录 | |
| 目 录 要上小学啦 003 什么都想学 008 要是张老师做我妈妈就好了 012 家长开放日(1) 016 家长开放日(2) 022 作文 027 就是喜欢写唐诗 032 留下一路芬芳 037 数学之美 041 我想当班长 046 考试考差了 051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056 感冒的光环 060 跟全世界一起睡 067 懒妈妈,勤快快 072 小主人范儿 076 吃苦真好啊 081 把家里那个快快管好 086 放学后自己回家 090 太不尊重儿童了 094 我们家还有钱吗 099 一把青菜是多少 104 赞美别人的人美 109 月亮里面有什么 115 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120 有一种痴迷 125 快快的金箍棒 130 快快的夜生活 135 小小美食家 139 “我帅的” 144 快快身上有一个慢慢 148 只是一块巧克力 153 都被他们抢光了 157 种瓜能得豆吗 162 吃快快补可爱 167 我要一个iPad 173 晚上是一条龙,早上是一条虫 177 妈妈,好想回到你的童年去 181 嗨,美女 186 我的理想就是当快快 191 一起玩游戏,为什么不 195 妈妈,今天纯玩吗 201 逃学旅游没人怪 205 妈妈,我喜欢你穿旗袍 210 妈妈厉害 214 快快的三个公主 221 爸爸教好,妈妈教坏 226 打不是亲 231 说偷看了有奖 235 爱上学的小快快 239 世界上只剩下三个人 243 我们还有脚啊 248 “我妈妈喜欢你们的” 252 世界上长的吻 256 你会忘记的 260 整个地球都你管 265 一路上都是好人 270 童年就要过完了 274 后记 做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279 |
| 编辑推荐 | |
| 从文学的角度看,是记人记事的小散文,带着趣味盎然的生活气息和叮咚诗意。从教育的角度看,一篇篇小故事里都带有一个美好的教育理念。爱孩子是母亲的需要,怎么去智慧而诗意地爱孩子却值得每位母亲深思。本书值得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翻阅、品读。 |
| 文摘 | |
| 序言 | |
初读这本书时,我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应试能力,毕竟眼前的分数压力是最大的驱动力。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格局远超出了“分数”本身。作者似乎更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终生受用的学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书中关于亲子关系的描绘尤其细腻动人,她描绘的不是那种“完美无瑕”的母子关系,而是充满了日常的摩擦、误解以及最终的理解与和解。这种真实感是很多育儿书籍所缺乏的。我尤其对她提出的“保持好奇心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这一观点深以为然。通过书中对孩子一系列“异想天开”问题的处理方式,我学会了放下自己的知识傲慢,真正去接纳和鼓励孩子那份原始的探索欲。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是将我从一个“结果的焦虑者”转变成了一个“过程的陪伴者”。它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这份陪伴的质量,才是决定孩子最终能跑多远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部作品简直是育儿领域的“及时雨”,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翻开的,原本以为又是一本充斥着理论说教的育儿书,没想到读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作者的文字非常接地气,仿佛是邻桌的妈妈在跟你分享她家那些鸡毛蒜皮却又至关重要的育儿经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她似乎总能精准地捕捉到我们这些做父母在面对孩子学习问题时的那种焦虑和无助,然后用一种非常温和且富有逻辑的方式给出建议。比如说,书中对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那几章,不是那种生硬的“你要这样做”,而是通过讲述自己孩子“小快快”的真实案例,展示了如何一点点引导,如何巧妙地将“不得不做”变成“想要去做”。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阐述,她没有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实操性的活动和观察视角,让我这个平时对着电子产品头疼的家长茅塞顿开。读完后,感觉自己手里多了一套应对孩子学习“小情绪”的工具箱,不再是盲目地催促和比较,而是更懂得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真的很难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但它确实为我的育儿之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不像教科书那样线性推进,而是更像是一本生活剪影集,每一章节都可以独立成篇,随时翻阅都能找到新的感悟。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于“挫折教育”的论述,作者并没有采取那种强硬的“打压式”教育,而是通过一系列充满智慧的引导,让孩子在失败中学会“反思”和“韧性”。印象特别深的一段描述,是关于孩子某次考试失利后,母亲是如何引导他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体验”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远比家长直接的安慰或批评要有效得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流畅,带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文字的韵律感让人在阅读时感到非常放松,即使是面对相对严肃的教育话题,也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坐在你身边,用她亲身的经历为你点亮前方的迷雾,让你知道,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从错误中站起来。
评分坦白说,我过去对那些“博士妈妈”写的育儿书通常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她们的起点和我们的普通家庭背景相差太远,实践起来难度太大。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偏见。作者非常坦诚地展示了她作为“高知家长”在面对孩子学习压力时所感受到的“精英焦虑”,这种坦诚使得她与广大普通读者的距离瞬间拉近了。她没有回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而是着重探讨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最大化地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我特别赞赏作者对于“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她强调的不是时间堆砌出来的分数,而是高质量的学习时间所带来的成就感。书中对于如何设计家庭学习环境、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有效复盘的描述,细节之丰富,让我忍不住边看边做笔记。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是复制知识,而是培养一种面向未来的、能够自我驱动的学习人格。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且人性化的参照系。
评分当我决定拿起这本书时,我其实正处于一个育儿的“瓶颈期”,我的孩子进入了小学阶段,学习的难度和强度陡然增加,我发现我过去那套基于“爱与自由”的早期教育理念似乎应付不了现在的局面。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专家口吻,反而更像是一篇篇真诚的日记或随笔,记录了一个高学历母亲在实践中不断试错、修正的过程。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冲突管理”那一块的描绘,比如孩子因为一道难题而沮丧时,她是如何平衡“共情”和“鼓励独立解决问题”之间的微妙尺度。很多育儿书都会强调“沟通”,但这本书提供的是沟通的“具体句式”和“场景复现”,这对于我这种在沟通中经常词不达意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甚至开始模仿书中的一些对话方式,惊喜地发现孩子的反应确实有了积极的变化,不再是敷衍了事,而是开始愿意更深入地与我探讨学习上的困惑。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理论的“骨架”用生活的“血肉”填充得丰满而真实,让人读起来既有理论支撑,又不失亲切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