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 材 名 称 | 粗心怎么办 减少小学生粗心问题的180个游戏 | ||
| 主 编 | 汪骏 | 版 次 | 2017年10月 |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开 本 | 16开 |
| I S B N | 9787546164991 | 页 数 | 118页 |
| 定 价 | 35.00 | 重 量 | 0.229kg |
产品信息:粗心怎么办 减少小学生粗心问题的180个游戏
ISBN:9787546164991
定价:35.00元
出版社:黄山书社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鲜亮的色彩搭配活泼的字体,一看就知道是给小学生的。我本来是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买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小学生习惯养成”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多都是老生常谈,换汤不换药。但这本书拿到手后,那种厚实感和内容的编排方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它不像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一种近乎“闯关游戏”的模式来引导孩子。我记得我儿子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他就被那些色彩鲜明的插图吸引住了,那些小怪兽和奖励机制的设计,让他一下子就产生了兴趣,而不是那种抵触心理。我们家那小子,平时写作业总是我催着,催了也不一定听,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但这本书里的一些小挑战,比如“找出图中的五个隐藏物品”或者“连线迷宫”,看起来简单,但完成起来需要高度的专注力。最关键的是,每完成一个小任务,书上都有一个虚拟的“成就徽章”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这比我空口说“你真棒”要有效得多。我发现,当他沉浸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时,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训练专注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真的太高明了,让我这个做家长的都学到了不少引导的技巧。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让孩子真正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细节”的重视,而不是每次都因为粗心被批评而感到委屈。市面上很多书,要么是讲大道理,什么“凡事都要认真对待”,听得孩子耳朵都起茧了;要么就是一堆枯燥的测试题,做完了分数下来了,但下次遇到类似问题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本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似乎真的抓住了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具象化和趣味性。它没有直接告诉你“不要马虎”,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信息的捕捉能力。比如,有几页是关于“找不同”的变体,它不仅仅是找颜色不同,而是考察你对物体空间位置的记忆和逻辑判断。我陪他做了一次,发现有些细节连我都差点漏掉。通过这种互动,孩子会开始主动去观察,去对比,这种主动学习带来的效果,远远胜过被动接受。而且,书中的排版设计非常友好,大开本,字体清晰,对于视力发育中的孩子来说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有视觉疲劳。这种对读者体验的重视,真的体现了编者的用心良苦。
评分老实说,作为家长,我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家庭教育真正串联起来。很多教辅书买了就压在角落里,成了摆设。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设计了一些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小实验”。比如,书中有一个环节是关于“排序和步骤”,它用一个简单的折纸步骤图来展示顺序的重要性。当时我就顺势和他一起清理了玩具箱,要求他必须按照“先大后小,同类归堆”的原则来放。这个过程不再是我单方面布置任务,而是基于我们在书上完成的那个“游戏”的延伸。当孩子能将书中的规则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并成功应用时,他那种成就感是巨大的。他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和生活割裂的事情,而是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原来有那么多有趣的方法。这种迁移能力,恰恰是粗心孩子最缺乏的。它教会的不是知识点,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评分我观察了我的孩子使用这本书的轨迹,非常有趣。一开始他可能是被画面吸引,带着玩乐的心态。但渐渐地,他开始表现出一种“竞争”的意识,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昨天的自己比。比如,某些需要快速反应的配对游戏,他会要求我计时,然后下次努力打破自己的记录。这种内在驱动力的激发,是任何外在惩罚或奖励都无法比拟的。而且,这本书的难度梯度设计得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形状识别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逻辑推理,是循序渐进的。我不用担心有些内容对他来说太简单而感到无聊,也不用担心太难而让他产生挫败感。它总能在“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区间里找到平衡点。这说明编者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曲线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像是临时拼凑的材料,更像是一个经过长期实践和打磨的成熟课程体系。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它提供了一种积极的视角来看待“粗心”这个问题。以前我觉得粗心是“不认真”或“不够聪明”的代名词,总是在指责他“你怎么又没看清楚!”。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游戏,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和家长:粗心不是品德问题,而是一种注意力分配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欠缺,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训练和提高的。例如,书中有很多关于“视觉搜索”的练习,这直接对应了做作业时“漏看条件”的问题。当我们一起分析一个游戏为什么失败时,我们讨论的焦点不再是“你为什么不小心”,而是“我们如何设计一个步骤,来确保不会漏掉中间的那个环节”。这种从“指责”到“协作解决问题”的转变,极大地改善了亲子关系。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审判官,而是他并肩作战的伙伴。这本书带来的改变,是系统性的,它影响的不仅是作业的准确率,更是孩子面对挑战时的心态和我们沟通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