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让男孩更像男孩
定价:28.00元
作者:卢琼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33757267
字数:
页码:2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千万不要总是觉得你的男孩需要永远在你的羽翼下接受保护,因为总有一天他要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不仅是社会对他的要求,更是男孩与生俱来的气质和个性需求。这一变化正悄悄地发生在你们共同生活的十几年间。你需要做的,就是从男孩出生开始就抓住他成长的各个敏感期,给他广阔的空间,并适时地陪伴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他,培养他所有积极正面的品质,让他成长为具有勇敢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敢于担当的品质的男人。相信终有一天,你会为这个你成功的“作品”感到骄傲!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的男孩更出色?怎样才能让你的男孩更像男孩?翻开《让男孩更像男孩》这本书,你将找到答案。
海报:
内容提要
男孩和女孩在生理结构、大脑发育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期望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应该根据性别区别对待,一些成功养育女孩的方法并不适合用在男孩的养育过程中去。
《让男孩更像男孩》由早教专家卢琼女士编著,卢女士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理论,同时参照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分章介绍了培养男孩的各种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结合一些生动的案例,为各位家长解答了在养育男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目录
作者介绍
卢琼,蒙特梭利协会会员,奥尔夫协会会员,受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培训,儿童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早教顾问,北京奇思妙想幼儿园园长,亲子园运营专家。
文摘
第二节 穷养男孩,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
贯彻穷养的方针
我国自古就有一种说法:“男孩穷样,女孩富养。”穷养男孩,并非不给男孩饱饭吃,不给男孩暖衣穿。而是说在孩子生理心理基本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不能惯着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适当让孩子体会生活上的艰辛,知道只有付出劳动才有收获,不劳而获是不道德的。穷养的男孩不会为小挫折和小成果所动摇,而是有着坚韧的性格,不达目的不会轻易罢休。从平衡的角度来说,物质上的束缚少了,才会使精神更为富有。艰苦的环境远比富足的环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男孩的父母更应懂得这个道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分配给男孩一些家庭劳务,锻炼孩子的体格和培养勤劳的品质。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在不同场合说过,自己只是一个财富的看守者,要找到合适的方式使用这些财富。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一贯的观点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他表示自己不会将财产留给子女,因为这样做对孩子没有好处,“个人的成功只与个人努力有关,与(继承多少)金钱没多大关系”,因此比尔盖茨公开宣布,将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捐赠给名下的慈善基金,而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一分钱。
难道盖茨不喜欢自己的子女吗?不希望他们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像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也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在说到教会孩子怎样做人上,他选择了穷养孩子的策略,这或许是对我们为人父母的一个重要启示。
扭打碰撞是男孩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伤痕累累的男孩,这都是男孩在扭打碰撞中产生的。很大程度上,父母为男孩悬着的心就在于此。其实父母不明白,有时候男孩的扭打碰撞是他们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只要不过分,父母大可不必担心。
生理学家发现促使男孩与女孩在各方面表现的不同,是因男孩体内存在着一种激素,在母亲怀孕的第8周左右,Y染色体开始产生作用,促进激素的形成。激素可以促进胎儿开始具有更多的男性特征,和阴茎开始慢慢发育,出生之后,激素开始促进男婴身体的发育,4岁左右激素开始激增,男孩开始变得淘气、好动,对战斗、英雄冒险和野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父亲开始引起男孩更多的兴趣。5岁之后,男孩体内的激素开始下降,但足以维持男孩对运动和野外等各方面的兴趣。11~13岁,激素又会开始急剧上升,其结果是男孩的身体开始猛长,进入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
明白了男孩的成长秘密,父母就应该适当放松约束,为淘气的小男孩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可以在里面自由嬉戏。而不是一味压制孩子的冲动。更不能溺爱自己的孩子,怕小男孩受伤而约束孩子的行动,使他们成为温室里的植物,经受不住外面的风吹雨打。而是利用男孩好动的天性,在男孩的摸爬滚打中锻炼孩子强健的体质和坚强的意志。
由于受激素的影响,男孩天生喜欢刺激和冒险,很容易受伤。其实男孩的童年就是一个不断受伤,不断坚强又不断成长的过程,曾有人说:“伤痕是男子汉的勋章。”虽然我们并不希望看到男孩浑身伤痕,但是如果父母一看到孩子受伤就心疼得不得了,从而把小男孩关在家里,这样的孩子永远学不会坚强。
第二章 自信是男孩的根基
对每个男孩来说,自信都是他身上的宝贵财富,足以照亮他的心灵。
的男孩固然存在,然而在很多父母眼中,即使自己的孩子又调皮,又不思进取,和其他孩子存在很大差距,然而他们仍然深爱着自己的男孩。这是因为,他们始终相信男孩身上至少有一个可取之处,至少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亮点,可以吸引自己的爱。
在爱的氛围中成长的男孩是幸运的,他们迟早会让父母的眼前一亮,放射出期盼的夺目光芒。
而有些男孩则没有这份幸运,他们整日生活在父母的抱怨中,在喋喋不休的唇枪舌剑中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与成功的契机,他们丧失了自信,丢弃了自我。
为此,我们不得不提醒为人父母的你,要找到男孩的闪光点并使他发散得更夺目,多用爱的言语和行动鼓励他、引导他。要知道,只有充满爱的星星才会发光,那是他辛勤的汗水与感动的泪水所闪耀的光芒,是他自信的风采。
节 每个男孩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多鼓励你的男孩
男孩在成功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需要父母多鼓励。也许你还不清楚鼓励的力量,一句鼓励的话语,会带给男孩战胜困难的勇气;一个鼓励的眼神,会带给男孩攀登高峰的希望;一个鼓励的微笑,会让孩子充满迎接挑战的信心。
赏识自己的男孩
我们说过,每个男孩都不平凡,每个男孩都有自己的强项。作为父母首先要懂得欣赏自己的男孩,如果父母已经认定了自己的孩子平庸至极,那他们就不可能鼓励孩子。许多孩子自卑性格的形成跟父母有直接的关系,有的父母总喜欢表扬别人的孩子,对自己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其实,你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没有必要总跟别人的孩子比。每一个男孩都有他自己的特长,因此每一个都应该在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去发展,而不是做别人的复制品。如果家长总批评他不如别人,长此以往,就会让男孩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很有可能使他形成自卑的性格,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当男孩做某件事失败后,有的家长说:“早叫你不要分心,要好好学习,现在后悔有什么用啊!”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我也很难过,但我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你要知道,并不是每次尝试都会取得成功。”
当孩子做某件事成功后,有的家长说:“有什么可高兴的,这东西对你的学习一点用也没有。你还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是正路。”而有的家长则会说:“孩子,祝贺你。你真棒,我为你感到骄傲。”
不可否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家长总是不能用一种欣赏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表扬。当孩子做错事之后,家长应及时提醒并纠正。但是,一旦孩子改正了错误,养成了好习惯之后,父母却往往吝啬自己的夸奖和表扬。
每一个男孩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男孩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他没有能力,也许他只是还没有掌握一些技巧而已。如果我们只知道指责他,就会使他的自信心受到伤害,结果很可能是使孩子就此放弃努力。在鼓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懂得平静地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为之努力。鼓励男孩的目的是让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由此走向成功。“坚持下去,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自己可以完成”等鼓励性的语言能够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坚定他“我能行”的自信心。
妈妈洗衣服时,4岁的儿子不愿闲着,也跟着洗。妈妈还没有洗完衣服,屋里就已经狼藉不堪了,地上到处是水和洗衣粉。这时候妈妈没有责备孩子,而是给他准备一个小盆,盛上小半盆水,把小毛巾之类的物品放入盆里,交给他洗。孩子洗完后,妈妈鼓励孩子道:“宝宝洗得真干净,都能帮助妈妈干活了。”
妈妈没有因为孩子给自己“帮倒忙”就阻止孩子的行为,而是主动给孩子提供了练习的机会。当孩子做完事情后,妈妈也没有忘记鼓励孩子,这对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的有利啊。然而,有的家长奉行“棍棒下面出人才”的原则,认为男孩只有在打骂中才能成才;有的家长则认为只有不停地打击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促使他不断地进步,这些观点都是非常错误的。对孩子严格要求是正确的,但是家长应该明白,有的时候,只需要一句鼓励就能让孩子信心倍增。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为他考虑,放下“家长”的,对孩子少一些告诫,多一点夸奖;少一些劝阻,多一点指导。有时候仅仅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可以激励男孩的一生。
……
序言
这本新近读到的书,尽管我不太能完全确定它的具体内容,但从书名的“感觉”上来看,它似乎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引人深思的社会议题。我花了一些时间思考,它可能在探讨如何培养现代社会中男性的“阳刚之气”,但这绝不是那种老旧的、刻板的“男子汉”定义。更像是一种对当代社会对男性角色期望的深度剖析。书的潜在核心可能在于,如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引导男孩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感。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脆弱性”与“力量”之间的关系的。在如今这个倡导情感表达的时代,如何教导男孩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确定性,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情感,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书里真的探讨了这一点,那么它将为家长、教育者提供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说教。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们跳出传统的性别框架,去描绘一个更具弹性和人性化的男性成长蓝图。那种不被外界定义,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那种真正的“坚韧”,才是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品质。
评分最近翻阅了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和教育的书籍,发现一个共同的趋势:越来越多人关注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适应力。我猜想,这本名为【XH】的书,很可能也在这个大框架下,聚焦于男孩子的特殊成长阶段。它或许不仅仅是关于行为规范的指导手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哲学探讨——到底“成为一个好男人”意味着什么?我联想到我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那些关于竞争、关于表达愤怒、关于承担失败的教导,往往是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的。如果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帮助我们理解男孩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其内在心理机制是如何运作的,那它就极具价值了。我特别希望能看到它如何处理“界限感”的建立,这对于一个男孩未来处理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是教他们保护自己,还是教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这种平衡的拿捏,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人格底色。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观察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怎么做”清单,那才算得上是一本真正有深度的指南。
评分我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总是抱有一种审慎的期待,因为稍不留神,就容易滑向刻板印象的泥潭。但我对这本书的潜在价值在于,它可能试图探讨一种“现代成熟”的定义。成熟不再仅仅意味着经济上的独立或家庭的承担者,它更关乎精神上的富足和情感上的成熟度。在当代,许多男性在面对情感创伤或职业危机时,常常因为缺乏适当的社会模型而陷入困境。这本书,如果真的有深度,应该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内在定力”的实用策略。这种定力不是顽固不化,而是能够在外界喧嚣中保持清醒,并坚持自己价值观的能力。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构建“责任感”这个概念的——它究竟是外界强加的义务,还是源于对自我潜能的深刻认识后自发承担的行为?如果能深入剖析这一点,这本书就能从一本育儿读物,升华为一本自我成长的参考书,对各个年龄层的读者都具有启示意义。
评分从书名传递出的信息来看,它似乎在尝试校准一个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正在漂移的方向盘。过去我们对“男孩气概”的理解,可能带有太多时代局限性,比如服从权威、强调体力竞争。但现在,创造力、同理心、批判性思维,才是决定未来男性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我个人非常关心这本书是否敢于挑战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性别脚本。例如,男孩是否应该被鼓励去探索艺术、音乐或情感细腻的活动,而不用担心被贴上“娘娘腔”的标签?这种社会环境的压力是真实存在的,它深刻影响着男孩的自我探索过程。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给父母一套“去污名化”的语言和方法论,帮助他们在家庭内部构建一个安全的探索空间,那么它的意义将超越教育本身,触及到社会文化重塑的层面。我期待的不是一本“如何驯服”男孩的书,而是一本“如何理解并赋能”男孩的书,让他们在探索自我身份的路上走得更从容、更真实。
评分每一次阅读关于特定性别成长的书籍,我都在寻找那个“缺失的连接点”——那个连接童年特质与成年人格的桥梁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对于男孩而言,这个过程往往充满阻力,因为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要求有时就像一个紧箍咒,扼杀了他们天性中那些柔软、好奇和探索欲强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游戏”在男孩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游戏不仅仅是打发时间,它是他们学习规则、处理冲突、建立联盟的微型社会。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观察和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的视角,帮助家长看到那些隐藏在追逐打闹背后的深刻心理活动,那就太棒了。同时,我也想看到它如何讨论“榜样”的力量。除了父亲或者男性长辈,当代男孩如何从更广泛的文化作品、历史人物中汲取正向的男性特质,构建起自己对“好男人”的多元认知,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可能已经过时的模板。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这样的视野,无疑会是一部极具前瞻性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