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
定价:32.00元
作者:王意中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127091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是超人气心理师王意中针对专注力的4大关键领域,提出了301个专注力教养秘诀。通过好玩有趣、贴近生活,又容易运用的方法,提升孩子成长路途上所需的专注力,让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内容提要
面对孩子的不专心,除了“说”以外,请你想一想:
“乖等于专注?”
“你曾经想过影响孩子专注力的魔鬼是什么?”
“孩子坐在书桌前就会专心写功课?”
“你曾经告诉孩子什么是专注吗?”
“你曾经用哪一种方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如果以上的问题让你不知如何回答,该是和孩子一起提升专注力的关键时刻了。
目录
专注力概念篇
让孩子懂,专注是怎么一回事 4
了解孩子各类型专注力的表现 7
专注力与电玩之间的恩怨情仇 21
专注与热情之间 27
专注与分心的自我察觉 32
与专注自我对话 35
书写与阅读篇
终结无止境的拖延 40
专注力的隐性杀手 46
专注在书写与阅读的路途上 54
让专注在文字中奔驰 61
日常生活篇
良辰吉时的佳专注状态 68
专注持续与省时效率 72
专注,有的是时间 78
专注,总在提醒时 85
书包演练专注力 93
物有所归的专注力整理 95
玩具收拾好注意 102
生验让专注力加码 108
购物专注之旅 118
五感游戏篇
启动五感专注力 129
视觉专注大搜寻 132
听觉好注意 147
启动味觉品味力 155
嗅出好味道 157
不容忽视之触觉与专注 159
抛物线的专注力 162
稳定与专注的对话 166
专注与动态的美妙和谐 172
不止是专注 177
打出扑克好注意 181
课堂学习篇
容易和专注力混淆的一些事 188
让专注,在联络 195
簿上,滴水不漏 195
在混乱与专注之间 200
燃起教学的活力 205
作者介绍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 、临床心理师、台湾教育部部定讲师、《亲子天下》「请问教养专家」驻站专家。
于台湾宜兰成立宜兰县所经卫生主管机关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疗所,目前演讲场次已超过800场,是许多家长与老师心中极具理想与热情的心理师。
台湾高雄医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届硕士毕业,曾担任台湾振兴复健医学中心复健医学部临床心理师、台湾过动儿协会咨商师及八○二总医院精神科临床心理师,并曾于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幼儿保育系担任兼任讲师。
已出版《台湾自闭儿教养书》《孩子不敢说的40个成长困惑》《301个过动儿教养秘诀》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吸引人,那种柔和的色调和清晰的字体排版,让人在书店里一眼就能注意到。我记得我当时拿起它的时候,被封面上那句‘看见孩子的内心’深深触动了。作为一位长期在育儿路上摸索的母亲,‘注意力不集中’这个标签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总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从目录上看,它不像那种空泛地喊口号的育儿书,而是非常系统地从行为观察、环境塑造到亲子沟通等多个维度来剖析问题。特别是关于如何区分‘真性’不专心和‘环境诱导’的章节,写得特别细致,让我开始反思以往是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孩子自身的天性。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方法’,更在于提供了一种‘理解’的视角。它强调,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想集中注意力,而是他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和成人不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强行‘拉回’,而是‘引导’和‘搭建’一个更适合他们成长的平台。这种基于理解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非常踏实和温暖,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向导。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游戏化学习’的那一部分内容,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我以前总觉得,一旦涉及到学习,就必须是端坐在书桌前,拿出课本,这才是‘正经事’。结果呢?孩子在这些正经事面前总是显得心不在焉,气氛也常常是剑拔弩张。这本书里分享了大量具体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操作的‘微习惯’建立法。比如,作者提到如何利用孩子对积木或沙子的天然兴趣,来设计一个需要短期专注力的‘小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给予即时的、具体的情绪反馈,而不是笼统的表扬。这种反馈机制的建立,对我们这种容易被‘下次做好点’这类空泛话语敷衍过去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让我明白,建立专注力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它深深植根于孩子最自然、最放松的活动之中,而不是被刻意‘训练’出来的。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尝试了书中的一个‘五分钟任务挑战’,虽然开始并不完美,但孩子脸上的那种‘我好像能做到’的成就感,是我过去任何一次吼叫都换不来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朴实、接地气,一点都没有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作者王意中老师的语言就像一个邻家大哥哥在跟你分享他的经验心得,充满了真诚和同理心。在描述一些家长在面对孩子注意力问题时的那种无助、焦虑和自我怀疑时,你会感到作者完全理解你的处境。他没有指责家长‘做得不够好’,而是用一种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们,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学会‘暂停’和‘观察’。我特别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家长自测小问卷’,这些小工具让我能客观地审视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角色。比如,其中一个问题是‘你上次不带手机陪伴孩子半小时,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像一记重锤,让我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指责孩子分心,其实是我们自己先被外界的信息流捕获了。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管理孩子,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促使我们先稳定自己的心神,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稳定的锚点。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逻辑推进非常严密,它遵循了一个从‘认知’到‘实践’,再到‘长期维护’的完整闭环。一开始,它会用科学的解释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避免了家长陷入迷信或错误的认知误区。随后,它会详细介绍针对不同年龄段(比如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干预侧重点。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环境重构’的章节。我以前总以为环境就是提供一个安静的角落,结果发现,环境的‘噪音’不仅仅是声音,还包括视觉刺激和信息过载。书中详细列出了如何简化书桌的陈设、如何控制电子产品的引入时间点,甚至是如何利用色彩心理学来优化学习空间。这些细节的把控,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深刻洞察。读完这一章,我回家立马进行了一次‘学习区大扫除’,移走了那些与学习无关的、过于花哨的装饰品,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似乎更愿意在那片‘净土’上开始他的任务了。
评分与其他一些强调‘立竿见影’效果的育儿指南不同,这本书给予了我极大的耐心和长期主义的视角。它反复强调,专注力的培养如同种下一棵树,需要时间、细心灌溉和适度的修剪,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慢下来’的教育哲学,极大地缓解了我内心的功利主义倾向。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挫折教育’和‘失败接纳’的处理方式。当孩子因为注意力分散而犯错时,书里提供了一套‘无指责复盘流程’:先确认情绪,再分析原因,最后共同寻找下次的预防措施,整个过程聚焦于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惩罚犯错的人。这彻底改变了我以往‘犯错就批评’的旧有模式。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它没有许诺奇迹,但它承诺,只要你愿意按照书中的原则去实践,你和孩子之间一定会建立起更健康、更具弹性的合作关系。它让我从‘控制者’转变为‘合作者’,这是我阅读这本书后最大的心态转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