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细说食与药
定价:39.00元
作者:张晓林,张佩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67737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细说食与药》以12种常见疾病各为单元,每个单元均从身边的事说起,以案例引导解析问题,细说不同病症的饮食误区和用药误区,并以问答的形式阐述科学饮食和合理用药的常识,突出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科学饮食理念,强化合理用药。本书适合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零售药店药师的平时学习和培训教育;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师、药师也具有的参考价值。
目录
代谢综合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有些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由于这些疾病均因代谢异常所致,所以我们把这种多个代谢异常在个体中集结存在的现象叫做代谢综合征。
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结构和功能障碍(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以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超过3个月。在慢性肾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3期之前,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i少数患者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3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进入肾衰竭期以后则进一步加重,有时可出现急性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痛风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是近年来的一种多发病,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据统计,较20年前,痛风患者增加了15~30倍。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可以表现为急性关节炎、慢性关节炎,甚至还能够发展成痛风性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
痛经
痛经为伴随月经的疼痛,可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中医学认为月经与脏腑、气血、冲任有密切关系,若这几个方面相互协调,脏腑安和,气血流畅,则月经正常来潮。如果阴阳气血失和,则月经不能顺利疏泄,胞脉阻滞, “不通则痛”。
更年期综合证
更年期综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从中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称为更年期。进入更年期后,随着人体的衰老,内分泌功能尤其的功能相应衰退,生理、心理就会发生某些变化。所以,更年期可以称为人生的一个“转变期”或“关口”,是一生当中特殊的生理阶段。女性更年期一般在45~55岁,男性更年期一般在60岁左右。由于女性更年期发生在绝经前后,所以又称为“围绝经期”。
……
便秘
失眠
肥胖
贫血
骨质疏松证
小儿支气管肺炎
婴幼儿湿疹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细说食与药》实在是太合我胃口了,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中华传统养生百科全书。我一直对我们祖辈流传下来的那些食疗偏方充满好奇,但又苦于没有系统性的指导,总觉得似懂非懂。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那种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把“药食同源”这个概念讲得透彻又有趣。比如,书中对不同季节的养生食材的推荐,简直是手把手教你如何顺应天时地利来调养身体。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利用日常的姜、蒜、葱来预防感冒,讲得细致到连不同体质的人应该如何搭配用量都写得清清楚楚,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实用和安心。而且,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读起来毫不费力,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晦涩难懂。每次读完,都感觉自己的养生知识库又充实了不少,对日常饮食的选择也变得更有方向性了。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每个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必备的案头书。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这书的时候,还担心它会是那种老生常谈、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零散信息的合集。没想到,《细说食与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其广博的知识面和严谨的考据态度。作者显然下了大功夫去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医籍和本草纲目,但又没有让这些古籍的影子压垮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比如,书中对某些传统药材的性味归经分析,既保留了中医的精髓,又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了解释,让人明白为什么某种食物对某个脏腑会有特定的作用。我尤其喜欢它探讨的那些“边缘”话题,比如不同地域的特色食材是如何被纳入食疗体系的,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你吃什么,更是在教你一种观察和理解身体与自然关系的全新视角。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烹饪爱好者的福音,如果你以为它只是讲养生理论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是一个喜欢动手实践的人,这本书里穿插的食谱部分,简直让我爱不释手。它不是那种大菜的复杂做法,而是更多侧重于日常三餐的优化。作者非常注重食材的搭配与禁忌,这一点对我这个经常“乱炖”的人来说太重要了。我以前总觉得放一起煮没关系,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有些看似温补的食材,搭配错了反而会适得其反。书中很多食谱的步骤描述得极为清晰,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更妙的是,它把药材的剂量融入到烹饪的日常量度中,比如“一小撮”、“拇指大小”这样的描述,比精确到毫克的克数更容易在家庭厨房里实现。现在,我的厨房里多了一份敬畏心,做出来的饭菜不仅味道更好了,心里也更踏实了。
评分我对《细说食与药》的整体感受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过去我对“病从口入”这句话很模糊,总觉得是老祖宗吓唬人的话。但这本书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将人体代谢、疾病的发生与日常饮食中的微小习惯联系起来,让我不得不正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它没有鼓吹“包治百病”的夸张论调,而是非常理性地指出,食疗是预防和辅助调理的有效途径,但并非万能灵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而让我更加信任书中的内容。特别是它对“辨证施食”的阐述,让我学会了观察自己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比如湿气重、气虚等,然后对应地调整饮食结构。这种自我觉察的能力,是任何保健品都无法给予的,这本书真正教给我的是如何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评分初读此书,我主要是被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这本书的行文间,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意和理解。它不像许多现代养生书那样,为了迎合快节奏的生活而简化一切,而是耐心地带领读者回溯到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中去理解食物的价值。作者对食材的描述,常常会引用一些古诗词或典故,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美感和趣味性。例如,描述某种草药的生长环境和特性时,那种文学性的描述,让人感觉不是在读一本工具书,而是在品味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种将知识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融合的写作手法,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餐桌上的每一粒米、每一片菜叶,发现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厚度和生命智慧。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追求生活品质,并希望在日常中融入传统文化精髓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