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育儿一日一页
定价:39.80元
作者:张莲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101048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22kg
编辑推荐
让你的孕育旅程快乐起来
本丛书是少有的以日记体形式出现的孕育类图书,突出特点是一日一读,可供爸爸妈妈们放置案头,随手开卷阅读或简记,以便近距离倾听专家的声音,并回味宝宝每一天的故事。
本书以科学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告诉您孕产全程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和应该知道的一切,是您不可或缺的孕产顾问。
内容提要
科学的育儿理念:妈妈要给宝宝吃初乳,母乳是宝宝*食品,自己宝宝好自己带,这样宝宝会有安全感。常见的育儿问题:宝宝感冒发热时,妈妈不要像大人感冒那样给宝宝穿太多衣服,否则宝宝会发热加重。实用的育儿知识:宝宝胆子小是很正常的,妈妈不要误认为宝宝没出息,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就好了。合适的早期教育:针对宝宝不同的月龄特点讲解了满足宝宝月龄需求的早期教育,如宝宝出生后看黑白图片,3个月后看彩色图片等。有趣的亲子游戏:妈妈可以给7个月的宝宝一些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撕纸游戏,训练宝宝手部精细动作发育以及满足宝宝用手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书中还有今日提示,育儿经验交流,育儿小贴士,婆媳相处,亲子游戏等小板块。书中的育儿知识能有效的、快速的解决妈妈在养育宝宝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为妈妈们指点迷津。//
目录
个月:迎接新生宝宝
第二个月:养成好习惯——按顿喂养
第三个月:宝宝头竖起来了
第四个月:宝宝会翻身了
第五个月:宝宝会吃“饭”了
第六个月:宝宝开始会坐了
第七个月:宝宝会腹部不离地爬行
第八个月:宝宝人生了
第九个月:宝宝会连滚带爬了
第十个月:宝宝会叫爸爸妈妈吗了
第十一个月:宝宝站起来了
第十二个月:宝宝先走两步
附录:幼儿期1-3岁常见问题
作者介绍
张 莲
2004~2009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六事业部担任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并策划出版了四十余种图书。现为自由撰稿人。
张礼萍
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医院儿科学博士学位,然后在北京儿童医院做博士后,研究针灸治疗脑瘫康复机制以及儿童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现为北京儿童医院主治医师。
文摘
序言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处理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发展差异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细节观察入微,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我尤其欣赏它对“尊重个体差异”的强调,而不是推行“一刀切”的育儿标准。比如,书中对于学龄前儿童的专注力培养部分,提供了一系列基于游戏化的活动建议,这些活动不仅有趣,而且完全符合儿童的生理发展规律,避免了过度强迫学习带来的反效果。我根据建议设计了一个“小小侦探找颜色”的游戏,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原本只能集中精力五分钟的孩子,竟然能持续半小时沉浸其中。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探讨了父母自身的“情绪负荷”对孩子的影响。作者很坦诚地指出,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反应,其实是我们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过去的创伤在作祟。这促使我开始反思自己面对压力时的处理方式,当我学会更平和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我与孩子的互动质量也随之提升了。这本书不仅教我如何育儿,更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我进行自我修复和成长。
评分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读物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像那些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实用的技巧和温暖的鼓励。我记得有一次,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而情绪崩溃,我当时完全不知所措,手足无措。翻开书中的那一页,恰好讲到了“情绪的接纳与引导”这个主题。书里没有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几个生动的场景模拟,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应对误区,比如急于否定孩子的情绪,或者用物质奖励来转移注意力。它引导我去倾听,去共情,去用最简单的话语确认孩子感受的有效性。那个下午,我尝试着用书中学到的“镜像回应法”,只是简单地重复和确认了他的感受:“我知道你现在非常非常失望,对吗?”神奇的是,就在那一刻,孩子停止了哭闹,抬起头看着我,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接下来的对话变得顺畅多了,我们一起分析了原因,并找到了解决办法。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胜过那些长篇大论的理论灌输。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可靠的朋友,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翻开某一页,就能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提醒,让你从容应对育儿路上的每一个突发状况。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是控制,而是陪伴和看见。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是我近年来读到的育儿书籍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一本。它摒弃了传统育儿书籍那种密密麻麻、严肃刻板的文字堆砌,而是采用了大量的留白和模块化的布局,让人在阅读时丝毫没有压迫感。每天只需要抽出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快速抓住核心信息,这对于像我这样时间被碎片化挤压的职场父母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页的角落里设置的“灵感小贴士”,那些通常是一两句极富哲理的话,或者是一个简单的日常亲子互动小点子,它们往往能在你阅读完正文后,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当天的生活。例如,有一次我正焦头烂额地想给孩子准备一个有营养的早餐,翻开那一页,一个小小的提示写着:“最好的营养,是和你一起准备的十分钟。”这句话瞬间点醒了我,我立刻放弃了复杂的食谱,邀请孩子一起参与洗水果、摆盘的过程。虽然早餐很简单,但孩子参与其中的快乐和成就感,远比食物本身重要得多。这种“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让人倍感轻松和愉悦。
评分这本书所传达的育儿观,是建立在对现代社会亲子关系的深刻洞察之上的,它真正关注到了我们这一代父母面临的独特挑战——科技与亲密关系的冲突。我是一个重度依赖手机的成年人,经常在陪孩子玩耍时,不自觉地被手机上的信息打断。书中专门开辟了一块篇幅讨论“数字时代的在场感”,这一点对我触动极大。它不是简单地指责父母玩手机不对,而是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来重塑家庭的“无设备时间”。它建议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个“能量充电站”,在特定的时间段,将所有电子设备放入其中,以示尊重和承诺。我试着实行了周末的“半日离线计划”,起初孩子有些不适应,但很快,我们发现彼此之间有了更多高质量的眼神交流和身体接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并提供切实可行、并且符合人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要求我们退回到一个不存在的乌托邦中去。它是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技术是工具,而爱与陪伴才是育儿的核心。
评分我必须承认,起初我对这种“每日一页”的结构持怀疑态度,总觉得内容会不会太浅薄,无法深入探讨复杂的亲子关系问题。然而,事实证明,这种递进式的、日复一日的积累,才是建立稳固家庭关系的基石。它没有试图让你在一天之内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温柔地要求你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涓涓细流最终汇成江海一样。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它非常注重“积极语言”的实践应用。它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的“禁止用语”与“推荐用语”的对照表,并且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给出了大量可以在厨房、车内、睡前等具体场景中立刻使用的句式替换。比如,把“不许跑那么快!”替换成“请你放慢脚步,注意安全”,这种细微的语言转变,极大地降低了亲子冲突的发生频率。我坚持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对我的指令的抗拒性明显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愿意合作的态度。这本书记载的不是速效药方,而是可持续的、充满尊重的沟通习惯的养成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