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0~3岁辅食添加与营养餐大全
定价:36.8元
作者:艾贝母婴研究中心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6481107
字数:379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科学的饮食喂养是0~3岁宝宝的核心问题,它关系着宝宝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本书依据宝宝各阶段的发育特点,介绍了宝宝喂养中的常见问题,尤其在母乳喂养、辅食添加、营养配餐、营养素补充、小儿食疗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此外,本书还配备了大量的婴幼儿食谱,便于新妈妈们为宝宝选用。
目录
作者介绍
艾贝母婴研究中心:本中心拥有多名从业多年的妇科专家、产科专家、儿科专家和早教专家,致力于母婴保健方面的知识普及工作,同时也为社会机构开展研究提供咨询服务。自成立来,出版相关图书数十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文摘
书摘一:尽量将珍贵的初乳喂给宝宝
妈妈在产后头几天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产后6~10天的乳汁是过渡乳,产后11天至9个月的乳汁是常乳,产后10个月以后的乳汁是晚乳。妈初乳量较少,颜色发黄、有腥臭味,因此观感较差,但是初乳的营养价值很高,千万不要让宝宝错过初乳。
初乳营养价值很高
⒈初乳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是常乳中蛋白质含量的5倍,尤其乳清蛋白的含量比常乳中高得多。另外,初乳中还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生长因子、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这些物质进入宝宝身体后,能够帮助宝宝对抗感染和增强免疫力。因此,吃了初乳的宝宝体质一般较好。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分布在宝宝的呼吸道和胃肠道局部黏膜表面,能够中和宝宝体内的毒素,并能结合病原体,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有害物入侵宝宝身体。
乳铁蛋白:乳铁蛋白进入宝宝身体后,能与铁结合,从而减少细菌与铁结合的概率,这样就可以阻碍细菌的代谢和分裂繁殖。所以乳铁蛋白具有作用,在预防新生儿肠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体内乳铁蛋白足够的宝宝很少会发生严重的腹泻。
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进入宝宝身体后,不仅能促进宝宝胃肠道、及其他组织上皮细胞的生长发育,还参与调节胃液的酸碱度,是新生儿不能缺少的物质。
⒉初乳中的盐类如磷酸钙、氯化钙,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等矿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常乳,锌的含量尤其高,是正常血锌浓度的4~7倍。
⒊初乳中维生素含量也显著高于常乳,尤其初乳中的维生素B2有时较常乳高出3~4倍,另外初乳中还含有β胡萝卜素。
由此可以看出,初乳中的营养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妈妈要尽早喂给宝宝。
尽早给宝宝吃母乳
妈妈要尽早给宝宝哺乳,一般在产后20~30分钟就可以开始次哺乳,虽然此时乳汁较少,但由于含有大量珍贵的营养物质,对宝宝的健康很有益;同时,宝宝吮吸时,会给比较强烈的刺激,从而促进乳汁分泌,这也是为以后的哺乳打基础。
有的妈妈认为初乳脏,不给宝宝吃,而是直接挤出来扔掉。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宝宝将丧失大量营养素和抗体。
书摘二:哺乳的正确姿势和手法
新妈妈还需要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如果哺乳姿势不正确,不但会伤到自己的乳房,也有可能让宝宝不舒服,妈妈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慢慢揣摩,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妈妈哺乳的正确姿势
哺乳时,妈妈可以坐在或躺在床上,也可以坐在合适的凳子或椅子上。采用坐姿哺乳时,妈妈要先抱起宝宝,正确的抱宝宝方式是:妈一只胳膊撑起宝宝的后背及头部,让宝宝的头正好枕在自己的臂弯处,脸正对着妈乳房,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及腿部,让宝宝的腹部贴着妈腹部,胸部贴着妈胸部。然后妈妈双手托起宝宝靠近自己乳房,让宝宝含住妈妈乳头。另外,妈妈长时间地抱着宝宝哺乳,手臂很容易累,这时可以在腿下垫一些东西来抬高腿部,帮助手臂托起宝宝(如果坐在椅子上哺乳,可以在脚底踩一只小凳子)。
妈妈采用卧姿给宝宝哺乳时,可以半俯卧在床上,让宝宝仰躺,头枕着妈臂弯处,脸对着妈妈胸部,妈妈伏低上身将乳头送入宝宝口中即可。但是在宝宝未满3个月前,好不要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妈妈哺乳时容易打瞌睡,如果乳房堵住宝宝的口鼻而妈妈不知道,宝宝又无力避让,很可能使宝宝窒息。
另外,妈妈在把乳头送到宝宝的口中时,不要用手牵拉乳头,而是要把手握成C形,从乳房下方托住整个乳房,并将乳头送到宝宝口中。
宝宝含乳的正确姿势
宝宝吃奶时,如果只含住乳头,是吸不到乳汁的,而是要把及乳头含入口中,因此妈妈哺乳时,尽量让宝宝的口和下颌紧贴妈乳房,这样宝宝就会主动把整个都含在口中。宝宝正确的含乳方式可以刺激妈,也可以避免牵拉乳头。另外,妈妈在哺乳时,不要让乳房压住宝宝的鼻子,如果压住了,妈妈可以轻轻地把乳房向里按得凹陷一点,给宝宝留出呼吸空间。
哺乳后竖抱宝宝
宝宝吃饱以后,妈妈不要立即把他放在床上,这样宝宝容易溢奶,好把宝宝竖着抱起来,让宝宝的头趴在妈肩膀上,然后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帮助宝宝打嗝,这样宝宝就会把吃奶时吃进肚子里的空气排出来,再躺下就不容易溢奶了。
书摘三:4~6个月宝宝常见喂养难题
乳房有瘀块时怎么哺乳
乳房有瘀块说明妈气血运行不通畅,此时应该让宝宝频繁地吸吮母乳,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妈乳房胀得太硬不容易让宝宝含住,喂奶前可用手轻轻地挤头和,待乳头变松软后再让宝宝吸吮。将冷藏过的圆白菜叶中间穿一个洞,敷在乳房上,能缓解乳房的胀、硬,帮助宝宝更好吸奶。
宝宝只吃一边的奶怎么办
如果只吃一边能让宝宝吃饱,宝宝的体重增加正常,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妈乳房就会变得不对称。为了避免这种结果,妈妈可采取交替哺乳的方法给宝宝喂奶,这次给宝宝吃左侧乳房的话,下次就用右侧乳房给宝宝喂奶。如果宝宝不喜欢吸,妈妈可提前按摩一下该侧乳房的乳头和部位,让宝宝吸起来容易些,还可以换一换喂奶的姿势,让宝宝轻松地接受。
宝宝吃母乳为什么也便秘
一般情况下,吃奶粉的宝宝比较容易便秘,吃母乳的宝宝大便稀的比较多。但是,有些吃母乳的宝宝也会便秘,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二是母乳不足。母乳蛋白质含量过高主要发生在妈妈吃了过多的高蛋白食物之后,食物中的蛋白质大量进入乳汁,宝宝吃了之后,大便成偏碱性,变得比较干硬,不易排出,于是就发生了便秘。此时妈妈应及时调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使乳汁中的蛋白质水平降到正常水平,宝宝就不会再便秘了。母乳不足引起的大便异常其实是排便减少。如果母乳不够宝宝吃,宝宝总是处于半饥饿状态,排便自然减少,甚至2~3天排一次大便。如果父母经验不足,就会把这种情况误认为是便秘。母乳不足的对策是给宝宝添加代乳品。如果不想加奶粉,也可以让宝宝吃辅食,这时宝宝可以吃的东西很多,米粉、粥、菜泥、肉泥、蛋黄都可以吃,父母的选择空间还是很大的。
把几种蔬菜混合在一起做成菜泥好不好
把几种蔬菜混合在一起,虽然可以实现营养互补,却会使食物的味道变得很复杂,不利于宝宝细细品味每种食物的特有味道,培养对食物的认知和兴趣。如果宝宝出现过敏,相对复杂的成分也会给父母寻找致敏原造成困难。所以,如果是刚开始添加辅食,好一次只让宝宝吃一种菜泥,待宝宝熟悉了蔬菜的味道,又没有过敏反应后,再尝试把几种蔬菜混合到一起做菜泥。
蒸食物和微波炉加工哪种方式比较好
蒸食物,食物在水蒸气的作用下慢慢变熟,食物大部分的营养元素能够得以保存,应该说是非常适合宝宝的一种烹饪方式。用微波炉制作食物虽然省时省力,却容易破坏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是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好别用来给宝宝做辅食。将食物放在厚底锅里,密封好,用小火慢慢焖熟,能较好地保持食物的口味和营养,也是一种适合给宝宝做辅食的烹饪方式。
书摘四:让宝宝喜欢吃蔬菜
每个人对口味的偏好是小时候形成的,而且还会一直保持下去,但大多数宝宝都会经历不爱吃蔬菜的阶段,妈妈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帮助宝宝多吃蔬菜,并爱上吃蔬菜。
利用蔬菜鲜艳的色彩和形状
蔬菜种类丰富,如红色的苋菜、番茄、心里美萝卜等;绿色的黄瓜、绿叶蔬菜等,妈妈可充分利用蔬菜鲜艳的色彩进行搭配,促进宝宝的食欲。妈妈也可以将不同的蔬菜切成各种有趣的形状,或烹饪出不同的菜肴,或与宝宝一起给那些不熟悉的蔬菜起一些可笑或奇特的名字,只要妈妈用心,能引起宝宝对蔬菜的兴趣。
运用各种烹饪方法
在烹饪方式上,可尽量多变换花样。如将蔬菜做成馅,包饺子、煮馄饨,几乎所有可以用来做馅的材料都试一试。还可以把蔬菜切碎和虾仁(或用各种肉末、海鲜)混在鸡蛋液或面粉里烙成各种各样的饼,煮成各种粥等,既可以让宝宝适应不同蔬菜的口味,又能均衡饮食,给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
只鼓励,不强迫宝宝吃菜
妈妈要有耐心,不强迫利诱,而是用鼓励劝导的方式让宝宝多吃蔬菜。宝宝有自己的偏好,妈妈要根据他的特点进行摸索和改进,改进烹饪方法,给宝宝多种蔬菜让他去选择,让他慢慢接受。
让周围的人影响宝宝
父母对蔬菜的偏好也会影响宝宝,妈妈要做好榜样,接受各种各样的蔬菜,也可以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进餐,促使宝宝勇于尝试新品种蔬菜。
序言
这本书的售后服务或者说配套资源,也让我感到惊喜。虽然我主要使用的是纸质书,但在书的扉页上,我发现了一个可以加入专属读者交流群的二维码。起初我并不太热衷于加入这类群组,但后来发现,群里经常有来自出版社的专家会定时进行一些小型的线上答疑活动,解答大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比如如何应对宝宝出牙期的拒食问题,或者如何自制更适合不同季节的食材泥。这种线下的知识延伸和社群支持,是单纯的图书产品无法提供的附加价值。这让我感觉到,我购买的不仅仅是一堆纸张和油墨,而是一个持续更新、不断成长的育儿知识体系和支持网络。这种将传统阅读体验与现代社群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非常符合现在年轻父母的需求,让育儿的旅程不再是孤军奋战。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个性化喂养”的强调。市面上很多辅食书都倾向于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时间表,好像所有宝宝都应该按照同一个模子来。但这本书明显更贴合实际生活,它反复提醒我们,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和偏好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过敏原引入”的那部分内容,讲解得极其审慎和循序渐进,完全没有那种催促你快点尝试新东西的焦虑感。书中详细列出了不同食材引入的注意事项和观察指标,让我能够非常从容地根据我女儿的反应来调整计划。有一次,我尝试制作书中推荐的一款高铁辅食泥,结果她不太喜欢那个口感,我本打算放弃了,但翻回去看书里的“疑难解答”部分,它居然预判了这种情况,并提供了“改变质地”或“与其他食物混合”的多种变通方案。这种预见性和灵活性,极大地减轻了我作为新手妈妈的挫败感,让我觉得育儿这件事是可以灵活变通,而不是死守教条的。
评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专业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没有大肆渲染某一种“超级食物”的功效,而是非常扎实地从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均衡摄入角度去构建食谱体系。当我对照着书中的营养分析表,对比我平时给孩子做的饭时,立刻发现了自己在铁元素和维生素D摄入上的盲区。作者显然是咨询了专业的儿科营养师,书中关于如何通过天然食物来补充特定营养素的建议,比我从网络上零散搜索到的信息要可靠得多。特别是对于素食家庭或者有过敏史的家庭,这本书也提供了非常人性化的替代方案和营养补充策略,这体现了作者的严谨和对不同家庭情况的关怀。我感觉,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是简单地“照着做”,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知识的内化,对我未来十年的育儿生活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就给我一种非常温暖、亲切的感觉。那种柔和的色调,搭配上那些看起来就很有食欲的宝宝辅食图片,瞬间就能抓住做父母的心。我记得我当时是在一个育儿书店的角落里翻到的,当时正为我家那个挑食的小家伙犯愁。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堆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它很注重图文的结合,很多步骤都是用清晰的步骤图来展示的,这对于我这种“厨房小白”来说简直是救星。尤其是那些关于食材处理和安全卫生的章节,讲解得细致入微,让我对手边那些常见的蔬菜水果瞬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它不仅仅停留在“给宝宝吃什么”的层面,更深入探讨了不同月龄宝宝的消化能力和营养需求是如何随着时间线变化的,这种科学的底层逻辑支撑,让我在操作时心里更有底气,不再是盲目地跟风尝试网上那些五花八门的食谱。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育儿营养师,耐心地引导着新晋父母走好宝宝辅食添加的第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触感很舒服,不像那种用完一次就可能被扔掉的快消品。我经常在厨房里边做饭边参考,难免会沾上点水渍或者油点,这本书的封面和内页的覆膜处理得不错,用湿布轻轻擦拭一下基本就能干净,非常耐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大餐”,还有很多“应急小零食”的做法。比如我家宝宝偶尔会因为玩累了突然肚子饿,这时候我就能快速找到那些准备时间不超过十分钟的健康小点心食谱。这些快速食谱的出现,极大地优化了我家日常的喂养节奏,避免了在饥饿状态下不得不求助于那些加工零食的窘境。而且,它对“自制高汤”和“食材预处理”的介绍非常细致,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最简单的辅食,如果基础的汤底做得好,味道也会提升一个档次,这才是真正营养的来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