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有效管理指南--【美】约翰·罗斯蒙德,阳光博客 出品--九州出版社 9787510

{WL}有效管理指南--【美】约翰·罗斯蒙德,阳光博客 出品--九州出版社 97875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约翰·罗斯蒙德,阳光博客 出品 著
图书标签:
  • 管理学
  • 时间管理
  • 效率提升
  • 个人成长
  • 职场技能
  • 自我提升
  • 罗斯蒙德
  • 九州出版社
  • WL系列
  • 阳光博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46021
商品编码:2951047028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有效管理指南

定价:36.00元

作者:【美】约翰·罗斯蒙德,阳光 出品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08460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l 告诉你如何在3-12岁之间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l 美国广受欢迎的实战派育儿问题专家、家庭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约翰·罗斯蒙德代表作品!l 作者通过30年咨询、3000场主题讲座、每年近1000次家长面谈总结出的7大法宝,数万家庭验证有效!孩子该睡觉时不睡觉、乱发脾气、在家里蛮不讲理、爱撒谎……怎么办?所有那些让你手足无措的问题,其实答案都很简单。

内容提要


当孩子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时,他在想什么?

为什么父母操心较少的孩子大都反而更?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都说不通时,你该怎么办?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怎样才能“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

《有效管教指南》可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作者约翰?罗斯蒙德,通过30年咨询、3000场主题讲座、每年近200次家长面谈总结的经验,在跟父母们进行了数千次的交流之后,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切实有效、被上万家庭验证的有效教养方案。这些方法简单、有效、非常接地气,而且容易操作。它们不仅可以帮你更好地管教孩子,还可以帮你解决家庭以及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目录


先看看这个! / 1

第1 章 为什么小孩子会淘气

狗和孩子截然不同 / 011

好孩子教养指南 / 013

第2 章 有效管教7大法则

老大是怎么说话的 / 022

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 032

痛苦法则和教父法则 / 037

裁判法则 / 052

盘尼西林法则 / 055

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 060

适当管教法则 / 061      

第3 章 施展的7大法宝

规矩卡 / 068

口头警告 / 076

规矩表格 / 077

课堂问题报告卡 / 090

赶出“伊甸园” / 099

“故意压人” / 107

“医生”建议 / 111

第4 章 轻松搞定“小魔头”的7大“磨人”行为

睡前战斗 / 119

食物之争 / 128

“少年操纵狂” / 132

同胞之战 / 145

拒绝服从 / 154

乱发脾气 / 163

拒绝使用马桶 / 172

第5 章 7个出乎意料的传奇故事

撞头的亨利 / 177

拔头发的梅根 / 180   

不吐食物的萝贝塔 / 183

抓伤自己的塞米 / 185

不穿拉拉裤就不上厕所的桑尼 / 186

偷拿食物的拉斐尔 / 188

大嘴巴的凯茜 / 190

第6 章 有关育儿的后7条建议

具有领导力的父母 / 195

创造一个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 / 197

指派家务活 / 198

把家庭团队放在位 / 199

帮助你的孩子养成爱好 / 201

控制那些“愚蠢的盒子” / 202

把《圣经》箴言篇22 ∶ 6 作为愿景宣言 / 204

卷尾语 / 209

作者介绍


约翰·罗斯蒙德:美国广受欢迎的实战派育儿问题专家、家庭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他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自己的育儿咨询工作室,曾在一年之内受邀为全美家长、老师、专家们、专业团体和企业集团举行了超过200场讲座和培训,每年接待家长一对一面谈近千次,并先后应邀到英国、比利时、墨西哥、加拿大、加勒比海地区、土耳其和西班牙等地举行累计超过3000场关于“如何有效管教”的主题演讲。《有效管教指南》(THEWELL-BEHAVED CHILD)是其代表作品。

文摘


序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开启卓越人生的行动蓝图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在日常琐碎中迷失方向,渴望找到一种更有效的生活方式,实现个人成长与事业的突破。斯蒂芬·柯维博士的经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正是这样一本指引我们走向卓越的行动蓝图。这本书并非仅仅提供一套抽象的理论,而是以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为读者描绘了一条清晰可行的个人效能提升之路,帮助我们重塑思维模式,培养积极习惯,最终成为一个内外兼修、影响力巨大的人。 柯维博士将“高效能”定义为一种平衡和综合的原则,强调从内在到外在的持续改进。他认为,真正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一种由内而外的转变,即“性格主义”的胜利,而非仅仅依靠技巧的“人格主义”。这本书的核心在于“习惯”的力量,他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点”,并提出了七个颠覆性的习惯,它们层层递进,互为支撑,构筑起一个稳固的个人效能体系。 第一至第三个习惯:从依赖到独立——“成熟的飞跃” 这三个习惯是实现“内在的成熟”,也就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基石。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这是所有习惯的起点,也是最根本的原则。积极主动意味着认识到自己拥有选择的自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环境、他人或过去的经历所左右。柯维博士区分了“积极主动型”和“被动反应型”两种人。前者关注“影响圈”,主动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后者则受限于“关注圈”,将精力耗费在抱怨、指责和等待他人改变上。 要培养积极主动的习惯,首先要学会区分“我能控制的”和“我不能控制的”。我们无法控制天气,但可以决定如何着装;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但可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关键在于将焦点从“抱怨”转向“行动”,从“受害者心态”转向“责任感”。这意味着要为自己的选择、行为和结果负责,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工作中遇到挑战,被动型的人可能会怨天尤人,认为“是公司政策不好”或“是同事不配合”;而积极主动型的人则会思考“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善现状?”,比如主动寻求沟通,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学习新技能来应对挑战。这种主动的态度,能极大地拓展我们的影响力,让我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这个习惯强调的是明确目标和方向。在行动之前,首先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达成什么。柯维博士建议我们想象自己的告别仪式,并思考在那一刻,我们希望人们如何评价我们。这个深刻的设想,能帮助我们明确人生最重要的价值观和原则,从而指导我们当前的决策和行动。 “以终为始”并非意味着僵化和固执,而是建立一个清晰的愿景和使命。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明确什么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并将这些原则内化到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中。这个宣言就像一个内在的指南针,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迷失方向。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在开始任何一项重要的任务或项目之前,都要问自己:“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它如何与我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相符?”例如,在准备一次重要演讲时,不仅仅是把内容讲完,而是思考这次演讲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是启发听众,还是传递信息,或是促成某种行动?明确了“终点”,才能更有效地规划“起点”和“过程”。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需要将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要事第一”的核心在于时间管理,但它并非关于技巧,而是关于优先级的设定。柯维博士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模型,将活动分为: 1. 重要且紧急( crises, pressing problems):需要立即处理的事务。 2. 重要但不紧急(prevention, relationship building, new opportunities, recreation):对实现长期目标至关重要,但如果没有刻意安排,很容易被忽略。 3. 紧急但不重要( interruptions, some mail, some phone calls, some reports):常常是别人的事情,容易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4. 不重要且不紧急( trivia, busywork, some mail, some phone calls):纯粹的浪费时间。 高效能人士会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中,例如学习新技能、维护重要人际关系、进行战略规划、锻炼身体等。这些事务虽然不紧迫,但却是实现长期成功和幸福的关键。通过刻意安排,将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活动纳入日程,能够有效避免被“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从而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这要求我们学会拒绝,学会授权,并将精力聚焦在真正能带来价值的事情上。 第四至第六个习惯:从独立到互赖——“人际的飞跃” 这三个习惯是在实现“内在的成熟”之后,如何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更富有成效的联系,实现“人际的成熟”,也就是从“独立”走向“互赖”。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双赢”是一种思维模式和品格,它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代价来达成目标,而是寻求所有相关方的共同利益。“双赢”的对立面是“双输”(事事都达不到目标)、“赢/输”(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获得成功)、“输/赢”(以牺牲自己利益来满足他人)以及“输/输”(双方都失去)。 “双赢思维”源于一种“足量”的信念,即相信世界上有足够的资源和机会供所有人分享,而不是一种“匮乏”的信念,认为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压倒别人。这种思维模式要求我们拥有诚实、成熟和“富足”的心态。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合作事务时,积极寻找互利的解决方案,理解对方的需求,同时也要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共同寻找能够满足双方的方案。这在工作协作、家庭沟通、谈判等各种场合都至关重要。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这是培养同理心和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真正倾听和理解对方。柯维博士强调,真正的倾听是“以理解为目的的倾听”,而不是“为了回应而倾听”。这种倾听需要放下自己的预设、偏见和急于评判的心态,真正去体会对方的感受、意图和视角。 在深入理解对方之后,再清晰、有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知彼解己”的过程,能够建立信任,化解误会,为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家庭关系中,它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在职场中,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协作;在客户服务中,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统合综效”是“1+1 > 2”的创造性力量。它指的是通过团队合作,能够产生比个体力量简单相加更伟大的成果。柯普博士认为,统合综效是高效能人士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源于对差异性的尊重和欣赏。当人们以开放的心态,愿意倾听不同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合作时,就能够产生出乎意料的创新解决方案。 “统合综效”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前面五个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当我们愿意“知彼解己”,理解并尊重对方的观点,并且以“双赢”的心态去合作,才能真正实现“统合综效”。这是一种尊重不同、包容差异、开放心态,并通过协作产生大于部分之和的集体智慧和力量。 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内在的飞跃”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这是贯穿所有习惯的,使其他六个习惯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柯维博士将“更新”比喻为“磨锯子”,意味着我们需要定期投资于自我提升,保持身、心、灵、社会/情感四个维度的平衡发展。 身体维度:包括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规律的运动。 精神维度:包括学习、阅读、冥想、思考、写作,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心智维度:包括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社会/情感维度:包括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以及通过服务他人来提升自我。 “不断更新”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定期审视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成长,并有意识地为自己的身心健康和能力提升投入时间和精力。只有不断地“磨锯子”,我们才能保持巅峰状态,持续有效地运用前面六个习惯,实现个人和事业的长期成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非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份需要我们终身践行的生活哲学。它提供了一种由内而外的成长模式,帮助我们从依赖走向独立,再从独立走向互赖,最终实现自我超越。阅读和实践这本书,将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发现之旅,让我们逐渐成为一个更积极、更有目标、更有效率、更富同情心、更具创造力,并能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从而在人生的各个层面都取得真正的、持久的成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与许多当代管理学著作中常见的那种高谈阔论或过度营销的语气截然不同,它散发出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着。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精准,很少出现冗余的形容词和空洞的赞美,每一个词都仿佛经过了精确的称量。这使得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密度”非常高,你很难找到可以快速略过的部分。我注意到,在介绍一些工具和方法时,作者总是会附带说明其局限性,这体现了一种高度的职业操守和对读者的尊重。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白“什么行不通”,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坦诚态度,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深信不疑。对于那些渴望提升决策质量和风险预判能力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务实的反思工具”,而不是一套僵硬的教条。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初看起来可能略显晦涩,需要反复回味,但这正是我认为它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它挑战了我们对“简单高效”的迷思,揭示了复杂系统背后的必然规律。我记得有一个关于“信息冗余与决策质量”的论述,作者巧妙地引用了信息论的原理来解释为什么过度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在特定条件下反而会降低整体的响应速度。这种跨学科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它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在下一次会议上炫耀新词汇的书,而是那种在你面临重大管理困境时,能让你回想起某个关键论点,从而拨云见日的好帮手。这本书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时间去酝酿和品尝,其后劲之足,远超我预期的任何一本新出版的畅销书。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坦白说,有些像是在跟一位经验极其丰富、但又极其耐心的导师对话。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快餐式的管理书籍那样追求“速成”,而是更注重底层逻辑的打磨。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穿插讨论一些管理悖论时的那种游刃有余。比如,在追求“速度”和保证“质量”之间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作者没有给出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动态的评估模型。这套模型非常灵活,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生命周期的特点进行调整。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停下来,在笔记本上画出思维导图,试图将书中的概念与我自己的工作场景进行对接。这种主动的思考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一部分,而这本书恰恰为这种深度思考提供了极佳的“燃料”。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教会你如何提出更深刻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但那种低调的风格反而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拿到书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希望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实用的管理智慧。我一直觉得,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背后。这本书的排版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管理学书籍来说至关重要。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直指当前许多组织在效率和创新方面遇到的瓶颈,这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口号。特别是那些关于如何构建高效团队和优化决策流程的章节,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可以立即应用到我日常工作中的方法论。总的来说,初读的感受是沉稳、专业,让人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评分

读完前三分之一的内容,我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在构建理论框架时所下的苦功。这本书的逻辑链条非常清晰,从宏观的管理哲学到微观的操作细节,层层递进,没有丝毫的跳跃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引用的那些经典案例,它们并非是陈词滥调,而是经过精心挑选,能够有力地佐证其核心观点。例如,在谈到变革管理时,作者没有简单地强调“自上而下的推动力”,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在基层建立起“自下而上的共识”,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耳目一新。对于我个人而言,过去在推动一些内部改革时,往往只关注了流程的重塑,而忽略了“人的因素”,这本书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一短板。它的深度足以让资深管理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老旧观念,同时,语言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也确保了初学者能够准确把握其核心精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