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宝宝都是定制的
定价:39.80元
作者:陈枢青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76104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好宝宝都是定制的》是一本教准爸爸妈妈如何从基因的角度做好优生优育的图书,这在孕产的图书中是的。纵观市场上的孕产类图书,内容上几乎都是从营养和环境的角度教准爸爸妈妈如何做好优生优育,将优生优育的要点放在在孕前、孕中和孕后三个阶段。而真正做到利用优生优育的手段生个健康的宝宝,不仅仅关系到妈妈孕期的营养、环境的问题,还涉及到深刻的生理常识和父母复杂的个体特征,所以说,目前的孕产类图书,还不足以对优生优育进行有效全面地指导,更难降低和消除诸如遗传病之类的孕产风险。
内容提要
全书分为八章,针对孕前、孕中宝宝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基因对胎儿的重大影响出发,讲述了父母要懂的基因常识;如何阻击坏基因,不让遗传病伤害宝宝;从医学角度出发如何从胎儿性别选择避免某些遗传病;宝宝如何预防基因性疾病;基因工程制药对宝宝疾病预防及未来疾病治疗的重大作用等。
目录
章 孕育新生命,父母要懂的基因常识/01
第二章 阻击坏基因,别让遗传病害了宝宝/25
第三章 生男或生女,爸爸妈妈能影响/47
第四章 保护好身体,为宝宝养出优质基因/65
第五章 基因致病论,宝宝疾病预防的理论基础/85
第六章 可怕的遗传病,通过基因筛查就能够早发现/107
第七章 基因工程制药,已经为宝宝健康护航/123
第八章 个性化医疗,基因保存让宝宝健康一生/139
作者介绍
陈枢青: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药学院精准医学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室主任,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国际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生化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化药学杂志》副主编、《中国药学杂志》编委、美国杂志《Medical Science Monitor》国际编委、Biomaterials、PLoS One、Analytica Chemica Acta、Molecules等审稿专家。在外发表Nature Geics, Advanced Materials, Biomaterials, ScientificReports等论文167篇,其中SCI/EI收录71篇,主编参编书和教材14部。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主持完成科研成果三项,两次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光是封面设计就挺有意思的,那种朴实中带着点复古的气息,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小时候翻阅旧书的年代。我记得我小时候对那些看起来有点年代感的东西特别着迷,这本书的装帧好像就在努力营造这种氛围。内页的纸张手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不滑腻,有一种温暖的质感,这对于阅读体验来说是个加分项。我刚翻了几页,还没来得及深入领会内容,但单从物理层面来说,这本书的制作是很精良的。现在很多书为了追求速度和成本,纸张和装订都很敷衍,但这本看起来确实是用心了。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期待接下来的阅读过程,希望内容也能像它的外表一样,带给我惊喜和思考。光是能把它放在书架上,就觉得是一种享受。
评分我花了点时间去理解这本书的底层逻辑,感觉它像是一个精心布局的迷宫,表面上看似没有明确的出口,但只要你遵循作者设下的规则,总能找到通往下一层的路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构建人物关系网时的那种“不着痕迹”。他没有用大量的篇幅去直接描述人物的动机或冲突,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不经意的对话、物品的摆放,甚至是场景的转换,让读者自己去拼凑出人物之间微妙的联系和暗流涌动的情感。这种“展示而非告知”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探索的乐趣。每一次当我以为我已经看穿了某个角色的意图时,作者总能适时地抛出一个新的信息点,将我的理解推翻重来。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悬念和回味的空间,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来的发展,看看这个复杂的世界会如何向我徐徐展开。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我得承认,我对书籍的视觉呈现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而这本则完全抓住了我的眼球。内文的行距、字号,以及页边距的留白,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妙的是,偶尔出现的插图或者图表,它们的风格与主体文字的冷峻感是高度统一的,没有那种突兀的、为了点缀而点缀的感觉。每当看到一个精心设计的分割线或者一个巧妙的版面布局时,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欣赏一番。这说明设计者和作者之间一定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沟通,才能达到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契合。对于我这种“视觉型读者”来说,阅读体验的提升是巨大的,它让阅读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解码,而是一种多维度的感官享受。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对“定制”这个词有点好奇。毕竟现在什么都讲究个性化,但我一直觉得,某些领域的“定制”反而可能束缚了创造力。这本书的开篇部分,给我留下了一种非常强烈的“结构感”。它不是那种天马行空的叙事,而是像搭建一个非常精密的仪器,每一个部分似乎都有其明确的功能和位置。这种严谨的逻辑性,让我想起早年一些经典的学术著作,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建这个世界观时所下的苦功。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如何处理信息的密度,有些段落信息量巨大,但作者的表达却出人意料地清晰,没有让人感到窒息。这需要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不是随便写写就能达到的境界。我正努力适应这种略显密集的阅读节奏,感觉每读完一个章节,都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才能真正消化掉其中蕴含的深意。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风格跟我的日常阅读习惯有点偏离,这反而让我觉得非常新鲜。我通常偏爱那种情感外露、叙事流畅的作品,但这本书却像是一面打磨得很光滑的镜子,它映照出的世界,冷静得近乎冷酷。我注意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克制,很少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一切都服务于表达那个核心的主题。这种冷静的笔调,在处理一些本该充满情绪的场景时,产生了奇特的张力,反而让读者自己去填补那些被刻意留白的“情绪空缺”。这是一种高明的写作技巧,它要求读者不能做被动的接受者,而必须主动参与到文本的意义生成过程中来。我已经好久没有读到这样需要“动脑筋”的书了,感觉自己的思维都被激活了,像是在参加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