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不是天生会当妈——把孩子教好不容易
定价:28.00元
作者:(韩) 崔连淑 ,崔慧仙,白莲花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104416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作者崔连淑是一位3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以教育讲师的身份活跃在讲坛上的好妈妈和好老师。家庭教育在整个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彰显,特别是如何与学校教育合拍,形成*强有力的合力。 如何把不上补习班的孩子培养成**名?每个家长都想好好教育孩子,却又不知道具体的方法。看别人家孩子上补习班,真担心我家孩子会落后?每次都想忍耐,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喊大叫?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那么好,心里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孩子每次写作文都说没什么东西可写?我孩子一晃都10岁了,错过的教育能不能再重来?她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她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和多年来在演讲和接受访谈中收集到的母亲们的实际案例一一讲述出来。崔连淑主张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学习就像是抹了蜂蜜一般。青春期女孩:拆解青春期女孩的小心事(插图本)
内容提要
崔连淑是3个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她没有让自己的孩子上过补习班,孩子却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崔连淑主张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学习就像是抹了蜂蜜一般。
《我不是天生会当妈:把孩子教好不容易》列举了不少作者自己的亲身实践,都是比较成功的经验。在书中她强调一个孩子的智能发育是从10岁开始完善起来的,10岁开始,孩子对学习就会感到越来越难,所以,子女的家庭教育应该更注重10岁之前的教育。
本书同时还记录了作者两年多来一直进行的演讲和接受访谈中收集到的母亲们想知道的60个问题及其对此进行的细心解答。如: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她是怎么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引导的?孩子应该怎么学英语?孩子到底要不要上补习班?要不要对孩子进行人性教育?
孩子从出生到升入大学的每个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家长们困惑的问题,书中都有解答。这种解答并不是罗列式的,而是通过一件件生动的案例给出来的,这样就很有说服力,也能让中国家长效仿(韩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很多相似点)。
目录
序言 学习能够变得甜蜜吗?
章 学习,应该怎么开始?
01 孩子应该几岁开始上幼儿园?
02 要很早学习阅读吗?
03 孩子生日“小”,提前上学也合适吗?
04 私立学校好吗?不是说很贵吗?
05 看别人家孩子上补习班,真担心我家孩子会落后
06 孩子学习英语时,要怎么开始入门?
07 孩子上双语幼儿园,会有效吗?
08 孩子次学数学,要用什么方式开始?
09 让孩子学钢琴好吗?
Tip 给老师送礼,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第2章 教育也有方法
10 想好好教育孩子,却不知道具体方法
11 什么是右脑学习法?
12 每次都想忍耐,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喊大叫
13 做题时,错过的题会反复错
14 妈妈不在身边,孩子不会在一个地方坐满5分钟以上
15 “家庭教师来访”,帮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16 孩子去补习班成绩也没有明显提高,是不是要请辅导老师?
17 听说可以利用童谣教识字,能不能请教具体的方法?
Tip 再一次请教关于“语言浴”的方法
18 叙述式主观题该怎么准备?
19 孩子的发音不标准怎么办?
20 有没有能够快乐背英语单词的秘诀?
21 让孩子把英英词典当成玩具,好吗?
22 有没有好方法可以提高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的水平?
23 给孩子读英文童话故事的时候,要一一说明吗?
24 听说演算速度慢,数学学习就会吃力,是这样吗?
25 数学学习要提前预习吗?
26 不请辅导老师,也不去补习班,怎样才能学好数学?
Tip 听说您没有让孩子参加过补习班,但我因为学识不够,对教育孩子没有自信
第3章 愉快的阅读与写作练习
27 没有读书的时间
28 孩子已经会自己读书了,妈妈还要继续读给孩子听吗?
29 比起读全集的书,是不是单行本更加有利呢?
30 有什么方法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书?
31 书价太贵,在图书馆借书让孩子读可以吗?
32 孩子喜欢读书,但是,一旦提到写读后感就会非常抵触
Tip 家里没多少书,经常去图书馆是不是也可以啊?
33 学校让孩子每周只写两篇日记作为作业,是不是每天写好一些?
34 每天让孩子写日记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偶尔落下一篇没关系吧?
35 孩子听写的时候不会出错,可是写日记的时候就会写错别字
36 孩子字体不漂亮,要不要单独指导书写?
37 孩子每次都说没有可写的内容
38 用日记对孩子进行人性教育,想知道具体怎么做
39 老师已经检查日记,还写上评语,家长有必要再次查看吗?
Tip 孩子过去的日记舍不得扔掉,一直保留着
第4章 快乐的孩子,幸福的妈妈
40 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提问,一一回答太吃力
41 怎么教都不会,孩子好像看起来很笨,怎么办呢?
42 看孩子做题就很着急,是不是教他走捷径更好呢?
43 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那么好,心里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44 想让孩子好好学习,无奈小朋友们经常来访
45 跟孩子一起玩儿就会把家弄得乱七八糟
46 孩子还能跟得上学校的教学进度,是不是不用太担心?
Tip 头脑也会遗传吗?
47 人性教育要怎么做?
48 想让兄妹们好好相处,但是太难了
49 想把孩子教育成关爱朋友的孩子
50 表扬和批评在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有效呢?
51 孩子在别人面前会害怕,怎么办?
52 不如意的时候,孩子会不会失望或者受挫呢?
53 听说,比起书本学习,在大自然中嬉戏的教育更重要
Tip 牙齿松动,孩子会感到害怕而不说话
第5章 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
54 现在的环境不适合养育孩子
55 看到孩子傻呆呆地看着电视就着急上火
56 丈夫反对早期教育
57 与丈夫商量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总是会有矛盾冲突,该怎么办?
58 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能把孩子教育好吗?
59 把孩子放在乡下妈妈家里,这样好吗?
60 求教一边赡养父母一边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Tip 我的孩子一晃都过了10岁了,错过的教育不能再重来吧?
后记 妈妈是蜜蜂般的老师
作者介绍
(韩) 崔连淑
高丽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
获得2级英语教师资格证
首尔教育厅教育网站担任家长学校的老师
在老大快满3岁前,一直是全职家庭主妇,之后开始工作,还养育了3个孩子。在孩子们未满两周岁时就开始,挤出时间,跟孩子们一起玩儿,在游戏中教会孩子们学习,让他们养成自己独立学习的习惯。结果,大女儿小惠从小学开始就囊括校内外奖项,中学时期没有上过一次补习班,只凭学校课程就成为优等生,以名的好成绩升入大学。作者以此为案例,写出《10岁前蜜蜂般的教育》一书,向广大妈妈们传递着不参加补习班也能把孩子培养成优等生的方法。被邀请到MBCTV“妈妈是CEO”、 EBS TV直播 考试特辑、EVSTV直播“60分钟的妈妈”等很多电视和电台节目为更多的妈妈传授经验。在大田图书馆、教员教育等公众场合进行子女教育的演讲。
现在以妈妈教育讲师的身份活跃在讲坛上。
文摘
序言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心态上的重塑,而非技巧的堆砌。它没有给我一个“育儿万能公式”,因为它深知每个家庭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更像是一个提供思路和鼓励的伙伴,让我学会了在育儿这条没有尽头的马拉松中,如何更好地照顾好“自己”这个“领跑者”。我不再那么害怕犯错,而是开始期待每一次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小实验”。这本书让我从“必须教好孩子”的沉重压力中解放出来,转而享受这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一起探索”的过程。对于那些被育儿焦虑绑架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清新的、充满理解力的“镇静剂”。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亲子关系时,展现出一种非常辩证的思维。它没有一味强调“无条件的爱”,而是深入探讨了“边界感”的重要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如何说不”的章节,那部分内容对我这个习惯于讨好型人格的母亲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过去我总担心拒绝孩子会伤害感情,结果反而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作者提供的方法非常具体,不是空泛地说“要坚定”,而是给出了一步一步的实操步骤和话术模板,让我觉得即便在情绪高涨的时候,也能找到一个冷静应对的工具箱。这不仅仅是育儿书,更像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指南,帮助家长先稳住自己的阵脚。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也很有自己的特色,读起来一点也不累。它避免了教科书式的严肃,多采用短句和生活化的比喻,使得那些看似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注意到书中穿插了一些手绘的小插图,这些图画虽然简单,但精准地捕捉了育儿中的某种神态或场景,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我最喜欢的是它对“放手”的阐述。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失败,总想提前扫清所有障碍,而这本书则强调了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经历挫折的必要性。它没有用陈词滥调来粉饰“挫折教育”,而是真实地描述了看到孩子跌倒时的心痛,以及如何平衡心疼与放手的艺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略带卡通又饱含深意的插画,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正在摸索如何平衡工作和育儿的新手妈妈,平时最爱泡在各种育儿论坛里寻找“速成秘籍”。坦白说,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汗牛充栋,很多要么是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要么就是过度美化的“别人家孩子”范本,看得我更加焦虑。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带着一股真诚的“吐槽感”,让我觉得作者是跟我站在同一战壕里的战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我翻开目录,发现它并没有直接给我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分享她的心路历程,这种去概念化、接地气的叙事方式,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真正可以落地、能解决我日常燃眉之急的“野路子”,而不是那些听起来光鲜亮丽却难以实践的宏大叙事。
评分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如释重负。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描述了很多我深以为常却从未被明确表达出来的育儿瞬间的“小崩溃”。比如孩子半夜哭闹不休时的那种心力交瘁,或者在公共场合因为孩子行为失当而感到的社死瞬间,那种感觉,简直就像有人在我耳边低语:“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以前总觉得,优秀的母亲应该永远保持耐心和优雅,这本书却大胆地承认了“我不完美,我也很疲惫”的事实,这极大地缓解了我内心的道德压力。它没有试图教我如何成为一个“完美超人”,而是教我如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与孩子相处的节奏。这种务实的态度,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