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聪明的孩子坐得住
定价:33.00元
作者:心雅 元子
出版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8070387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培养的孩子,从培养的专注力开始!——李维(上海社会科学进修学院院长、社会心理学家、博士生导师)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老师,专注是一生修炼的品质,投入是人生成功的基础,沉浸是真正幸福的表现!——贺岭峰(心理学博士,上海政治学院心理系副主任、教授) 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是学习成功的**步,也是孩子智慧的起源。——徐建华(《家庭教育时报》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注意力集中是一种的心理品质,是实现理想的素质。——王裕如(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上海知音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主任) 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它,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章晓霞(上海市童星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 要有很强的能力,首先要有集中的注意力。——Mandy(美国Juniper上海代表处部门经理、学生家长) 这是一本为孩子而写的书;这是一本为家长而写的书;这是一本特别针对注意力训练而写的书。本书的作者研究了外大量有关注意力训练的资料,通过他们自己多年注意力咨询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以“心理一行为”训练为核心策略、以趣味游戏训练为具体办法的注意力训练方案。本书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本实用性、指导性很强的书。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是学习成功的**步,也是孩子智慧的起源。书中有很多注意力训练方法和趣味游戏,孩子在这些科学、系统而有趣的游戏训练中,会慢慢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资讯也能从容应对。 《聪明的孩子记得住》点击进入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为家长而写的书。为了孩子的成才与发展,家长们可谓是千方百计想办法。但是不少家长只重学科学习和各种才艺的培养,疏忽了专注等行为习惯的训练。不少家长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而束手无策,要么批评责怪,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情绪急躁、行为失控。在训练孩子注意力的过程中,家长应保持怎样的心态、坚持哪些原则、自己无能为力时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作者以较多的笔墨,结合真实而丰富的案例,分析得合情合理,非常到位,给家长以警醒和指导,为迷茫的家长点燃一盏心灯。
这是一本特别针对注意力训练而写的书。本书始终围绕“专注、兴趣、游戏”这些主题而展开,专注是核心目标,兴趣是巨大动力,游戏是有效手段。既有理论的,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展示。
目录
序一 专注·兴趣·游戏
序二 集中注意力是学习成功的步
序三 我们能够为孩子做什么?
部分 注意力,孩子走向成功的起点
1.什么叫注意及注意力?
注意力小贴士:注意力存在大小之分
2.专注,为孩子的智力发展锦上添花
注意力小贴士:只有注意才能观察得更深入
3.注意力集中,孩子受益一生的心理品质!
4.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待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小贴士:你会区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与有意后注意吗?
5.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表现及训练重点
6.科学的训练目标能够大限度激发孩子的心理动力
7.注意力训练中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注意力小贴士:通过趣味游戏训练注意力有什么优势?
第二部分 注意力训练趣味游戏
感官与注意力
视觉为主游戏
游戏一:快速查找数字
游戏二:乒乓球静止训练
游戏三:乒乓球动态训练
游戏四:猜牌游戏
游戏五:圈数字
游戏六:找找看,哪里不一样?
游戏七:走出迷宫
游戏八:临摹字帖
游戏九:扔沙袋
游戏十:对对碰
游戏十一:寻找错别字
游戏十二:找找看
游戏十三:连连看
游戏十四:图形辨析
游戏十五:在规定时间内背诵
游戏十六:字母部首组词法
游戏十七:足球游戏
游戏十八:挑棒游戏
听觉为主游戏
游戏十九:快速数数
游戏二十:听一听,找一找!
游戏二十一:关键词寻找
游戏二十二:比比看,谁的反应快!
游戏二十三:你追,我逃!
游戏二十四:信号拦截游戏
游戏二十五:听指令夹弹珠游戏——专注、耐心
游戏二十六:听指令串珠子
游戏二十七:跟我学
游戏二十八:悄悄话
游戏二十九:大声朗诵
触觉为主游戏
游戏三十:百宝箱
游戏三十一:猜字游戏
游戏三十二:垫上游戏
游戏三十三:手指位按摩
身体协调为主游戏
游戏三十四:闭目单脚直立
游戏三十五:走直线训练
游戏三十六:快速系鞋带游戏
游戏三十七:折纸——纸郁金香制作
综合类游戏
游戏三十八:实物再现
游戏三十九:闭目端坐
游戏四十:哨兵游戏
认知与注意力
游戏四十一:积极的自我暗示
游戏四十二:寻找“心理两可图”的另一面
游戏四十三:故事接龙
游戏四十四:巧算时间(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
游戏四十五:时间管理——我的时间我做主!
游戏四十六:认知提升法
游戏四十七:学习计划表
游戏四十八:目标积分制
游戏四十九:给“心灵天使”书签排排序
游戏五十:自我肯定
游戏五十一:自我激励
游戏五十二:优化学习情绪
游戏五十三:快乐成长记录
游戏五十四:撕报纸
兴趣动力激发和注意力
游戏五十五:趣味联想法
游戏五十六:脑筋急转弯
游戏五十七:逻辑推理训练
游戏五十八:兴趣满足
游戏五十九:家庭辩论赛
游戏六十:IQ PUZZLE
第三部分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从家长开始!
1.家长,您关注孩子的注意力了吗?
注意力小贴士:您知道我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吗?
2.关注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何时开始?
3.家长,请了解哪些事物能激发孩子的注意力
4.容易被家长忽视的影响注意力集中的17个因素
5.在注意力培养和训练过程中,家长可以做什么?
6.对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教育,家长容易走入哪些误区?
7.在训练孩子注意力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什么样的心态?
8.在训练孩子注意力的过程中,如果家长感到无能为力该怎么办?
第四部分个案精选
妈妈,请和孩子一起微笑!
孩子能坐得住了!
网络本来可以更美好
男孩,你是如此与众不同!
别让孩子轻易说“我不行”!
附录
如何专业诊断注意力障碍
你了解多动症吗?
多动症的危害
趣味注意力测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心雅,实名粟星瑜,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专家。上海悟诚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悟诚心理咨询事务所主任咨询师、培训师。悟诚心理咨询网总策划及主要撰稿人。易中Xue24专家团成员、心雅心理咨询专栏主持人。宁波慧境心理咨询工作室特约督导。曾应邀担任上海生活时尚频道《心灵花园》心理观察员。在长期的教育和咨询实践中,坚持以“健康心灵,快乐成长”为理念,始终把注意力训练、学习动力激发、亲子关系重建作为主攻方向,积累了许多成功案例,并以娴熟的技术、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一致好评。与元子一起,共同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心理一行为”训练为核心策略、以趣味游戏训练为具体方法的注意力训练体系,该体系成为悟诚“心灵天使”的品牌特色。先后接受《家庭教育时报》等多家报刊的采访。
元子,实名曹元瑛。毕业于浙江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专家,美国认证催眠师,悟诚心理咨询事务所主任咨询师和培训师。上海悟诚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悟诚心理咨询网策划及主要撰稿人。宁波慧境心理咨询工作室顾问。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教育研究,对大量的青少年个案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青少年成长特点,与心雅一起,共同创建了一套以“心理一行为”训练为核心策略、以趣味游戏训练为具体方法的注意力训练体系。该体系成为悟诚“心灵天使”的品牌特色。在心理咨询与催眠实践中,以亲切的态度和熟练的技术赢得求助者的好评。曾于2006年接受上海东方卫视的《人物》专访,并在报刊上连续刊登了《女孩,抬起你的头!》《我的爱情,匆匆,太匆匆!》《难言拒绝生困惑》等一系列心理作品。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没有贩卖焦虑,反而给人一种踏实的希望感。它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把“坐得住”的培养视为一个长期的亲子关系工程,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矫正任务。其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们期望孩子能安静地坐下来完成任务,但我们是否先安静地坐下来,倾听了孩子想要表达的,关于‘为什么坐不住’的那些小小的声音?”这句话像一记重锤,让我反思自己过去对孩子的态度。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的“坐不住”,其实是内心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可能是对父母陪伴的渴望,也可能是对任务难度的不确定感。这本书里提供了大量家长自测的小清单,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育儿习惯和孩子的性格特点,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家孩子的节奏。它倡导“小步快跑,及时庆祝”,让“坚持”这件事变得充满乐趣和成就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是被“教育”了,而是被“赋能”了,明白了如何用更具智慧和同理心的方式,去引导我的孩子,让他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我愿意专注”的动力。这比任何强制性的要求都来得持久和有效。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坐不住的小魔头量身定做的!我本来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市面上这类书太多了,很多都是空泛的口号,读起来枯燥乏味,孩子看两页就扔一边了。但这本书不一样,它的切入点非常巧妙,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和故事来引导。记得有一次,孩子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被老师批评了,我当时特别着急,也不知道怎么开口,翻开书的某一章,里面讲到一个小主人公,他在搭积木的时候总是搭不好,然后他妈妈没有直接责备他,而是和他一起分析,是怎么一步步解决问题的。那种耐心和引导的方式,我看得都很受触动。它没有用复杂的心理学名词,而是把“坐得住”这个看似很难达成的目标,拆解成了很多个微小、可执行的步骤。比如,如何设定一个“小目标”,完成之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这种正向激励非常有效。而且,书里给出的建议非常接地气,比如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一些需要专注力的手工,或者在讲睡前故事的时候,约定好一个“安静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全神贯注地听故事。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比单纯的“你要听话”管用多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拿到了一份“育儿秘籍”,里面充满了实用的工具,而不是空洞的理论。孩子现在看到那些需要安静做的事情,眼神里似乎少了一些抗拒,多了一份挑战的兴趣。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教育书籍持保留态度的家长,总觉得很多所谓的“育儿圣经”都是作者的个人经验夸大化,真正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可能水土不服。但是这本让我刮目相看。它的文字风格非常清新,甚至带有一点点幽默感,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坐得住”的定义进行了拓展。它没有把“坐得住”狭隘地等同于“静止不动”,而是强调了一种“内在的专注力”和“任务导向的坚持”。比如,书中有一段内容详细描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兴趣的平台期”。我的孩子就是这样,对新事物充满热情,但一旦遇到一点点挫折,立刻就想放弃。这本书提供的策略是,不是强迫孩子继续,而是和他一起探索挫折背后的原因,是方法不对,还是难度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它教导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思维伙伴”,而不是“监督者”。我尝试着书中提到的“五分钟专注挑战”,就是让孩子在任何他想分心的时候,先坚持做五分钟,五分钟后如果实在不行,可以休息,但必须在休息后回来继续。这个方法出奇地奏效了,孩子觉得这个时间限制很合理,并且完成了五分钟后,往往会自然而然地继续下去。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用“心”去理解孩子,而不是用“规矩”去束缚孩子。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停留在教孩子如何握笔、如何遵守课堂纪律的层面,但它探讨了更深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分析了“内在动机”的重要性。作者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很多家长在无意中如何扼杀了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比如过度表扬(“你真是太棒了!”),反而会让孩子在下次面对挑战时,因为害怕达不到“太棒”的标准而选择逃避。这本书提倡用“过程性赞美”,比如:“我看到你刚才遇到难题时,没有马上放弃,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解法,这很了不起!”这种对努力过程的肯定,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我把这种赞美方式应用到辅导孩子写作业上,效果非常明显,他不再只关注分数的好坏,而是更在意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足够投入。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分心应对卡片”的设计思路,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当孩子感到注意力游离时,拿出卡片,卡片上写着“深呼吸三次”、“看看窗外的树叶”、“喝一口水”等简单的、能将思绪拉回当下的动作。这种主动干预和自我监控的训练,是任何死板的规矩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技能。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相当用心,完全不是那种厚重、让人望而却步的工具书模样。它更像是一本高质量的绘本与心理指导手册的结合体。我注意到,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者一个简短的对话场景,一下子就把读者从日常的烦躁中抽离出来,带入到一个更平和的沟通氛围中。我个人对其中关于“环境设置”的那一章节印象深刻。过去我总以为,只要家里够安静,孩子就能专心。但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环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安静,更是心理上的“可预测性”。它建议家长每天设定几个“固定仪式”,比如固定的阅读角、固定的亲子游戏时间,让孩子的大脑形成一种“到这个地方/这个时间点,就是要集中注意力”的条件反射。我按照书里的建议,把书桌上的杂物清理掉,并放上一个固定的“专注小摆件”,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似乎更容易进入状态了。而且,书中讨论到,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高能量”的,强行让他们静如处子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教会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能量,将多余的精力导向建设性的活动。这让我的焦虑感大大降低,我开始接受孩子的天性,并学习如何引导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