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妈妈,我把心都画在纸上了
定价:39.80元
作者:(韩)金善贤,周琳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385854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本书让父母了解为什么给孩子做美术治疗,这看似专业的美术活动其实在家中就能轻松完成。只要在和孩子一起玩美术游戏时多加留心,就能在与孩子亲密互动中给予他们正面的引导和帮助。另外,书中收录了大量真实的美术治疗案例,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被孩子们的作品所震撼:原来它们蕴藏着如此多的信息!关键是:父母是否能看懂。希望本书能够激发每一位读者去了解孩子的内心。
内容提要
孩子其实有很多想说的话,但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而难以表达出来。这时,如果孩子面前有美术材料,那么他就可以把心里的事画在纸上,或是用纸黏土做出来。这是因为美术表达没有特别的规则,孩子会通过手中的画笔或黏土,在不知不觉中表达出内心的伤痛和感情,甚至表现出隐藏的能力。一旦内心深处的世界通过美术游戏表现出来,孩子就能恢复被压抑的自我,向着更成熟的方向成长。
目录
Part 01.让孩子用擅长的表达方式“说”出心里话
美术能让孩子“说”出心中所想
孩子把心思都画在纸上了,妈妈能看懂吗
妈妈和孩子互动,一起做美术游戏
Part 02. 美术游戏帮妈妈看穿孩子的心
通过“图画测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01 房子·树·人图画测试
02 家庭生活画测试
03 学校生活画测试
色彩是孩子心灵的语言
01 暖色
02 冷色
03 黑白色
Part 03. 让孩子感到幸福的美术游戏
无比快乐的7种美术游戏
01 涂鸦
02 水彩画
03 纸黏土创作
04 剪贴画
05 模仿名画
06 画曼陀罗
07 自然物粘贴画
和妈妈一起开启幸福的美术之旅
初期阶段:让妈妈与孩子更亲密
01 给家人起称号
02 擦印画法
03 涂鸦
中期阶段:孩子的内在表达和实践
04 湿水彩画
05 让我痛苦的丑八怪
06 制作动物假面
07 我想说的话,我想听的话
08 做自己的人像
09 用花做曼陀罗
10 蜡笔油画
11 准备生日晚餐的饭桌
后期阶段:达到治疗目的
12 全家合作作画
13 做手部模型
14 给我的家做广告
15 制作许愿树
Part 04. 听金老师讲述那些美术治疗故事
美术治疗让孩子的生活回归幸福
01 与父母的关系
02 与兄弟的关系
03 学校生活
04 与朋友的关系
05 健康方面
06 感情方面
07 生活方面
08 学习方面
美术治疗让孩子远离心理障碍的伤害
01 焦虑障碍
02 分离焦虑障碍
03 创伤后应激障碍
04 摄食障碍
05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06 抽动障碍
07 品行障碍
08 学习障碍
09 自闭症
关于美术治疗的
作者介绍
(韩)金善贤
美术教育硕士,临床美术治疗博士、商谈心理学博士;德国柏林洪堡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美术师;现任韩国CHA医科学大学替代医学研究生院临床美术治疗专业主任教授。兼任大韩临床美术治疗学会会长,美国艺术治疗协会正式会员,国际自然治愈联盟总务理事,韩国联合医学会总务理事,大韩癌症补充替代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著作有《阅读心灵的美术治疗》《美术治疗的实质——曼陀罗》等。
文摘
序言
我得说,这本书的哲学底蕴是相当深厚的,但它绝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故作高深的学术著作。作者将那些宏大的、关乎生命意义的思考,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之中。比如,对“影子”的探讨,就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现象的描述,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关于自我认知和外界投射的深刻反思。每一次阅读,我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之前忽略的隐喻和象征。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可重复性阅读价值”,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身心境的变化,而解锁出全新的理解层次。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精妙的问题,引导读者自己去探索。对于那些习惯于被明确告知“是什么”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需要一点耐心去适应它那种层层剥开的、充满留白的表达方式,但一旦你投入进去,那种被智力挑战和情感共鸣交织的感觉,是极其过瘾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是关于“连接”的重新定义。它探讨的不是人与人之间那种外显的、需要言语确认的关系,而是那种潜藏在时间和空间裂缝中的、近乎形而上的共鸣。我被书中对“失落”和“怀念”的处理方式深深打动,它没有将这些负面情绪描绘成需要被“治愈”的创伤,而是将其视为生命经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构成我们身份结构的重要基石。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不理解,而是因为被一股强烈的认同感击中——“原来也有人这样感受过”。这种被理解的慰藉,比任何情节上的高潮都来得更持久、更深刻。这本书更像是一次私密的对话,对象是那个在人群中常常感到有些格格不入的自己,它用一种极为温柔而坚定的方式,肯定了这份“格格不入”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像是午后的阳光,慵懒而又温暖地洒在心头。它没有那种惊心动魄的跌宕起伏,反倒是将那些日常生活中细微的情感波动,描摹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物内心独白的刻画,那种不加修饰的真诚,让人忍不住想放下手中的事,静静地去体会文字里流淌出的那些未曾言明的思绪。比如,书中对“等待”这件事的描绘,不是那种焦急的、时间的停滞感,而更像是一种有重量的、带着期许的沉淀。翻开书页,仿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混合着某种久远的气息,一下子将我从现实的喧嚣中抽离出来,带到了一个更私密、更适合灵魂休憩的空间。这本书的语言是极富画面感的,即使是描绘最平淡的场景,也能让人脑海中浮现出清晰的色彩和光影,这种功力实属难得。它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布工,用最柔软的丝线,编织出了一幅幅触动人心的生活画卷,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放慢呼吸,与文字融为一体。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场听觉的盛宴,即便是默默地在脑海中“朗读”,也能感受到词语之间那种错落有致的韵律感。作者对于“停顿”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些看似无谓的空格和标点,实际上承担了比任何形容词都更有力的情感张力。我注意到,某些句子读起来仿佛带着一种古老的民谣腔调,缓慢、重复,但每一次重复都似乎在积累着更深的情感能量。它与那些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现代文学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邀请你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词汇是如何被放置、如何与其他词汇发生化学反应的。这本书的“声音”是如此独特,以至于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在脑海中清晰地“听见”作者试图传递给读者的那种特有的语调和情绪波动。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得非常精妙,它巧妙地运用了多重叙事线索,看似松散,实则暗流涌动,每条线索都在不经意间与其他部分产生了奇妙的共振。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时间跨度上的处理,那种在不同年代、不同心境之间自由穿梭的能力,让人惊叹。它不是简单的倒叙或插叙,而是一种意识流的、更贴近人类记忆和情感联结的方式。读到某一章节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旧相机的取景框前,看着那些模糊却又极度清晰的片段闪回。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处理复杂情绪时,总是能保持一种清醒的距离感,既不过分煽情,也不会显得冷漠疏离。它像是一面被打磨得非常光滑的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幽微和复杂,但镜面本身却保持着一种平静的质感。读完之后,脑海里留下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事件,而是一种整体的情绪氛围,一种关于“存在”的温柔叩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