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超级妈智慧树系列丛书:宝贝的心理魔法书
定价:26.80元
作者:袁宗金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064815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爸爸妈妈,我的心事你们为什么总是不明白?”
“小小的他也有心事?”
实际案例展示 问题行为分析心理发育解读
具体、实用、科学的指导
一到半夜就“唱歌”,简直让人抓狂,这孩子怎么了?这孩子怎么那么喜欢衔着奶嘴呢?这么小的孩子就那么爱臭美,长大了怎么得了?*怕带他去公共场合,一到公共场合就喜欢耍赖。小时候那么乖,现在怎么那么调皮?喜欢抢别人的玩具,喜欢摔玩具和丢东西,跟个小暴君似的!宝宝不听话,一点儿都不乖!这孩子一天到晚板着个小脸,究竟在想什么呢?
内容提要
为什么孩子总是在哭?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分场合地耍赖?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总是难以集中?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想上幼儿园……这些都是让父母感到头疼的问题。
别看孩子小,小小的肚子里也装着不少心事,只是难以清楚地表达而已。这时,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思,认为“孩子还小,父母不用想太多,顺其自然就好了”,或者“只要宝宝不哭不闹,我就心满意足了,太累了,哪有时间想那么多!”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而用错方法,往往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要想培养出健康活泼的宝宝,还需要父母懂得宝贝的心理发育过程,理解宝贝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出的孩子。
《超级妈妈智慧树系列丛书:宝贝的心理魔法书》列举了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告诉父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配合具体、实用、科学的指导,让每一位父母都能培养出健康聪明的宝宝。
目录
章 懂得孩子心理的爱才是的爱
爱孩子,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内心和生命
以爱为名义,以自我满足为目的
孩子被迫接受——错误的爱、狭隘的爱
站在门外不进来——缺少走进孩子内心的意识和方法
生下来就是为了折磨我——小心消极的影子覆盖了孩子
给孩子真正的爱——做他心灵的翻译大师
第二章 理解孩子,给他完全的呵护
Ⅱ乌呜啊啊咦咦——听懂宝宝的“婴语”
小手代表我的心——用手和宝宝交流
衣柜里的“鬼”——帮助孩子摆脱夜惊的行为
让人抓狂的“忐忑”之歌——如何应对宝宝的尖叫声
我在花床单上撒尿了——宝宝尿床的行为解析
这都是我的,不给——理解孩子的拒绝行为
我是小小收藏家——理解宝宝的宝藏
我就喜欢他的东西——宝宝也会喜新厌旧
奶嘴真好吃——帮助宝宝戒掉安慰奶嘴
妈妈不见了——帮助宝宝建立客体概念
我不要睡觉——如何让宝宝一夜睡到天亮
妈怀里温暖——宝宝的触觉刺激与发展
我怎么老是跌跤呢——锻炼宝宝的肢体平衡能力
第三章 为孩子丰富的情绪和情感世界打开一扇小窗
我是磨蹭宝宝——改变宝宝慢吞吞的习惯
妈妈说我情绪多变——耐心应对宝宝的喜怒无常
我喜欢躲在角落一个人玩——了解宝宝的退缩心理
妈妈,我郁闷——排解宝宝的抑郁
我是“磨娘精”——了解宝宝气质,调整教养方式
妈妈,你肚子痛吗?我帮你揉揉吧——同情心的培养从小开始
呜呜,我的汪汪狗不见了——给宝宝更多的安抚和拥抱
谁也不要碰我——孩子的乖僻和敏感让人抓狂
可怕的“黑屋”——帮助孩子摆脱怕黑的心理
妈妈喜欢拿我跟别人比,总说我不好——帮他建立自我认同感
第四章 孩子的心善良而细腻,不要错过塑造美丽性格的机会
我是“隐士”宝宝——孤僻宝宝源自家庭教养
我不是小气鬼——让宝宝学会分享
你再玩五分钟给我玩行吗——让宝宝学会协商
妈妈,长大以后我给你买别墅——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的心碎了——如何让宝宝面对嘲笑
狼来了,狼来了——对宝宝撒谎说“不”
……
第五章 不要浇灭“小鬼”迫切想“当家”的愿望
第六章 不要因为不理解就阻挠宝贝的学习
第七章 尊重宝贝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八章 理解、沟通,让孩子的手安心地放地妈手心里
第九章 性,爸爸妈妈需要审慎处理的重要问题
第十章 给孩子的心灵以安宁和快乐,生命才更有意义
作者介绍
袁宗金,儿童教育专家,学前教育博士。主要研究儿童科学学习,并广泛涉猎儿童艺术教育、家庭教育等领域。曾为《亲子》杂志的咨询专家和特约撰稿人,《扬子晚报》、《南京日报》幼儿教育栏目的答疑专家,并先后在江苏和安徽地区从事育婴师的实验教学、儿童心理研究及幼儿师资培训工作。目前是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出版专著2部,主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多项课题研究,其中承担的《智慧树:学前教育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成果特等奖。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常年在外奔波、陪伴孩子时间有限的职场妈妈,我总觉得自己错过了孩子成长的许多关键期,心里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愧疚感。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非常强调“高质量陪伴”的价值,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长时间陪伴”。书中提到一个观点让我醍醐灌顶:孩子要的不是你放下手机陪他十分钟,而是那十分钟里你的全部注意力,你的眼神、你的语气、你真诚的回应。书中有一个关于“碎片化时间互动策略”的章节,简直是为我这种“时间贫乏症”患者量身定做。它教我如何在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在睡前五分钟的拥抱里,植入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情感支持。我开始有意识地在那些零碎的瞬间,放下工作上的焦虑,专注于眼前的孩子。神奇的是,这种专注度让我们的亲子关系迅速升温,孩子变得更愿意和我分享他的“小秘密”了。这本书的布局非常清晰,每一章后面都有“实践自检清单”,督促你立即行动,而不是看完就忘,这种实操性太强了。
评分我一直对儿童心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读过不少理论书籍,但很多都过于学术化,读起来晦涩难懂,很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而这本,简直是把复杂的心理学原理,用最接地气、最生活化的场景给揉碎了、重新组合了。它没有用那些高深的术语吓唬人,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来阐述观点。比如,关于“自卑感”的形成,书中没有大篇幅讨论皮亚杰的哪个阶段,而是讲了一个关于“小熊找玩具”的故事,一下子就让孩子明白了被比较和被否定会带来什么样的内心感受。我发现,当我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后,我对待那些“不听话”的行为时,耐心值能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这本书让我学会了“退一步”,去观察孩子的“表演”而不是急于成为“裁判”。它让我意识到,孩子很多时候是在用“行为”来代替“语言”进行求助,而我的任务是破解这个密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实现了知识到智慧的转化,非常值得我反复研读。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让我惊讶,它不像一般的“快速指南”,而是更像一本“家庭教育的哲学入门”。它引导我思考更本质的问题:我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本书巧妙地将认知行为疗法(CBT)的一些核心思想融入到日常亲子互动中,但表达方式却极其柔和。比如,它教会我如何用“如果…那么…”的句式来代替直接的命令,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预判能力。我测试了一下,效果出奇地好。过去我一说“快去刷牙”,孩子就开始拖延;现在我说“如果你在十分钟内刷好牙,我们就有额外的时间一起读一个睡前小故事”,孩子竟然会主动加快速度。这不再是交易,而是一种基于规则的、互相尊重的合作。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强大的“思考工具箱”,让每一个独特的家庭都能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它不是教你如何成为“超级妈妈”,而是帮你释放掉那些不必要的教条,回归到爱与理解的初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眼球,那种温暖而明亮的色调,一下子让人感觉很亲切。我本来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买的,没想到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像那种生硬的育儿理论堆砌,而是真正地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常见育儿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和耐心。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那几个章节,简直就是我的“救星”。我之前总觉得孩子一哭闹就是我没教育好,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去“看见”和“接纳”。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情绪识别卡”练习,我试着和我的小侄女一起玩这个游戏,效果立竿见影,我们之间的沟通障碍似乎一下子就消融了许多。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读起来毫无压力,很多金句我都会忍不住抄写下来,贴在冰箱上,时不时提醒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管教”孩子,更是在教我如何更好地与一个独立的小生命建立深刻而健康的连接。
评分老实说,我对市面上很多主打“魔法”或“秘籍”的育儿书都持保留态度,总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但这本书的“魔法”二字,我理解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洞察力,它确实有这种魔力。它没有承诺让你立刻拥有一个“完美听话”的孩子,而是让你先成为一个“更完整的自己”。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父母“情绪能量场”的描述。它让我意识到,我自己的焦虑、疲惫,会像看不见的辐射一样影响到孩子。因此,这本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其实是写给父母的“自我疗愈指南”。当我开始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再把孩子当成我压力转移的出口时,家庭氛围立刻变得轻松起来。我发现,当我们不再试图“修正”孩子的小缺点时,那些缺点反而以更快的速度自行消退了。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反馈循环。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有心思,很多插图都带着一种温暖的手绘感,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让人感觉像是在和一个充满智慧的长辈聊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