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6 5℃决定健康
定价:25.00元
作者:(日)石原结实,刘爽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086233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 日本自然医学博士,作品累积超过100万册养生石原结实 力作
★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 王宁、《健康之友》、《健康时报》、39健康网——媒体联袂推荐。
★ 体温不到36.5℃的人要注意!体寒是万病之源,甩掉冷体质,升高体温,就能立即提升6倍抗病力!
★ 风靡日本韩国, 连日本首相也要遵守的体温保健法。
★ 体寒是万病之源,只要甩掉寒凉体质,就能立即提高6倍抗病力
泡热水澡、喝生姜红茶,轻松实践石原式超简单健康养生法
内容提要
为什么36.5℃决定健康?
医学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人体免疫力就会提高30%;相反,体温降低,免疫力就会下降。36.8±0.34℃(即36.46—37.14℃)是人类正常体温的标准值,但大部分现代人由于压力过大和饮食不当等原因,正常体温都在35℃—36℃,而这种“低体温状态”正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更年期障碍、抑郁症、心肌梗死、癌症等疑难杂症高发的重要原因。所以说,体温是决定生老病死的关键。
向困扰身体多年的顽疾告别吧:
√ 血压下降了,连胆固醇也降低了!
√ 肥胖再见,再也不用担心体重计上的数字了!
√ 增强抗病力,连也痛经不见了。
√ 头脑更清晰、变得更积极……身心的健康也一并拥有了!
√ 神经痛、感冒……每年都来烦我的身体毛病,现在终于可以安心了!
目录
章 体寒致百病
为什么医生和医疗经费都增多了疾病也增多了呢?
患慢性病是由于体寒
体寒致百病的原因
体温是由什么决定的?
“发烧”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会提高5-6倍
第二章 为什么日本人的体温会逐渐下降呢
日本人的体温50年下降1度
体温下降的原因
(1)肌肉运动和活动的不足
(2)过度控制盐分摄取
(3)水分摄取过度
(4)过度饮食
(5)摄入太多导致体温下降的食物
(6)充满压力的现活
(7)化学药品、化学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摄取
(8)洗澡习惯冲冲就完事
(9)夏天的冷气
第三章 体寒与疾病的关系
体寒会怎样
“体寒”的标志
会因体寒而恶化的症状和疾病
(1)疼痛
(2)肠胃炎
(3)过敏
(4)眩晕、耳鸣、呕吐
(5)青光眼
(6)带状疱疹
(7)心律过快和心律不齐
(8)肥胖
(9)癌症
(10)血栓(心肌梗塞、脑梗塞)
(11)高血压
(12)糖尿病、高血脂
(13)感冒、支气管炎等炎症
(14)结缔组织病(自我免疫疾病)
(15)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等精神疾病
(16)儿童自杀、欺凌、骨折、近视等
(17)淤血
污血带来的疾病
(1)湿疹
(2)炎症
(3)动脉硬化、高血压、血栓、出血等
(4)癌症
第四章 身体变暖的健康法
提升HSP——令身体变暖的要素
温暖身体的实际做法
(1)沐浴
(2)用“药浴”进一步提升沐浴的效果
(3)半身浴
(4)足浴和手浴
(5)桑拿浴
(6)“特效”湿敷=生姜湿敷
(7)衣服
(8)暖水袋、怀炉
(9)肌肉锻炼
(10) 走路
(11) 蹲起、高抬腿、垫脚
(12) 上半身的运动
运动的实际效果
第五章 暖从口入
充分摄取能够温暖身体的食物
食物的质量
进食量——现代人应少食一餐
基本食物及其食用方法
为什么喝胡萝卜苹果汁和生姜红茶有效?
胡萝卜的功效
苹果的功效
生姜的功效
红糖蜂蜜的功效
其他温暖身体的因素
第六章 体温力治愈了疾病—病例报告
食欲不振和发烧才是好的医生
溃疡性肠炎痊愈(23岁、女性)
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症状得到改善,所有检查结果都恢复到正常值(57岁、男性)
长年的感冒和冻疮痊愈(51岁、女性)
摆脱原因不明的疼痛,男性功能恢复(85岁、男性)
体寒、粉刺(32岁、女性)
胃炎、抑郁症(年龄不明、女性)
患肠癌10年仍健在,血便检查无异常(64岁、女性)
贝切特氏综合症、抑郁症痊愈(53岁、女性)
作者介绍
石原结实 医学博士,日本的健康养生专家,健康类畅销书作家。以提高体温、断食疗法等自然疗法和养生理念在日本家喻户晓,掀起了石式的健康养生热潮。 1948年出生在日本长崎市,毕业于长崎大学医学院。曾在的长寿地高加索地区和瑞士的班纳医院等处研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乍一看就给人一种清新、温暖的感觉,那种柔和的色调似乎在低语着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关于身体的小秘密。我本来以为这是一本纯粹的养生指南,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医学术语或者严苛的饮食规定,但翻开之后才发现,作者的文字非常具有亲和力,仿佛是邻家那位热爱生活、对身体健康有独到见解的朋友在分享经验。他没有采取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叙述方式,将复杂的生理学知识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中。比如,书中对“体温”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将体温视为一个固定数字的刻板印象。它让我开始留意自己一天中体温的细微波动,并尝试将这些波动与自己的精神状态、甚至是当天的食欲联系起来。这种自我观察的过程本身,就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让我不再把健康管理看作是一项沉重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好奇心的探索。特别是他提到的一些日常小技巧,比如如何通过简单的动作或者特定的食物搭配来调节身体的“内在温度”,都非常实用,而且实施起来毫不费力,这正是很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它们往往过于理想化,脱离了我们忙碌的现实生活。
评分读完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种“细节决定成败”的哲学思想。它不是那种大刀阔斧地要求你彻底改变生活方式的“激进派”读物,而是专注于那些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细节,并阐明这些细节如何累积成我们最终的健康状态。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身体的信号”的解读方式。我们太习惯于等到疼痛、发烧或者更严重的病症出现时才去医院,这本书却教导我们如何倾听那些在“病变”发生之前就发出的细微的“杂音”。比如,书中对晨起后第一杯水的温度、午后小憩的最佳时长、甚至是如何正确地刷牙和洗脸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环节的深入剖析,都让我感到震惊。原来,我们每天重复无数次的这些动作,竟然都隐藏着调节生命能量的钥匙。这种对日常琐事的尊重和深度挖掘,让整本书的基调变得非常接地气,但其背后的逻辑又是严谨且有据可循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看”的书,它重塑了我对身体这个复杂机器的认知框架,让我明白了健康并非来自昂贵的保健品,而是藏在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每一分钟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明快,而且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很少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的理论部分。作者似乎很懂得现代读者的注意力跨度,他总能在关键点上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者一个令人恍然大悟的类比,从而将读者的心绪牢牢抓住。我尤其喜欢他运用的一些历史典故或者跨文化对比的手法,这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生理知识变得立体而富有层次感。例如,当他讨论到某些传统疗法与现代科学发现的交汇点时,那种知识融合的张力就体现出来了。这让我感觉到,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个思想的引导者,他鼓励我们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吸收信息,而不是盲目跟风。读到某个特定的章节时,我甚至会忍不住放下书,立刻去验证书中所说的某个小小的测试方法,那种即时反馈带来的满足感是其他很多书籍难以给予的。可以说,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长期以来在生活习惯上存在的盲点和惯性思维,并且提供了温和的纠正路径。
评分与市面上那些充斥着“速成”口号的健康书籍相比,这本书散发着一种难得的“耐心”和“持久性”。它不承诺你读完就能立竿见影地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倡导一种长期的、持续的自我关怀模式。这种务实态度反而更具说服力。我感受到作者的核心理念是建立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而不是简单地对抗外部的疾病。他巧妙地将“温度”这个物理概念,转化成了一个衡量身体活力和平衡状态的哲学指标。通过对不同生活习惯如何影响这个核心指标的探讨,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统一的度量衡,来评估我们日常选择的好坏。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不再纠结于单一的得失,而是开始关注整体的系统优化。例如,当谈到睡眠时,他不仅仅关注了时长,更关注了入睡时的体温下降曲线与深度修复的关系,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体现了作者对人体复杂交互作用的深刻理解。它教会我的,是如何成为自己身体的“首席工程师”,而不是一个被动的维修工人。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冷静的激情”。它没有过度煽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生命科学的敬畏和对人类潜能的肯定,极具感染力。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仅在学习知识,更是在进行一次内省。它引导我去思考,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为了追求效率和物质满足,到底牺牲了多少与我们自身生物节律相符的“慢节奏”和“自然性”。作者似乎在试图唤醒我们沉睡已久的本能,让我们重新连接到身体最原始的智慧。而且,书中引用的一些数据和案例都显得非常可靠和扎实,这使得那些看似非常规的建议也站得住脚。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书,因为它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知识点集合”,而更像是一本“生活工具书”,每次重读,结合我当时的生活状态,都能从中提炼出新的感悟和可以实践的微调方案。它真正实现了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可以融入柴米油盐的生存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