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坛与花境设计9787518605248 金盾出版社 张秀丽著

花坛与花境设计9787518605248 金盾出版社 张秀丽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秀丽著 著
图书标签:
  • 园艺设计
  • 花坛
  • 花境
  • 景观设计
  • 园林绿化
  • 植物配置
  • 庭院设计
  • 景观规划
  • 金盾出版社
  • 张秀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18605248
商品编码:293711147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花坛与花境设计
作者 张秀丽著
定价 15.00元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 9787518605248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张秀丽编*的《花坛与花境设计》包括花坛设计与花境设计两部分内容,分别介绍了花坛与花境的类型、特点、作用、设计方法与原则,以及花卉的选择与配置。本书图文并茂,技术先进实用,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养花爱好者、花农、园林工作者、生产一线科技人员及农林院校园林系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花坛设计 节 花坛的类型及特点 一、花坛的类型 二、花坛的特点及作用 第二节 花坛的设计 一、花坛设计的原则 二、花坛设计的方法 三、花坛花卉配置 四、花坛设计图 五、花坛设计实例第二章 花境设计 节 花境概述 一、花境的概念 二、花境的类型 三、花境的特点及作用 四、花境的应用 第二节 花境植物和位置的选择 一、花境植物的选择 二、花境位置的选择 第三节 花境的设计 一、花境设计方法 二、花境设计图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与本土化实践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景观设计领域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核心议题:可持续性原则的全面融入与本土化生态材料及工艺的创新应用。面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严峻挑战,本书旨在为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园林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前瞻且极具操作性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可持续性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石与前沿趋势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可持续性景观设计的核心内涵,超越了传统上对“绿色”和“环保”的简单认知,将其提升至生态韧性、社会公平与经济可行性三位一体的战略高度。 1.1 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规划: 详细分析了城市及区域尺度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关键服务,例如雨洪管理、空气净化、碳汇固存和微气候调节。书中通过多个案例研究,阐释了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干预(如构建湿地缓冲带、推行低影响开发LID策略、创建多孔铺装系统)来增强和恢复这些服务功能。特别聚焦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在应对城市热岛效应和极端天气事件中的作用。 1.2 资源循环与材料生命周期评估(LCA): 探讨了景观材料的源头采集、运输、使用、维护直至最终废弃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书中提出了选择低能耗、本地化、可再生或回收材料的指导原则。重点介绍了如何运用LCA工具来科学评估不同铺装、结构材料(如混凝土替代品、再生木材、本地石材)的环境足迹,并倡导“零废弃”的设计理念在项目实施中的落地。 1.3 能源效率与水资源管理: 深入剖析了景观灌溉系统的优化技术,包括智能传感技术、微滴灌的应用,以及雨水收集与中水回用的设计集成。同时,讨论了通过植物群落选择(耐旱性、低维护性)和地被覆盖策略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外部灌溉资源的依赖,实现“节水型景观”的目标。 1.4 社会公平与健康福祉: 可持续性不仅关乎环境,更关乎人。本部分强调了公共景观空间在促进社区互动、提升居民心理健康和保障弱势群体环境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如何通过包容性的设计流程(如社区参与式设计)确保景观成果能够真正服务于当地居民的需求。 第二部分:本土化实践:发掘地方性知识与材料的创新应用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理论导向实践,强调景观设计必须深深植根于特定的地域文化、气候条件和地质禀赋之中,避免“万能模板”式的设计方案。 2.1 气候适应性植物群落的构建: 强调跳出引种的惯性思维,转向对本地或已适应本地环境的乡土植物(Native and Adaptive Species)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书中详细分类介绍了不同气候带下,具有高生态价值、低维护需求和强适应性的乔木、灌木、地被物种。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植物多样性梯度设计,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以增强景观对病虫害和气候波动的抵抗力。 2.2 地方材料的再发现与工艺复兴: 这一章节是对传统工艺的致敬与创新融合。它鼓励设计师发掘被现代工业标准所忽视的本地石材、粘土、竹材等原材料。书中收录了对传统夯土墙、本地砌筑技术、石材干砌工艺等在现代景观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探讨了如何通过现代工程技术与传统工匠精神的结合,创造出既具地方特色又符合现代安全标准的景观构筑物。 2.3 文化景观的诠释与延续: 景观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本部分探讨了如何识别和解析场地原有的文化地层和历史印记。这包括对传统水利系统、历史农耕痕迹、地域审美偏好的研究,并将这些元素以现代设计语言进行抽象和重构,使新设计的景观成为场地历史叙事的延续,而非割裂。 2.4 微区域气候模拟与场地精细化设计: 介绍了利用先进的微气候模拟软件,结合场地的坡度、朝向和现有植被,进行精细尺度的风、光、热分析。这种分析指导了遮荫结构的精确布局、水体位置的优化,以及特定功能区(如图书馆庭院、活动广场)的舒适度设计,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契合当地的自然禀赋。 第三部分:管理与监测:保障长期生态绩效 可持续性景观的成功不仅在于建成的那一刻,更在于其长期的生态绩效。本部分关注景观建成后的维护管理策略。 3.1 低投入的养护管理体系: 提出了基于生态过程而非过度人工干预的养护哲学。例如,通过延迟修剪、自然落叶覆盖、生态化病虫害综合治理(IPM)等手段,显著降低化学品和能源投入。 3.2 生态绩效的量化评估: 介绍了监测关键生态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变化、生物多样性指数、雨水渗透率)的方法论,使景观项目的可持续性成果得以量化和验证,为未来项目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本书结构严谨,图文并茂,不仅是专业人士的参考手册,也是高等院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的理想参考用书。它引领读者从宏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视角,深入到微观的材料选择和工艺细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眼球了,那种温婉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色彩搭配,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于打造一个美丽花园的无限憧憬。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中对各种常见花卉的细致介绍,从它们的花期、生长习性、对光照和土壤的要求,到它们最适合与其他哪些花卉搭配,都讲解得条理清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色彩系花卉搭配的建议,比如冷色调的花境如何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暖色调的花境又如何带来热情洋溢的感觉。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际的案例分析,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详尽的文字,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花坛和花境是如何从概念一步步走向现实的。看着那些生机勃勃的花海,我仿佛已经闻到了阵阵芬芳,充满了对动手实践的渴望。对于我这样一个园艺新手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让我对花卉的了解不再停留在“好看”的层面,而是开始理解它们之间的“语言”,知道如何才能让它们在我的庭院里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评分

这本关于花坛与花境设计的书籍,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在翻阅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花卉名称和搭配技巧,而是更侧重于“设计”这个概念本身。书中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场地条件、居住者的喜好以及想要营造的氛围来构思花境的整体布局。例如,它会分析如何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创造层次感,如何运用不同高度、质感和叶色的植物来丰富视觉效果,以及如何巧妙地引入一些雕塑、水景或路径来提升花境的艺术性。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流动性”和“季节性”的讨论,它教会我如何设计一个即使在不同季节也能保持观赏性的花境,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春夏季的繁花似锦。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植物选择的实用建议,比如考虑植物的多年生特性、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是否易于维护,这些都是真正落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成功的花境,是植物、空间和人之间和谐共生的艺术作品。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从无到有”的完整指导。如果你有一个空荡荡的庭院,或者想对现有的花园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造,这本书都能给你提供清晰的思路和可行的步骤。它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具体的植物选择和配置,再到最后的施工和养护,每一个环节都涵盖在内。书中列举了许多不同规模和风格的花境范例,从小型庭院的角落绿化,到大型花园的主景设计,都各有侧重,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主题花园”的构思,比如香草花园、蝴蝶花园、甚至儿童游乐区花园,这些创意都非常有趣且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书中非常注重实用性,提供了很多关于花盆、花箱选择,以及如何进行植物移栽和修剪的细节指导。阅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拥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园林设计师在身边随时提供指导,大大降低了自己动手实践的难度。

评分

老实说,我一直认为花卉种植是一件比较随性、凭感觉的事情,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非常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式来讲解花坛与花境的设计。作者对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将这些专业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书中关于土壤改良、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基础园艺知识的讲解,虽然不是重点,但却为后续的花境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学到了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光照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植物,如何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来避免拥挤或稀疏,以及如何利用一些特殊的植物组合来达到驱虫或吸引益虫的效果。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教授“做什么”,更教授“为什么这么做”。理解了背后的原理,我才能在实际操作中举一反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让我对园艺这件事有了更深的敬畏感和成就感。

评分

这本《花坛与花境设计》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在艺术性和科学性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书中充满了艺术家的视角,对色彩、线条、形状的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能够帮助我从审美的角度去构思我的花园。同时,它又不是纯粹的“纸上谈兵”,而是建立在扎实的植物学和园艺学知识之上。我从中学会了如何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来规划花期,如何利用叶色和质地的变化来创造全年皆有看点的景观,以及如何通过植物的选择来影响空间的感知。书中还非常细致地讲解了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比如垂吊类、攀援类、簇生类等,以及它们在花境中的不同作用。这让我能够更精准地选择植物,让我的花境不仅仅是“开花的植物堆砌”,而是有结构、有层次、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这本书让我对“美”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如何用植物去实现这种“美”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