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 商鸿生,王凤葵著 9787508287546

绿叶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 商鸿生,王凤葵著 978750828754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鸿生,王凤葵著 著
图书标签:
  • 蔬菜病虫害
  • 蔬菜病害
  • 蔬菜虫害
  • 病虫害防治
  • 农业技术
  • 园艺
  • 植物保护
  • 商鸿生
  • 王凤葵
  • 图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87546
商品编码:2937191144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绿叶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
作者 商鸿生,王凤葵著
定价 32.0元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 9787508287546
出版日期 2015-01-01
字数 154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商鸿生、王凤葵编著的《绿叶菜病虫害诊断与防 治图谱》以彩色照片配合文字辅助说明的方式,对绿 叶菜类蔬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进行讲解,分为 绿叶菜病害及防治和绿叶菜害虫及防治。书中选录 207张照片,分别从症状、发生特点、形态特征、流 行规律和防治方法等几个方面辅助讲解,便于识别。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技术可操作性强,适合广 大玉米种植户阅读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 考使用。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商鸿生、王凤葵编著的《绿叶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是在《绿叶菜类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2003年金盾版)和《绿叶菜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谱》(2007年金盾版)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前者问世已久,病虫害发生态势和防治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适用,后者文字说明简单,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现在迫切需要有一本保持原书风格的新图谱接替。本书调整了病虫对象,更新了照片和文字内容,对于重点防控的病虫害,尽量作了详细介绍。本书各节介绍了防治药剂和施用剂量,这些仅供参考。

   文摘

   序言

现代农业病虫害综合管理实践指南 作者: 农业科技研究组 出版社: 农业科技出版社 ISBN: 978-7-5082-8755-3 字数: 约1500字 ---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于当前农业生产中日益严峻的病虫害挑战,旨在为广大农户、农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现代农业病虫害综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实践指南。全书内容紧密围绕“预防为主、科学治理、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剖析了各类作物(包括但不限于谷物、豆类、薯芋类、经济作物及果树)常见病害与虫害的发生规律、诊断方法和多元化防治策略。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分为基础理论、诊断识别、综合治理技术、无害化处理及未来展望五大部分。我们摒弃了单一、高毒性农药的依赖性思维,强调构建生态平衡、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 --- 第一部分:农业病虫害管理的基础理论与生态学基础 (约300字)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病虫害发生的生态学基础,阐述了作物健康、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与病虫源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详细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改良农业环境来降低病虫害的初始侵染率。重点讲解了病虫害发生发展的“三要素”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与预测。此外,还深入探讨了抗性育种的理论基础,解析了不同作物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基因类型及其在田间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本章特别强调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病虫害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读者将理解,有效的病虫害管理绝非仅仅是“打药”,而是系统性的环境调控过程。 第二部分:关键病虫害的精确识别与诊断技术 (约400字)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之一,致力于提升田间病虫害的快速诊断能力。我们收录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高价值经济作物(如油料作物、烟草、棉花等非绿叶类蔬菜)的数百种典型病害和虫害。 对于病害,本书详细描述了真菌病害(如锈病、白粉病、猝倒病)、细菌病害(如青枯病、软腐病)和病毒性病害(如花叶病、卷叶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包括叶部病斑的形态、颜色变化、组织坏死模式、以及孢子囊或菌丝体的显微特征(配有高清对比图)。我们提供了采样、保存和初步实验室鉴定的基础流程。 对于虫害,本书侧重于对农业害虫的形态学识别,包括卵、若虫和成虫的关键识别特征。分类涵盖了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椿象)、咀嚼式口器害虫(如地老虎、金龟子幼虫)、钻蛀性害虫(如天牛、螟虫)以及螨类害虫。特别设立了“误判识别警示”章节,区分外观相似但防治策略迥异的害虫和益虫。诊断部分强调利用现代技术辅助,如遥感技术在早期大面积虫情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第三部分:现代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IPM)的多元化策略 (约500字) 本部分系统阐述了IPM框架下的具体技术路径,涵盖了文化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科学组合与时机选择。 文化防治与生态调控: 强调轮作制度的设计原则,覆盖作物(如紫云英、苕子)对土壤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及通过优化播种密度、灌溉施肥管理来调节作物生理状态,增强其对侵染的抵抗力。 物理与机械防治: 介绍太阳能消毒(高温闷棚)、物理阻隔(防虫网)、杀虫灯诱杀技术在设施农业和露地种植中的应用参数和经济效益分析。 生物防治: 这是本书的重点之一。系统介绍了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的培养、释放技术和保护策略。详细解析了生物农药的应用,包括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木霉菌)防治特定害虫和土传病害的剂量控制和施用环境要求。 化学防治的审慎使用: 严格遵循“对症下药,减量增效”的原则。重点介绍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的选择标准,如新型杀菌剂、昆虫生长调节剂(IGR)和信息素干扰剂。详述了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轮换使用策略,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本部分特别针对果树(如苹果、柑橘)的休眠期清园技术和主要豆类作物的根部病害防治进行了深入的技术指导。 第四部分:特定作物群的重点防控技术 (约200字) 本部分提供了针对高价值、高风险作物的专项防治方案。例如,针对薯芋类(马铃薯、红薯)的病毒检测与种薯脱毒技术;针对油料作物(大豆、花生)的荚果期病害(如锈病、黑斑病)的精准防控;以及大田作物(小麦、水稻)的穗期病虫害的综合管理模式。每个方案都明确了关键易感期(Critical Periods)和推荐的IPM技术组合。 第五部分:安全管理与未来展望 (约100字) 最后,本书强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农药安全残留检测基础知识、废弃农药和包装物的无害化处理规范。展望未来,探讨了精准农业、AI辅助诊断技术在下一代病虫害管理中的集成应用,推动农业向更高效、更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 本书特色: 1. 实践导向强: 理论联系实际,大量案例分析和操作流程指导。 2. 技术全面性: 涵盖了从生态调控到化学防治的全谱系技术。 3. 绿色健康理念: 致力于推广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低风险、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本书是农业从业者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将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抗逆性和作物品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绿叶菜种植者的一本“圣经”!作为一名长期耕作在菜地里的老农,我可以说,市面上关于蔬菜病虫害的书籍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直击要害、指导实践的却不多。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记得去年夏天,我的菠菜遭遇了严重的霜霉病,叶片上出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色霉状物,看着心疼。当时急得团团转,翻阅了手头好几本资料,但描述得都比较笼统,图片也模糊不清,很难准确判断。最后还是在邻居那里借来了这本书,才算找到了“救星”。书中的插图清晰得令人惊喜,那种病斑的形态,那种虫子的样子,几乎是1:1地呈现在我眼前,我一眼就认出了我的菠菜就是得了霜霉病,而且还准确地找到了书中关于“蚜虫传播”的提示,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它们之间还有这样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的防治方法,不仅仅是化学农药,还有很多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建议,这对于追求绿色、健康的种植方式的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根据书上的指导,改良了浇水方式,还尝试了使用一些天然的杀虫剂,效果出奇的好,不仅控制住了病害,还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不是盖的,它让我在面对病虫害时,不再束手无策,而是有了清晰的诊断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评分

这本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让我印象深刻。虽然我不是专业研究病虫害的,但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个细节上的用心。例如,在描述一种病害时,不仅有清晰的病症图片,还会附带显微镜下的病原体形态图,这对于需要精确诊断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同时,书中对于各种防治措施的介绍,也充满了科学依据。它不会简单地罗列一大堆农药名称,而是会详细说明每种农药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我曾经遇到过一种难以名状的叶片卷曲现象,翻遍了很多资料都无法确定原因。偶然看到这本书,其中有一页详细描述了“生理性病害”,并配有多种叶片卷曲的图片,我通过对比,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养分失调引起的。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生理性病害,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肥水管理来解决,都有详尽的论述。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其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避免了不必要的弯路和损失。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图文并茂的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指南,更在于它传递了一种科学、系统的种植理念。作为一名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工作了多年的技术员,我深知许多基层农户在面对病虫害时,往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盲目使用高毒农药。而这本书,则系统地阐述了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它不仅仅是告诉你“长成这样是病了,用这个药能治”,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有没有更根本的解决方法?”。书中对于不同病虫害的发生条件、传播途径的分析,以及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防治侧重点,都做得非常细致。我尤其欣赏它在推荐防治措施时,会兼顾到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力求为使用者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某些病害,书中会提供多种防治选项,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到化学防治,并分析各自的优劣,让农户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能够帮助农户提升整体的病虫害管理水平,从根本上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

评分

我是一名刚开始尝试家庭小规模种植的都市小白领,一直梦想着能在自家阳台上种出新鲜健康的蔬菜。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骨感。各种小虫子、叶片上的斑点,总是让我措手不及,原本满怀期待的蔬菜苗,常常因为病虫害的侵扰而变得歪七扭八,甚至枯萎。我曾经试过在网上搜索各种解决方案,但信息杂乱,图片模糊,很多建议也过于专业,让我难以理解和操作。直到我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简直就像黑夜中的一道曙光。它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各种常见的绿叶菜病虫害以清晰的图文形式呈现出来。我最头疼的是那种附着在菜叶上的白色小点点,无论我怎么擦拭都无法根除。在这本书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白粉虱,书中对它的生活习性、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方法都有详细的介绍。最让我感到贴心的是,书中的很多建议都非常适合家庭种植,比如利用一些家中常见的材料自制驱虫剂,或者通过调整种植环境来预防病虫害。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种植并不是一件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即使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新手,也能通过它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并且成功地享受到自己种出来的健康蔬菜。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作为一名长期与绿叶菜打交道的种植者,我们最需要的是一本能够随时翻阅、快速定位问题、并且易于理解的书籍。这本书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首先,它的尺寸适中,方便携带,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办公室里,都能随时拿出来查阅。其次,书中的内容编排非常有条理,按照不同的绿叶菜种类,再到各种病虫害进行分类,每一页都有清晰的标题和索引,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快捷。最让我满意的是,书中大量的插图,色彩还原度高,细节清晰,对于我们这种需要“望文生义”来诊断病虫害的实践者来说,是最好的参考。有时候,光看文字描述很难准确判断,但看到书中的图片,就能立刻对号入座。而且,书中不仅提供了病虫害的图片,还附带了不同防治方法的效果图,这让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措施的有效性,从而增强我们执行的信心。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需求,是一款真正值得推荐的实用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