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英荣,江波,王英永 著
图书标签:
  • 江西
  • 阳际峰
  • 自然保护区
  • 生物多样性
  • 生态学
  • 环境科学
  • 综合考察
  • 保护生物学
  • 地理学
  • 江西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赏心悦目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82798
商品编码:2937201190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0-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定价:98.00元

作者:郭英荣,江波,王英永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0302827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96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江西阳际峰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考察的总结,内容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菌物和自然保护区评价,并着重对动物物种多样性(两栖纲、昆虫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鱼类资源)、植物物种多样性(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区系、植物区系等的研究进行了介绍。此外,还对当地相关生态环境资源、生态旅游等进行了科学评价。本书对评价江西阳际峰地区生物资源的科学价值,对探讨和预测江西阳际峰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部门开展生态旅游规划以及自然保护管理等方面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方向的科研人员、高等学校师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爱好者参考。也可为部门、自然保护管理部门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目录


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综合报告
 1.1 自然地理概况
 1.2 植物资源
 1.3 动物资源
 1.4 历史沿革和社区概况
 1.5 综合评价
第二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
 2.1 区域地质
 2.2 水文地质
 2.3 地貌
 2.4 气候
 2.5 土壤
第三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
 3.1 种子植物
 3.2 珍稀植物多样性
 3.3 种子植物资源
 3.4 苔藓植物
第四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植被
 4.1 植被组成、现状及特点
 4.2 植被分类
第五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
 5.1 调查研究方法
 5.2 结果
 5.3 结论
第六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不含两栖类)资源
 6.1 哺乳纲动物资源调查
 6.2 鸟类生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分析
 6.3 爬行纲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6.4 鱼类资源调查报告
第七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节肢动物资源
 7.1 昆虫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
 7.2 蜘蛛调查
第八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多样性
 8.1 调查方法
 8.2 结果和分析
 8.3 结论
第九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菌物多样性调查
 9.1 菌物多样性概况
 9.2 菌物资源分述
 9.3 与江西境内相近地区真菌多样性比较
第十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策划报告
 10.1 策划依据
 10.2 基本概况与评价
 10.3 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分析
 10.4 旅游区规划原则与发展目标
 10.5 产品开发设计
 10.6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7 环境保育
 10.8 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措施
 10.9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0.10 综合保障体系构成
第十一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科学考察报告
 11.1 基本概况
 11.2 社会经济与生态文化资源概况
 11.3 毗邻社区樟坪乡社会经济概况
 11.4 结论
第十二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评价
 12.1 自然属性与保护管理评价
 12.2 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12.3 具有较好的保护管理基础与较高的管理水平
 12.4 具有较高的经济资源价值
 12.5 综合价值的数量化评价
 12.6 区域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12.7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三章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编目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青藏高原腹地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本书聚焦于青藏高原腹地,一个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系统脆弱且极具科研价值的区域。全书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对当前生物多样性格局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背景 本部分首先勾勒出青藏高原腹地的宏观地理轮廓,包括其独特的高海拔气候特征、复杂多样的地貌单元以及水文系统的关键作用。 气候环境的垂直分异与季风影响: 详细记录了研究区域内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气温、降水和辐射差异,重点探讨了亚洲季风系统(包括西南季风和西风带)如何塑造了高原腹地的气候模式。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回归分析,揭示了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特别是升温和降水不确定性增加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潜在压力。 构造运动与地貌演化: 结合最新的构造地质学研究成果,阐述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以来,该区域构造抬升的速率与地貌塑造过程的耦合关系。重点分析了冰川作用、冻融作用和流水侵蚀在地貌形成中的相对贡献,构建了区域地貌演化的时间序列模型。对特有的高山喀斯特、冰碛地貌以及高原湖泊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土壤系统与碳储量评估: 考察了高原特色土壤类型,如高山草甸土、冰碛物发育土和季节性冻土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对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估算了区域土壤碳储量的现存量及其动态变化趋势,为评估高原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提供了基础数据。 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编目与群落生态学 本卷是对研究区域内生命系统多样性的全面考察,涵盖了从微生物到大型哺乳动物的各个生物类群。 高等植物区系与植被格局: 进行了系统细致的植物区系调查,记录了特有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点。基于物种的生态位和环境因子的关联性,划分出典型的高山垫状植被群落、寒漠草原群落和高山灌丛群落。利用群落数量统计方法(如TWINSPAN和DCA分析),阐明了海拔、坡向和土壤水分梯度对植被结构的主导作用。特别关注了耐寒、耐旱植物的生理适应机制。 动物多样性:高原脊椎动物的适应策略: 详细记录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物种名录及其种群密度估算。重点剖析了高原特有物种,如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在低氧环境、极端低温下的生理和行为学适应特征。鸟类部分着重研究了迁徙路线、繁殖策略与栖息地质量的关系。 昆虫多样性与生态功能: 鉴于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地位,本研究对优势昆虫类群进行了采样和鉴定。分析了传粉昆虫(如熊蜂)的群落结构与植物开花同步性,评估了食草昆虫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微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功能: 采集了土壤、水体和动物肠道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该区域微生物多样性。重点关注了与氮素循环和甲烷代谢相关的功能性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揭示了极端环境对微生物代谢路径的约束。 第三部分:历史气候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演变 本部分利用古生态学和地质学证据,重建了过去数千年乃至数万年来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轨迹。 第四纪古气候重建与植被变迁: 通过对高原湖泊沉积物中花粉、硅藻和孢子的分析,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如湖泊沉积物中的氧同位素),重建了末次冰期到全新世的区域气候波动历史。将气候事件与植被类型的更替(如森林向草原的退缩)进行关联,确定了关键的生态转折点。 高山冰川-气候耦合: 利用冰川物质平衡模型和冰芯记录,分析了区域冰川的消融历史。探讨了冰川退缩对下游水资源补给和高山冻土稳定性的连锁反应。 人类活动的历史印记: 考察了早期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的活动遗迹和遗址。通过对考古学证据和植被古生态数据的交叉对比,评估了游牧经济活动和早期农耕实践对区域草地退化与恢复的影响,构建了自然驱动与人文驱动的生态变化模型。 第四部分: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基于前述的科学考察数据,本部分提出了针对青藏高原腹地特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建议。 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网络构建: 运用最小数据集和最大连通性分析,确定了旗舰物种(如藏羚羊)的关键迁徙廊道和越冬地。提出了构建多层级保护区网络的策略,强调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性。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风险评估: 识别出冻土融化导致的滑坡、草地退化导致的沙化以及水资源短缺等主要生态风险点。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适应性管理方案,例如通过人工补播耐逆草种来稳定高寒草甸。 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融合: 调研了当地藏族牧民世代积累的草场轮牧经验和野生动物观测知识。探讨如何将这些宝贵的传统生态智慧融入现代保护管理规划中,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跨越了时间尺度的深度与多学科的广度,为理解和保护这一全球敏感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子“硬核”劲儿,能让人联想到科考队员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的场景。江西阳际峰?听起来就不是那种人迹罕至、神秘莫测的仙境,更像是一个需要认真去探索、去了解的真实存在。所以,我想象中的这本书,应该会像一本生动的百科全书,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关于阳际峰的“第一次”——第一次发现的物种,第一次记录的气候数据,第一次绘制的地形图。它不应该是那种轻描淡写、点到为止的介绍,而是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嚼碎了,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比如,它会详细描述阳际峰独特的地质构造,是如何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那些奇特的岩石和山体形态,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会不会有关于这个区域的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如果有,那将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而且,作为自然保护区,对动植物的调查肯定是最核心的部分。我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列举出这里的各种动植物,不仅仅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更希望能够了解到那些珍稀的、濒危的,甚至可能是只有阳际峰才有的特有物种。它们的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甚至它们是如何适应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的,都应该被细致地描绘出来。这本书,应该是一个关于阳际峰生态系统奥秘的深度解码,让普通读者也能窥见一丝科学研究的严谨与魅力。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想到的是那种充满了生命力的画面。阳际峰,这个名字自带一种蓬勃向上、生生不息的感觉。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该只是枯燥的图表和数据堆砌,更应该是一场关于生命轮回的宏大叙事。我希望它能将阳际峰的生物多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仅是静态的物种名录,而是要讲述它们的故事。比如,那些依附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是如何在贫瘠的环境中扎根生存的?那些穿梭在林间的鸟类,它们的迁徙路线是怎样的?它们在繁殖季节又会发出怎样动听的歌声?还有那些隐藏在草丛中的昆虫,它们在整个生态链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应该会深入探讨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比如捕食与被捕食,共生与寄生,甚至是被忽视的微生物的作用。我期待看到书中对不同生境的细致分析,森林、草甸、溪流,甚至是那些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它们各自孕育着怎样独特的生命?这本书,更应该是一本关于“保护”的生动教材,它会告诉我们,为什么阳际峰需要被保护,它对整个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系统有着怎样的意义。它可能会展示一些曾经面临的威胁,以及科学家们为保护这些宝贵的自然财富所付出的努力。

评分

我脑海中浮现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史诗。江西阳际峰,这个地方一定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貌。我猜想,这本书会以科学的严谨性,去解读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它会从地质学的角度,去剖析阳际峰的成因,那些层层叠叠的山岩,是否记录着板块运动的痕迹?那些深邃的峡谷,是水流的杰作,还是地质断裂的结果?这本书,可能会把我们带回遥远的过去,去想象这片土地曾经的样子,也许曾经是沧海,也许是洪荒。然后,它会逐渐聚焦于近代的科学考察,记录下一次次勘探的艰辛与收获。我想象中的书中,会有详尽的地图绘制,标示出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比如矿产、水源,以及那些具有科研价值的特殊地质现象。而且,作为一本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它肯定会对当地的气候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年均温度、降水量、风力等,并分析这些气候条件对地貌形成和生物分布的影响。它还会探讨人类活动对这片区域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本书,就像一部活的教科书,用科学的语言讲述着阳际峰的故事。

评分

对于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带来一种“发现”的惊喜。阳际峰,这个名字就充满了探索的意味。这本书,应该像一个耐心而细致的向导,带领读者去揭开这个自然保护区层层神秘的面纱。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庞大,更重要的是那些“非同寻常”的存在。比如,是不是有一些极其罕见的植物,它们只生长在这片特定的土壤里?是不是有一些特有的动物,它们的进化路径充满了故事?我期待书中能附带大量的精美图片,清晰地展示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甚至捕捉到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生动的瞬间。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鸟类、兽类、昆虫等不同类群的专项调查报告,详细记录它们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繁殖习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应该能揭示阳际峰在地理、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比如它独特的水系分布,是否影响着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它特殊的微气候,是否孕育了与众不同的植被?这本书,应该是一份关于阳际峰生态密码的详细解读,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片土地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听起来就充满了“实践”的痕迹。我猜想,它不是那种坐在书桌前就能写出来的东西,而是科考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用数据说话的真实记录。我设想的这本书,会充满了那种“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它会细致地描绘阳际峰的地形地貌,比如山体的海拔、坡度、岩性构成,还有各种溪流、瀑布、溶洞等水文地质特征。它还会深入研究当地的气象数据,长年累月的气温、降雨、湿度、风力等数据,可能会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直观地展示这里的气候规律。而最吸引我的,一定是关于生物资源的调查。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记录这里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以及它们在不同生境下的分布情况。动物方面,我也期待能看到关于陆生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以及昆虫等各类群的详细调查报告,包括它们的数量、分布、繁殖、食性等等。这本书,更应该能体现出科学家们在野外考察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为了获取数据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它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份关于科学探索精神的赞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