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百病

刮痧治百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向阳 著
图书标签:
  • 刮痧
  • 中医
  • 养生
  • 保健
  • 传统医学
  • 经络
  • 推拿
  • 家庭医学
  • 健康
  • 疾病预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砚聚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5158
商品编码:2865647249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刮痧治百病
作者: 向阳 开本:
YJ: 39.8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11
书号: 9787122275158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向阳,副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现1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学院),一直从事中医诊疗工作,多次GN外中医诊疗和讲学经历,深受广大专业学员和患者的HP和欢迎。 精彩导读 目录 刮痧的种类、常用工具和介质/1
刮痧的手法和程序/5
刮痧的痧象与注意事项/7


内外科杂病/10
1.感冒/10
2.咳嗽/12
3.哮喘/13
4.肺气肿/14
5.肺结核/16
6.肺炎/17
7.胸膜炎/18
8.失眠/19
9.嗜睡症/21
10.健忘/22
11.心律失常/23
12.心悸/25
13.冠心病/26
14.高血压病/27
15.低血压/29
16.神经衰弱/30
17.眩晕/32
18.贫血/33
19.白细胞减少症/34
20.头痛/35
21.三叉神经痛/37
22.面神经麻痹/38
23.面肌痉挛/39
24.中风后遗症/40
25.老年痴呆症/42
26.抑郁症/44
27.癫痫/45
28.胃炎/47
29.胃痛/48
3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0
31.胃下垂/51
32.胆囊炎/52
3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3
3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5
35.糖尿病/56
36.呃逆/58
37.呕吐/59
38.腹痛/60
39.腹胀/62
40.腹泻/63
41.慢性结肠炎/64
42.胁痛/65
43.痢疾/67
44.疟疾/68
45.淋证/69
46.慢性肾炎/71
47.癃闭/72
48.盗汗/74
49.遗尿/75
50.尿不禁/76
51.便秘/77
52.阑尾炎/79
53.脱肛/80
54.痔/82


痹证痛证/84
1.颈椎病/84
2.落枕/85
3.肩痛/86
4.网球肘/87
5.坐骨神经痛/88
6.腰椎间盘突出/89
7.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0
8.腓肠肌痉挛/91
9.髌骨软化症/92


皮肤疾病/94
1.酒渣鼻/94
2.暗疮/96
3.上睑下垂/101
4.慢性唇炎/103
5.口周皮炎/105
6.单纯疱疹/107
7.红血丝/109
8.耳部湿疹/111
9.少年白发/113
10.脂溢性脱发/114
11.头皮屑/116
12.脂溢性皮炎/119
13.神经性皮炎/121
14.银屑病/122
15.皮肤瘙痒症/124


男科疾病/126
1.慢性前列腺炎/126
2.前列腺增生/127
3.阳痿/128
4.遗精/130
5.早泄/131


妇科疾病/133
1.乳腺炎/133
2.乳腺增生/134
3.月经不调/136
4.痛经/137
5.闭经/138
6.带下病/140
7.慢性盆腔炎/141
8.子宫脱垂/143
9.不孕症/144
10.更年期综合征/146
11.妊娠呕吐/147
12.产后缺乳/149
13.崩漏/150
14.外阴瘙痒/151
15.外阴白斑/153


儿科疾病/155
1.小儿夜啼/155
2.小儿厌食/156
3.小儿疳积/157
4.小儿腹泻/158
5.小儿遗尿/160


五官疾病/162
1.近视/162
2.结膜炎/163
3.耳鸣/165
4.鼻出血/166
5.鼻炎/168
6.复发性口腔溃疡/169


中医美容/172
1.黄褐斑/172
2.雀斑/179
3.黑眼圈/180
4.面部皱纹/182
5.面色萎黄/185
6.颈部皱纹/188
7.脸部赘肉/190
8.双下巴/191
9.皮肤粗糙/193
10.眼袋/195
11.乳房下垂/197
12.乳房发育不良/198
13.肥胖症/200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国术医典:人体经络与手法调养》 第一卷 经络脏腑探秘 第一章 经络系统的奥秘:人体生命运行的地下通道 人体,一个由亿万细胞组成的精密宇宙,其运行的流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看不见的网络——经络系统。它如同大地之下纵横交错的河流,输送着生命赖以生存的精气与血液,维系着脏腑的协调与肢体的活动。本卷将带领您深入探寻这一古老而神秘的系统,揭示其运作的规律,理解它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唇齿相依。 1.1 经络的起源与演变:从朴素认知到系统理论 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便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观察到身体某些特定区域的异常与疼痛,并发现按压这些部位能够缓解不适。这些经验性的发现,是经络理论萌芽的种子。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在《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的系统梳理下,经络学说逐渐成型。它不再是零散的经验,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勾勒出人体气血运行的路径,并将之与内脏功能紧密联系起来。本节将追溯经络学说的历史渊源,解析其从经验到理论的演进过程,展现中华民族对人体认识的智慧结晶。 1.2 经络的组成与功能:纵横交错的网络如何维系生命? 经络系统并非单一的结构,而是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的复杂网络。经脉是主要的通路,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它们如同大动脉,深藏于体内,连接着四肢百骸与脏腑。络脉则如同毛细血管,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经脉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无所不至的交通网。 经络的核心功能在于“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通窍而出入”。这意味着,气血在经络的输布下,才能滋养全身;阴阳平衡得以维持;筋骨得以濡养,关节得以灵活;体内的浊物得以排出。本节将详细阐述经络系统的构成,重点解析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起始与终止、以及它们各自连接的脏腑,并深入剖析经络在气血运行、濡养机体、抵御外邪、传导感应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1.3 脏腑的解剖与生理:内藏乾坤,各有其位 如果说经络是输送生命的河流,那么脏腑便是承载生命的容器与工作坊。中医理论中的脏腑概念,虽然与现代解剖学在名称和划分上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在于揭示人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本节将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梳理五脏(心、肝、脾、肺、肾)与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基本解剖结构,并结合中医的生理功能,阐释它们在消化吸收、气血生成、津液代谢、排泄废物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我们将深入理解,为何一个看似微小的脏腑失调,能够引发全身性的不适,以及脏腑之间的精妙配合如何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 1.4 经络与脏腑的相互关系:形影不离的生命共同体 经络与脏腑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生死相依,形影不离的生命共同体。经络是脏腑赖以发挥功能的通路,脏腑产生的气血盈亏,也会通过经络而表现出来。例如,肺主气,其功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呼吸系统经络的畅通;肾藏精,其精气的充盈与否,会体现在生殖泌尿系统经络的活力上。反之,经络的阻滞或异常,也会反过来影响脏腑的功能。 本节将深入探讨经络与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子母关系”、“传注关系”等,例如,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表里相合,它们在消化吸收功能上相互协作;肺与大肠的母子关系,肺气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糟粕;心经循行经过小肠,小肠募穴又位于心胸部,体现了经络对脏腑的传导作用。理解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是认识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关键。 第二章 人体能量的流动与调控:气、血、津液的生命旋律 生命活动,无不与能量的流动息息相关。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气、血、津液被视为维持生命活动的三大基本物质,它们如同生命乐章的音符,在经络的舞台上奏响生命的旋律。本卷将聚焦于这三大物质的本质、功能、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在健康的身体里实现完美的平衡。 2.1 气的奥秘:无形之本,生命之源 “气”是中医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我们呼吸的空气,就是外来的“清气”;食物在脾胃的运化,产生“水谷之气”;肾脏能吸收清气,并与脾胃之气结合,形成“宗气”。 气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如“卫气”负责防御外邪,“营气”负责濡养全身,“肺气”主管呼吸,“脾气”主运化,“肾气”主藏精固藏。气的运动形式——“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失常,如肝气郁结、脾气下陷、肺气不降,都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本节将从气的生成、运行、功能、气的失常及其表现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解析“气”的奥秘,让你理解为何“气”是生命活动的源泉。 2.2 血的构成与功能:红色的生命之河 血,是构成人体、滋养全身的主要物质。它在中医理论中,不仅指现代医学所说的血液,更包含其所承载的生理功能。血的生成与脾胃的运化、肾脏的精气、肺的输布等息息相关。血在脉中运行,濡养着全身的脏腑组织,维持着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主营养”和“主温煦”。“主营养”意味着血能濡养全身的脏腑、形体、官窍,使它们维持正常的功能;“主温煦”则指血中的阳气能够温养身体,维持正常的体温。“血不循行”,即出血,是许多急症的直接表现;“血虚”,则会导致身体的营养不良,出现面色萎黄、头晕眼花等症状。本节将详细阐述血的生成、运行、物质基础,以及血在濡养、温煦、滋润等方面的具体功能,并探讨血虚、血瘀、血热等常见病理状态。 2.3 津液的生成、分布与功能:滋润生命的甘露 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的总称,包括汗、泪、涕、唾、痰、涎、尿液、关节滑液等。它来源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在三焦、肺、脾、肾等脏腑的协同作用下,分布于全身,滋润着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 津液的主要功能是“滋润”和“濡养”。它能濡润皮肤、毛发、肌肉、关节,使之保持湿润和弹性;它能滋养心神,维持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它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濡养身体;它还能通过尿液、汗液等形式,调节体温,排出体内代谢的废物。津液的生成不足或耗伤过多,会导致“津伤”,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症状;津液的代谢失常,如“水湿内停”,则可能导致水肿、痰饮等病症。本节将解析津液的生成来源、输布途径,以及它在濡养、滋润、维持体内平衡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4 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动态平衡的生命交响曲 气、血、津液三者之间,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统一整体。 气能生血: 气的运动能够推动血液的运行,气的充盈是血液生成的基础。气虚则血虚,血行不畅。 血能载气: 血液是气的载体,气随血行,保证了气的分布与濡养。气脱则血脱。 气能化津: 气的升降出入功能,参与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气化不足,津液生成减少。 津液能养气: 津液能够濡养气的生成与运行。津伤则气滞。 血能生津: 血液中的部分成分可以转化为津液。 津液能充盈血脉: 津液充盛,则血脉充盈,运行有力。 本节将深入剖析气、血、津液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揭示它们如何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理解这种动态平衡,是把握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钥匙。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便会产生各种疾病。 第三章 人体姿势与活动:形体意识与关节健康 人体,不仅是内部脏腑与气血津液的精密运作,更是外部的姿势与活动的展现。良好的姿势与健康的关节,是人体高效运作的基础,也是抵御疾病侵袭的重要屏障。本卷将从形体意识的培养,到关节健康的维护,为您提供一套系统的认识与实践方法。 3.1 身体的力学结构与平衡: uprightness 的奥秘 人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是身体力学结构完美平衡的体现。从骨骼的支撑,到肌肉的收缩,再到神经的协调,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当我们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例如驼背、塌腰,都会打破身体原有的力学平衡,给脊柱、关节带来额外的压力,久而久之,便会引发疼痛和功能障碍。 本节将解析人体骨骼、肌肉、韧带等构成的力学系统,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维持身体的平衡。我们将探讨不同姿势对身体各部位受力的影响,例如站姿、坐姿、行走时的身体姿态,以及它们对脊柱、骨盆、四肢关节的潜在影响。理解身体的力学原理,是建立正确姿势意识的第一步。 3.2 姿势不良的成因与危害:潜藏的健康隐患 现代社会,由于久坐、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缺乏体育锻炼等原因,姿势不良已成为普遍现象。不良的姿势,如圆肩驼背、骨盆前倾或后倾、膝内扣等,不仅影响体型美观,更会对身体健康造成长期的、深远的危害。 本节将深入分析导致姿势不良的常见原因,包括肌肉力量不平衡、关节活动度受限、生活习惯等。我们将重点阐述姿势不良带来的危害,例如: 脊柱侧弯与退行性病变: 长期的不良姿势会加剧脊柱的磨损,导致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 关节疼痛与磨损: 身体力学平衡的失调,会使部分关节承受过大的压力,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引发关节炎。 呼吸功能受限: 驼背会压迫胸腔,影响肺部的扩张,导致呼吸不畅,缺氧。 消化系统功能减弱: 腹部受压,可能影响胃肠蠕动,导致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循环系统受阻: 身体的压迫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麻木、水肿。 情绪与心理影响: 长期不良姿势可能导致自信心下降,情绪低落。 3.3 关节的解剖、生理与健康:活动自如的关键 关节,是连接骨骼的枢纽,是人体运动的基础。每个关节都由骨骼、软骨、滑膜、韧带、肌腱等结构组成,它们协同作用,使身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关节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自由、无痛地活动。 本节将从解剖学的角度,介绍人体主要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结构特点。我们将深入探讨关节的生理功能,包括提供运动的自由度、支撑身体的重量、以及缓冲外部冲击。关节健康的几个重要指标包括: 关节的灵活性: 指关节在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的程度。 关节的稳定性: 指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正常位置的能力,主要依靠韧带和肌肉的力量。 关节的耐受性: 指关节承受负荷的能力。 我们将分析影响关节健康的各种因素,如年龄、运动、外伤、遗传、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 3.4 建立正确的身体姿势意识:从“知”到“行” 拥有正确的身体姿势意识,是维护身体健康的第一步。它意味着我们能够主动感知自己的身体姿态,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本节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方法,帮助您建立正确的身体姿势意识: 身体扫描与感知: 通过有意识地感知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例如脊柱是否挺直,肩膀是否放松,腹部是否收紧。 镜子练习: 定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站姿、坐姿,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姿态。 利用辅助工具: 如靠垫、支撑带等,帮助您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 正念练习: 通过正念冥想,增强对身体的觉知,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 学习人体工程学原理: 了解如何根据人体结构和生理特点,优化工作和生活环境。 3.5 提升关节的活动度与稳定性:让身体“动”起来 拥有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完成各种动作,预防运动损伤,并减轻关节的劳损。 本节将提供一系列针对性的练习方法,以提升关节的活动度与稳定性: 关节活动度练习: 通过各种拉伸、摆动、屈伸等动作,增加关节的运动幅度,缓解关节僵硬。我们将介绍针对不同关节的有效拉伸动作,并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 力量训练: 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能够提高关节的稳定性,提供更好的支撑。我们将介绍适合不同关节的力量训练动作,并强调动作的规范性。 平衡与本体感觉训练: 提升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身体在空间中的感知能力),有助于提高关节的协调性,减少跌倒的风险。例如,单腿站立、脚尖站立等练习。 动态热身与静态拉伸: 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动态热身,可以激活肌肉,提高关节的灵活性;运动后进行静态拉伸,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关节恢复。 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 任何运动都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运动量,避免对关节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通过对经络、脏腑、气血津液以及身体姿势与关节健康的全面深入的探讨,本卷旨在为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体健康认知框架。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部分都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呵护自己的身体,预防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着实让我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刮哪里”、“怎么刮”的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病症与刮痧穴位的关联。例如,针对失眠,书中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刮拭特定经络和穴位能够帮助缓解,甚至引用了一些古籍的说法来佐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辩证刮痧”的部分,它强调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病症,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刮痧的手法、力度和方向。这避免了“一刀切”的误区,让我觉得更加科学和个性化。书中列举了非常多的案例,有虚构的,也有据说真实的,通过这些案例,我能更直观地理解刮痧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作者还提到了刮痧过程中的一些“排毒反应”,并解释了这些反应的生理意义,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刮痧体验有了更充分的准备,不会因为一些暂时的不适而放弃。

评分

刚拿到这本《刮痧治百病》,说实话,我之前对刮痧这个传统疗法一直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总觉得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真的能“治百病”?但朋友强烈推荐,说效果很好,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书中首先从刮痧的起源、基本原理讲起,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人体的经络走向,以及不同部位刮痧可能对应的身体状况。这部分内容写得相当科普,没有艰深的术语,即使是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能理解。我特别关注了刮痧前后的注意事项,书中强调了选择合适的刮痧工具(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刮痧板如何选择)、如何刮痧才能避免损伤皮肤,以及刮痧后需要注意的饮食和休息。这让我感觉作者是非常负责任的,不是简单地推崇一种疗法,而是强调了科学、安全地进行。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下,特别是书里提到的针对常见的头痛、颈椎不适的刮痧方法,我正好最近有点这方面的困扰,打算按照书里的指导,先从自己身上刮起来,看看效果如何。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接地气,充满了生活气息。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娓娓道来。书中用了很多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医学原理,比如将经络比作身体的“高速公路”,将刮痧比作“疏通堵塞”。这大大降低了理解门槛。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反复强调了刮痧是一种“辅助疗法”,需要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而不是把它当作万能的“灵丹妙药”。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作者更加信服。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判断刮痧是否有效的建议,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不适合刮痧,这些都非常重要,也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负责任。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讲解刮痧手法,更深入探讨了中医的整体观在刮痧中的体现。书中关于“邪气”、“正气”的解释,以及刮痧如何调和阴阳,帮助身体恢复平衡,都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心神”与刮痧关联的论述,它指出刮痧不仅能缓解身体的疼痛,还能对情绪、精神状态产生积极影响。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痧”的颜色和形态变化,并给出相应的解读,这让我对刮痧的反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并指导实践的优秀读物。

评分

读完《刮痧治百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且易于上手的健康管理方法。书中关于日常保健的章节尤其吸引我。它并没有只关注“治病”,而是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如何通过日常的刮痧来预防疾病,提升身体的整体免疫力。比如,每天坚持刮拭特定的穴位,可以帮助改善消化功能,增强抵抗力,甚至对皮肤状态也有积极影响。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刮痧养生操”,结合了运动和刮痧,感觉整个人都变得舒展了许多。作者还很贴心地给出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的刮痧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非常贴合生活实际。我最欣赏的是它传递的“治未病”的思想,鼓励大家主动地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并学会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呵护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