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里有辩证的医理,也有丰富的病例;这里有严谨的论述,还有温暖的笔调。这是老中医爷爷特为孕期女性专设的朋友圈。这是一部自查、自诊、自愈的孕期护理宝典,是孕妈妈*需要的孕期百科和*安全的心灵瑜伽。
第一篇孕期保健基础:做个健康准妈妈
01孕早期饮食要注重,但也要均衡自然不能太刻意
02孕早期安胎为主,要注重饮食调理
03孕期要保证足够的饮水量
04不能因为害喜无胃口就少进食
05如何巧妙解决孕早期食欲不振的问题
06安胎一定要吃的食物
07准妈妈安胎一定要吃的防辐射食物
08水果要吃,但也要懂得分清“寒热性质”
09上班族妈妈的饮食要尤其科学精细
10准妈妈肚子饿,吃对零食很重要
11多吃黑芝麻有助宝宝毛发成长
12多吃促进宝宝脑部发育的食物
13多吃瘦肉能在孕期有效补钙
14孕期一定要避免食用加工食品
15根据传统中医原理,实行逐月养胎
第二篇
孕期常见疾病保健:拒绝孕期多发疾病
第一节:孕期常见的疾病和护理方法
1孕期感冒
2孕期咳喘
3妊娠剧吐
4先兆流产
5妊娠缺钙
6妊娠贫血
7妊娠浮肿
8孕期便秘
9孕期腹泻
10孕期阴道炎
11妊娠并发肾炎
12妊娠期高血压
13妊娠并发心脏病
14妊娠并发糖尿病
第二节:孕期常见疾病调理食谱
1孕期感冒食疗食谱
2孕期咳喘食疗食谱
3妊娠剧吐食疗食谱
4孕期便秘食疗食谱
5孕期腹泻食疗食谱
6孕期尿路感染食疗食谱
7妊娠并发肾炎食疗食谱
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食疗食谱
9妊娠并发心脏病食疗食谱
10妊娠并发糖尿病食疗食谱
第三节:孕期常见疾病用药指南
1孕期感冒用药
2孕期咳喘用药
3妊娠剧吐用药
4先兆流产用药
5妊娠缺钙用药
6妊娠贫血用药
7孕期腹泻用药
8孕期阴道炎用药
9孕期尿路感染用药
10妊娠并发肾炎用药
1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用药
12妊娠并发心脏病用药
13妊娠并发糖尿病用药
第三篇
产检指南:产前检查全面指引
第一节:在确诊怀孕初期,留意身体的变化
1了解确诊生理反应
2了解基础体温变化
3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
4B超检查诊断怀孕
第二节:9—12周产检要点
1准妈妈常规检查
2询问病史
3常规项目检查
4骨盆外测量
5体重测量
6准妈妈的特殊检查
7慎重对待孕早期感冒
8孕期洗澡有多个注意事项
9有阴道出血要及时求诊
10谨防宫外孕
11进行检查并及早发现是否葡萄胎
12要及时开展早期胎教
第三节:13—16周产检要点
1常规检查
2常规项目检查
3白带常规检查
4准妈妈的特殊检查
5唐氏综合征筛查
6羊膜腔穿刺术
7注重留意母体和胎儿变化
8了解母婴保健与重点关注
9弄懂孕4月母婴保健要点
10寻找应对白带异常的办法
11预防便秘的方法
12进行胎心监护
13进行孕期口腔护理要点
14开始呵护好乳房
15开始着力预防和减少妊娠纹
第四竹:17—20周产检要点母体和胎儿变化
1常规检查
2常规项目检查
3测量血压
4水肿检查
5尿蛋白检查
6血红蛋白检查
7准妈妈的特殊检查
8B超筛查畸形
9了解母婴保健与重点关注
10弄懂孕5月母婴保健要点
11学会感受并关注胎动
12注意异常胎动信号
13通过调理排除水肿
14针对水肿进行饮食调理
第五节:21—24周产检要点
1常规检查
2常规项目检查
3血压测量
4血红蛋白检查
5准妈妈的特殊检查
6B超检查羊水量
7弄懂孕6月母婴保健要点
8防治缺铁性贫血
9及时进行羊水监测
10防治孕妇尿道感染
11孕中期适度进行性生活
12开始进行适合的孕妇运动
13调理妊娠贫血
第六节:25—28周产检要点
1常规检查
2常规项目检查
3血压测量
4准妈妈的特殊检查
5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6B超检查胎盘
7胎盘早剥
8体重监测
9注重留意母体和胎儿变化
10了解母婴保健与重点关注
11弄懂孕7月母婴保健要点
12防治妊娠期糖尿病
13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第七节:29—32周产检要点
1常规检查
2常规项目检查
3骨盆内测量
4乙肝五项
5肝功能
6血钙检查
7产道检查胎位
8注重留意母体和胎儿变化
9弄懂孕8月母婴保健要点
10小腿抽筋
11静脉曲张
12仰卧位综合征
第八节:33—36周产检要点
1常规检查
2常规项目检查
3心电图检查
4肛肠外科检查
5准妈妈的特殊检查
6高危妊娠者需做胎心电子监测
7B超检查脐带
8注重留意母体和胎儿的变化
9了解母婴保健与重点关注
10弄懂孕9月母婴保健要点
11脐带绕颈
12早产
13预防痔疮
14准备好人院待产包
第九节:37—40脚产检要点
1常规检查
2常规项目检查
3产前检查
4胎动监测
5准妈妈的特殊检查
6B超检查确定产前胎情
7注重和留意母体和胎儿的变化
8了解母婴保健与重点关注
9弄懂10月母婴保健要点
10自然分娩的优缺点
11必须实施剖宫产的情况
……
第四篇孕期禁忌知多少:做个精明的准妈妈
第五篇孕期营养大全:构筑孕期营养金字塔
第六篇孕期健康食谱:妈妈与宝宝的健康,吃出来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老中医爷爷描绘的孕期日常护理保健图。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式活泼,包括饮食起居、基础保健、疾病用药、产检指南、孕期禁忌、营养架构等版块,这是一部自查、自诊、自愈的孕期护理宝典。
作者简介 作者张中和大夫,从在临床实践中对“肝阳上亢、胸阳脾阻”“心肾不和、气血虚弱、脾胃虚弱、脾胃不和”“风湿骨痛、湿毒风疹”等疑难杂症、顽疾在治疗上均有较高的造诣。现在西安市知名连锁药店“十三朝老药铺”坐诊,远近驰名。
这本书简直是为准妈妈们量身定做的宝典!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那种既专业又亲切的语气深深吸引住了。作者对孕期每个阶段的生理变化描述得细致入微,仿佛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胎儿成长的每一个小“里程碑”。比如,书中详细解析了孕早期那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孕吐反应,不光提供了缓解的小妙招,还从科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这让我这个新手妈妈感到踏实多了,不再是盲目地忍受不适。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一味地强调“规矩”和“禁忌”,而是鼓励我们去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并学会与变化中的自己和谐相处。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真的让人感觉像有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身边,耐心解答所有的疑惑。阅读的过程中,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的那种温暖和期待,这份真诚,是很多冰冷的育儿指南里找不到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一份充满人文关怀的孕期日记。
评分我之前买了好几本市面上最热门的孕期书,但读起来总觉得内容有些陈旧,或者过于学术化,很多知识点更新得不够快。然而,这本新书带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它紧密结合了现代生活方式和最新的医学认知。尤其是在营养和运动这一块,它打破了许多传统观念的束缚,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可以立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建议。比如,书中对于“孕期体重管理”的阐述,就非常辩证和科学,既强调了适度增加的重要性,又提供了如何选择低GI食物、如何进行安全的产前瑜伽的详细图解。我特别喜欢它讨论胎教的部分,它不只是讲“听古典乐”,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与宝宝的对话、抚触来建立早期的情感联结,那种互动性强的内容,让我对即将到来的亲子时光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人性化,关键信息点一目了然,即使在深夜疲惫时也能快速找到重点,阅读体验极佳。
评分说实话,我怀孕后最大的困扰就是焦虑感,担心自己做错什么会影响到宝宝。这本书在心理建设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空泛地说“要放松”,而是深入剖析了孕期激素波动对情绪的影响,并提供了一套“情绪急救包”式的应对策略。它教我们如何识别那些“不必要的担忧”,如何与伴侣有效沟通孕期的压力,甚至还探讨了如何应对来自长辈的“好心干预”。这种对准妈妈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和深刻理解,让我感到被深深地理解和支持。感觉作者张中和先生不仅是位专家,更是一位真正懂得女性在这一特殊时期内心挣扎的智者。读完关于分娩准备的那几个章节,我原本对疼痛的恐惧感锐减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积极面对、掌控局面的信心。它将分娩塑造成一个自然而有力量的过程,而不是一场需要被动承受的灾难。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孕期指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健康、更自信的未来母亲”的成长记录。我非常欣赏它对“科学育儿观”的推崇,拒绝了许多不必要的迷信和过时的习俗,而是基于循证医学提供指导。比如,关于孕期用药安全的讨论,措辞严谨,信息来源可靠,这对于在现代医疗环境下感到信息爆炸的父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尤其注意到了其中关于“产后恢复”的提前规划部分,很多书只关注怀孕过程,这本书却早早地为我们铺设了产后回归的轨道,从骨盆修复的初步认知到母乳喂养的常见误区,都做了提前的预警和准备工作。这让整个孕育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而不是只关注“十月怀胎”这一个阶段,这种全面性让人印象深刻。
评分我丈夫也开始翻阅这本书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惊喜。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使得它不仅仅是“女性读物”。它成功地将一些专业的医学概念,用非常贴近生活的比喻和案例解释清楚,让非医学背景的伴侣也能轻松理解孕期发生的种种变化以及他们可以扮演的关键角色。书中对“父亲参与孕期生活”的章节着墨不少,强调了丈夫的情感支持、实际行动(比如陪同产检、参与胎教)对孕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我们甚至一起尝试了书里推荐的一些“孕期互动小游戏”,大大增进了我们对彼此的理解和默契。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深度、广度和温度的书籍,它不仅指导了“孕妈妈的正确打开方式”,也为“父母的共同成长”提供了坚实的起点,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的孕期必备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