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数据库云平台理论与实践 | ||
| 作者: | 马献章 | 开本: | |
| YJ: | 79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6-01 |
| 书号: | 9787302421504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D一部分 数据库云平台导论
D1章 数据库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1.1 数据管理
1.1.1 数据管理的3个阶段
1.1.2 数据库系统发展的3个里程碑
1.1.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3个发展阶段
1.2 数据库的分类
1.2.1 层次型数据库
1.2.2 网状型数据库
1.2.3 关系型数据库
D2章 关系模型与数据库的优缺点
2.1 关系模型
2.1.1 关系模型概述
2.1.2 关系代数
2.1.3 关系演算
2.2 关系模式与关系数据库
2.3 关系型数据库的优势
2.3.1 持久存储大量数据
2.3.2 通过事务保证数据的强一致性
2.3.3 通用性好和高性能
2.3.4 以标准化为前提
2.4 关系型数据库的不足
2.4.1 大量数据的写入操作
2.4.2 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访问
2.4.3 为有数据更新的表做索引或表结构变更
2.4.4 对简单查询需要快速返回结果的处理
2.4.5 字段不固定时的应用
D3章 关系型数据库的补充——NoSQL
3.1 NoSoL的概念
3.2 NoSOL的起源
3.3 NoSQL数据库解决的核心难题
3.3.1 实现高速查询
3.3.2 满足多写需要
3.4 NosQL数据库的分类
3.4.1 面向列的有序存储数据库
3.4.2 键/值存储数据库
3.4.3 面向文档数据库
3.4.4 图形数据库
3.4.5 对象数据库
D4章 数据库云平台
4.1 数据库云平台的概念
4.2 数据库云平台的特点
4.3 数据库云平台的分类
4.3.1 数据库即服务
4.3.2 分布式数据库
4.4 国产自主可控数据库云平台产品介绍
4.4.1 虚谷云数据库
4.4.2 南大通用列存数据库
4.5 为何推荐使用自主可控产品
4.5.1 D前GJ主流数据库的安全隐患
4.5.2 信息安全Z终要落实到数据库安全
4.5.3 满足需求J好
4.5.4 一站式服务方式是优势
D二部分 数据库云平台理论基础
D5章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事务
5.1 事务处理的重要性
5.2 事务的特性要求
5.2.1 一致性
5.2.2 原子性
5.2.3 持久性
5.2.4 隔离性
5.3 事务的状态
5.4 系统日志
5.5 并发控制
5.5.1 基于锁的协议
5.5.2 两阶段加锁
5.5.3 死锁处理
5.5.4 基于时间戳排序的并发控制
5.5.5 多版本并发控制
5.5.6 饥饿处理
……
D6章 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恢复
D7章 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D8章 分布式数据库
D9章 NoSQL型数据库的一致性与事务
D三部分 数据库云平台的应用
D10章 开发数据库应用的编程
D11章 数据库性能调优
D12章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D13章 数据库重构
拿到《数据库云平台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我最想看的,其实是关于“云原生”这个概念如何深度影响数据库的方方面面。我们都知道,微服务架构、容器化技术(如 Docker 和 Kubernetes)已经成为主流,但数据库作为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如何与之协同,如何实现“云原生数据库”的理念,一直是我摸索的重点。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这个方向,所以我非常期待它能深入讲解数据库如何在 Kubernetes 集群中实现高效的部署、伸缩和管理。例如, StatefulSets 在部署有状态应用(如数据库)中的作用,Operator 的设计模式如何自动化数据库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安装、升级、备份、恢复等),以及如何通过服务网格(Service Mesh)来处理数据库之间的服务发现和通信。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这些技术的原理进行详细阐述,并附带一些实际的代码示例或配置片段,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在自己的环境中实践。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探讨云原生数据库在容错、弹性伸缩、监控告警等方面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实现跨区域的数据库高可用,如何在流量洪峰时自动扩容,以及如何进行精细化的性能监控和故障诊断。
评分拿到《数据库云平台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我最想深入了解的是它关于“云数据库的自动化运维与智能化管理”的论述。在传统的数据库管理中,很多工作都是人工完成的,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而云平台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动化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点。具体来说,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如何利用 AI 和机器学习技术来提升数据库的运维水平。比如,如何实现智能化的性能调优,自动识别性能瓶颈并给出优化建议;如何进行智能化的故障预测和预防,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预警;如何实现智能化的容量规划,根据业务负载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以及如何实现智能化的安全防护,自动检测和抵御各种安全威胁。我也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自动化备份、恢复、迁移、升级等操作的实践经验和工具推荐。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引领我进入一个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数据库管理新时代,让我能够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创新和技术研发上,真正实现数据库云平台的“无人值守”。
评分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数据库云平台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对“数据安全与合规性”的深入讨论。在云环境中,数据安全和合规性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痛点,尤其是在处理敏感数据时。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指导我如何构建一个既强大又安全的数据库云平台。书中应该详细讲解各种数据加密技术,包括静态数据加密(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动态数据加密(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密钥管理方案。我尤其关注如何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例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以及如何结合云厂商的 IAM 服务来实现精细化的权限管理。此外,审计和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希望书中能阐述如何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全面的日志记录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和响应安全事件。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应该能够指导我们如何满足各种行业内的合规性要求,比如 GDPR、HIPAA、PCI DSS 等。我希望它能提供具体的配置指南和落地策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符合行业标准的、高安全性的数据库云平台,从而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赢得客户的信任。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数据库云平台理论与实践》,让我对它在“数据库多模态融合”方面的阐述充满了期待。如今,业务需求越来越复杂,单一的关系型数据库已经难以满足所有场景。我们需要处理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甚至是非结构化数据,例如图数据、时序数据、文档数据等等。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如何在云平台上构建一个能够同时支持多种数据模型的统一数据库平台,那就太有价值了。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各种不同类型数据库(如关系型、NoSQL、图数据库、时序数据库等)的原理和适用场景,并且重点讲解它们如何在云环境下进行集成和协同工作。例如,如何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的统一访问和查询,如何进行跨模态的数据关联分析,以及如何在云原生架构下,有效地部署和管理这些异构数据库。更进一步,如果书中能提到一些在多模态数据库领域的前沿技术,比如向量数据库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应用,或者联邦学习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进行跨数据库分析的技术,那就更加令人兴奋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架构设计的思路和最佳实践,指导我们如何构建一个灵活、高效、可扩展的多模态数据库云平台,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挑战。
评分初拿到这本《数据库云平台理论与实践》,我其实是带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在如今这个云原生时代,数据库的演进方向、技术栈的革新,以及如何在高并发、大数据量下实现稳定可靠的服务,都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重点。我曾在过去的工作中遇到过不少关于数据库性能调优、高可用架构设计、甚至是云上数据库迁移的难题,深切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一道需要跨越的鸿沟。这本书的书名直指核心,仿佛能为我揭开数据库云平台的面纱,指引我在这片技术蓝海中找到航向。然而,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可行性往往难以完美平衡,我担心它会过于偏重抽象的概念,而缺乏能够落地到具体项目中的指导;亦或是过于强调某一家云厂商的特定实现,而忽略了通用的技术原理。我希望书中能够系统地梳理数据库在云环境下的发展脉络,从分布式事务、存储引擎优化、到容器化部署、自动化运维,能够有清晰的脉络和深入的剖析。同时,也期望能够看到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哪怕是 anonymized 的,能够让我理解在不同场景下,工程师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毕竟,技术的魅力在于解决问题,而我最想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正是那种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方法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