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日记式的整体,一部由一个男人的自白浓缩而成的日记。这是一部我们一个字都不能错过的日记。——T.S.艾略特
童年并不幸福的丁尼生进入剑桥大学后可谓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几年,而这快乐大部分来自他结交了亚瑟·亨利·哈勒姆。哈勒姆既是丁尼生志同道合的友人,又是最早肯定丁尼生 诗歌天赋的批评家,还与丁尼生的妹妹订立了婚约。但在相识五年后,哈勒姆因突发脑溢血英年早逝。
《悼念集》中的诗歌陆续写于哈勒姆去世后的十余年间,不仅记录了丁尼生从悲恸抱憾到重新振作的心境变化,还记录了他对信仰的怀疑与再度坚定,被T.S.艾略特称为“一部日记式的整体”。《悼念集》既有充沛直接的情感,又有深邃的静观沉思,而以精湛的诗艺出之,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悼念集》出版后,批评界一致好评,大众读者也争相阅读,从此丁尼生成为国民诗人,并接替华兹华斯继任桂冠诗人。
##情意是否因在悼念中才如此深厚与美丽,“未尽岁月的希望/在你额前,辽阔又清澈。”老紫杉,翠鸟,诗句牵引种种轻盈意象直抵深层以凿穿内心,没有一丝泄力,以至于最后的情感抒发时时超出我的预想,“我爱过你/就连莎士比亚的灵魂也不能爱你更多。”谢谢译者那么好的表达,读完更能欣赏丁尼生了。(一点疑惑:“第八十九首最后“甜蜜的时光嗡嗡郁郁”,应该是“蓊蓊郁郁”?)
评分##Not just a memoriam, but a strong expectation
评分##写给好友的悼亡诗,著名的有弥尔顿的《利西达斯》,辜鸿铭视为“洋离骚”的。丁尼生写给哈勒姆的这一组,跨越时间更久。形式与内容,可称双璧了。丁尼生是桂冠诗人,是音韵和忧郁的大师,那种美,今人已觉隔膜。记得研究生一年级,臧先生在陋室里为我们背诵全篇《过沙洲》,问:“个中滋味,你们能领略吗”?当时不能,现在,可以了。张定浩老师的译文非常雅洁,后记也有古典韵味,不负丁尼生。
评分##挺好的,就是和百度機翻比起來差了些呢
评分##和夏洛蒂·勃朗特对这本诗集的质疑类似,我也对按照时间排序、越往后技法越臻于完美的《悼念集》有着相同的疑惑。比起哈勒姆刚去世时完成的《尤利西斯》,这本诗集在四音步和音韵本身上的字斟句酌太过刻意,而且最后几篇和《公主》一样掺入了丁尼生对法国大革命和科学主义的怀疑。当然,性格决定文字,丁尼生的性格决定了他永远无法像柯勒律治那样写出自大而充满真挚热情的悼亡诗,但太过首尾呼应且如丁尼生自己所说“具有某种戏剧性的设定”的这本诗集,真的让人无从感受到技法以外的情感。附带一提,附录的华兹华斯《永生颂》才是真香。(评分:7.5,日期:20220126)
评分看了第八十九首的译文试读,没有一个诗节是完全译对了的。就这水平,还来翻译丁尼生,未免也太蜜汁自信了吧?另外,请翁海贞来校对,是搞笑吗?还是读黄杲炘的译文吧。(又看了一下第105首的译文,错得一言难尽)。????????????
评分##技巧大于情感,一切皆可见第九十首
评分##写给好友的悼亡诗,著名的有弥尔顿的《利西达斯》,辜鸿铭视为“洋离骚”的。丁尼生写给哈勒姆的这一组,跨越时间更久。形式与内容,可称双璧了。丁尼生是桂冠诗人,是音韵和忧郁的大师,那种美,今人已觉隔膜。记得研究生一年级,臧先生在陋室里为我们背诵全篇《过沙洲》,问:“个中滋味,你们能领略吗”?当时不能,现在,可以了。张定浩老师的译文非常雅洁,后记也有古典韵味,不负丁尼生。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